陸生作:寫作需要磁鐵般有吸力的服務意識

陸生作:寫作需要磁鐵般有吸力的服務意識

寫作需要磁鐵般有吸力的服務意識

寫作需要有服務意識,說白一點,就是類似“圍繞中心選材”,所選的材料服務於中心。材料與中心,一個是形,一個是神,神形兼備,活了,就能得一個“整”字。

當我腦袋裡冒出“服務意識”這個說法的時候,同時冒出一個畫面,一塊磁鐵周圍繞著一圈有序的鐵末子。所以,寫下了標題“寫作需要磁鐵般有吸力的服務意識”。

挑起這個話題,是因為三段談寫作細節的話,我作了註解,引在這裡:

一、不能面面俱到。所選細節必須是那些富有表現作用的細節(有用的細節——陸生作注),而非越細緻、越周到、越全面越好,不要堆疊對錶達主題、刻畫人物作用不大甚至不起作用的細節(所以要圍繞中心選材),因為“充塞著次要細節的作品,總社沉悶而枯燥的(屠格涅夫語)”。

二、要注意觀察(觀察不止是眼睛看、耳朵聽)。要認真觀察事件過程中的某一個環節,或人物活動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是“景”),攝取(在此有挑選、挑揀的意思。攝取,這個詞,總感覺它是攝魂取魄的,如此才真是由形見神)那些有意義的細部著意描摹,追求“於細微處見精神(由形見神,由形證明神)”。

三、故事情節可以虛構,但細節描寫必須真實。(對文學作品來講,我以為情節、細節都可以虛構,關鍵要掌握好度,要恰當,過與不及都不夠好。再者,從不同角度看,虛構和真實有時是一樣的,比如事實是1+2,3+4,這是兩個事實,但我寫成了1+3,這個整體是虛構的,但1和3是真實的。)

這三段話讓我繼續想開去。

細節不是越細越好,“越細節”與“越具體”兩者有相通處、相疊處。具體可以說是沒有極限的,可以一直具體下;細節也可以說是沒有極限的,可以一直細下去。但是,一旦太過追求“細”與“具體”,多落在“形似”上。對寫作來說,形似固然重要,但“神似”更有價值——四兩能撥千斤,一發能動全身,“捕捉”一字盡得風流。言傳處意會濃。

細節能不能虛構?我以為能虛構。哪怕是散文,為塑造形象也可做點“小手術”。只是,細節不是你想虛構就能虛構出來的,有些細節必須自己親身經歷過,才知箇中滋味。比如張愛玲在《半生緣》(原名《十八春》)中寫道:

說了半天話,叔惠始終也沒提起世鈞。曼楨終於含笑問道:“你新近到南京去過的?”

叔惠笑道:“咦,你怎麼知道?”

曼楨笑道:“我剛才聽伯母說的。”話說到這裡,叔惠仍舊沒有提起世鈞,他擦了一根洋火點香菸,把火柴向窗外一擲,便站在那裡,面向著窗外,深深地呼了一口煙。曼楨實在忍不住了,便也走過去,手扶著窗臺站在他旁邊,帶笑問道:“你到南京去看見世鈞沒有?”

叔惠笑道:“就是他找我去的呀。他結婚了,就是前天。”

曼楨兩隻手撳在窗臺上,只覺得那窗臺一陣陣波動著,自己也不明白,那堅固的木頭怎麼會變成像波浪似的,捏都捏不牢。(幻寫)

叔惠見她彷彿怔住了,便又笑道:“我還以為你一定知道呢。”

曼楨笑道:“我不知道呀。”她的嘴唇忽然變得非常乾燥,這樣一笑,上嘴唇竟粘在牙仁上,下不來了。

幸而叔惠也避免朝她看,只向窗外望去,道:“他跟石小姐結婚了。你也看見過她的吧?”曼楨道:“哦,就是上次我們到南京去看見的那個石小姐?”

叔惠道:“噯。”

“她的嘴唇忽然變得非常乾燥,這樣一笑,上嘴唇竟粘在牙仁上,下不來了”——這細節,必是有親身經歷的緣故。可能,並不是在這件事上經歷,而是在那件事上經歷,但寫作中,可以“移花接木”。就像一個編劇寫劇本、一個導演拍戲,其中的必定有細節,往往還給細節一個特寫鏡頭,我相信,一定有細節是編劇或導演設計出來的。

再放幾句與細節有關的話,供我們參考、體悟:

◆細節可以創造真實。

◆細節可以看出事物的本質。

◆冰心在《漫談〈小桔燈〉的寫作經過》一文中,對該文“個別次要之處做了一點虛構”作了補充說明,即“‘我的朋友’這個次要人物是虛構的”。

◆黃亞洲:“我寫的是小說,文學作品,是允許有細節的虛構和杜撰的”。

◆王樹增稱自己的新作文體屬於“非虛構”,他要求作品中“哪怕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是虛構的”。

當然,虛構不能虛,仍要實,虛實虛實嘛。借用《空中城》作者夏芒的一段話:無意中讀到裡耶秦簡、雲夢秦簡,它們把我迷住了,我沒想到兩千年前的生活可以那麼有細節、有觸覺、有顏色和氣味,那不是枯燥的正史可以相比的。隨後,我又找那個朝代的各種文獻來讀,連地理學、動植物方面的考古報告也不放過,擴展那種觸覺、視覺和味覺。我要讓自己“生活”在兩千年前。——細節,是活的,是“有用的、有服務意識的服務生”,稱得上“整”的。

本文寫到這,要結束了。談的多是個人感覺,可能講得有點亂,所以只能做你的參考。還要做個解釋,什麼是“整”——“何謂整?本是人工填作也,而竟似天成;非無一二草率也,然終無敗筆。”這話是紅學家周汝昌講的,我是在學者劉緒源的《文心雕虎》中讀到的。

更多內容見公眾號——陸生作的聰明作文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