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第二重寶」油滴盞的前世今生

古語有云"室無瓷不雅,人無瓷不貴",建盞作為黑釉瓷典型代表,自古備受推崇,據《君臺觀左右賬記》裡記載"油滴斑建盞是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今天我們聊聊居次位的油滴盞。

談談“第二重寶”油滴盞的前世今生

《君臺觀左右帳記》,別名《御飾記》,由日本茶人能阿彌、相阿彌兩人合撰的中國美術史著作。

談談“第二重寶”油滴盞的前世今生

圖片來源京東耀萊

"油滴"屬於外來詞,目前最早用"油滴"形容建盞斑紋的記載為日本應永年間(1394~1427年)的《禪林小歌》。

談談“第二重寶”油滴盞的前世今生

油滴盞,因其釉面斑紋密佈著立體、卵狀、晶體活躍,排布均勻的小圓點兒,形似"油滴",故有此稱。

談談“第二重寶”油滴盞的前世今生

顯微鏡觀察表明,這些"油滴"實際上是由一群密集的粒狀或塊狀的赤鐵礦小晶體以及少量磁鐵礦小晶體所組成。

談談“第二重寶”油滴盞的前世今生

圖片來源京東耀萊

"油滴"的形成其實是鐵氧化物在釉面富集,冷卻後析出晶體所致。呈赭黃色晶斑的稱"金油滴",在黑色釉面上呈銀晶斑者稱"銀油滴"。

談談“第二重寶”油滴盞的前世今生

圖片來源京東耀萊

金油滴盞釉內結晶呈金黃色光澤的油滴斑點,為圓形或橢圓型,大小不一重疊在一起,金屬光澤很明顯,流光溢彩,盞中的金油滴熠熠生輝,在各種光源下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

談談“第二重寶”油滴盞的前世今生

圖片來源京東耀萊

銀油滴晶體質感強,斑紋形狀各異,層次豐富,觀賞性強,如上圖,油滴斑紋猶如夜空飛逝的流星雨,奪目耀眼,絢麗多彩。

談談“第二重寶”油滴盞的前世今生

油滴建盞結晶質感強,是比較容易養成七彩盞的,養盞的方式也不難,只要每天喝完最後一盞茶後,用開水沖洗,去除附著在釉面上的茶垢,然後將建盞自然放置,通風就可以了。

養盞要心境祥和,堅持茶湯滋潤一段時間,七彩建盞自然就出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