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課堂|卡文迪什教練談衝刺訓練與帶沖訓練

馬蒂亞·麥克盧思(Mattia Michelusi)是達科車隊的教練之一,他是針對衝刺車手訓練的專家。今天,讓我們通過對他的一段採訪,從牆縫中窺探衝刺車手卡文迪什的訓練與帶衝訓練的具體執行,從中學習一二。(提示:紅字副標題為關鍵部分)

騎行課堂|卡文迪什教練談衝刺訓練與帶衝訓練

衝刺車手的訓練有什麼特別之處?

馬蒂亞:耐力(有氧能力)是公路大組賽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缺乏耐力的衝刺車手是無法在長距離比賽的終點留有充足的體力進行拼殺。因此衝刺車手的基礎訓練一定是有氧能力的保證,在此基礎上針對衝刺能力的優化訓練,以及車下訓練。

過去的幾年中,健身房中的訓練逐漸變成了許多車手的常規訓練項目。就我個人認為,衝刺車手即使在賽季期間也應當保持健身房訓練,當然4-6小時的長距離耐力騎行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這種訓練會一定程度上的減少衝刺車手的最佳功率輸出表現。

我們在車上同樣能做類似的訓練,但你無法達到深蹲之類的動作所刺激到的神經肌肉等級,因此衝刺車手的訓練需要在耐力訓練與力量訓練中做出平衡。

騎行課堂|卡文迪什教練談衝刺訓練與帶衝訓練

不同車手的訓練模式都各不相同嗎?

馬蒂亞:為車手製定訓練計劃並不是簡單的“複製黏貼”,每一位車手都是不同的個體。作為教練,你必須保證車手在完成訓練計劃的前提下,在賽季初始階段幫助車手調整至最佳比賽狀態。教練也必須考慮到車手的騎行經驗和自身感受,結合運動科學知識與訓練、比賽目標安排計劃。

騎行課堂|卡文迪什教練談衝刺訓練與帶衝訓練

衝刺訓練與帶衝訓練很相似?

馬蒂亞:兩種訓練是肯定不一樣的。帶衝訓練通常都需要4-5名車手共同配合,在不同時機分擔不同的工作,通常我們會安排車手在終點前10公里就開始幹活了。雖然距離終點還有很長的距離,但我們必須確保車隊提前進入戰鬥準備狀態,從一開始就搶得有利的位置與保持住隊形。

在終點前5公里、2公里、1公里和500米處各有不同的車手分擔不同的工作,最後一位為卡文迪什帶衝的車手並不需要擁有像卡文一樣的峰值功率,對於他來說更重要的是20、30、40秒和1分鐘的最高平均功率。

既然每個人各自有不同的分工,那麼如果有人摔車退賽了怎麼辦?

馬蒂亞:這種事常有發生,雖然我們能找到功率相同的車手代替摔車車手的工作,但他們所具備的經驗與臨場發揮的能力並不相同,所以很難找到完美替代者。這也是為什麼衝刺車手總是被他的隊友圍繞著的原因。

所以你的工作就是確保比賽按預定計劃執行?

馬蒂亞:恩,是的。即使情況有變,我也要極力糾正。

騎行課堂|卡文迪什教練談衝刺訓練與帶衝訓練

近年來賽場上的(車隊實力)平衡是否有所變動?

馬蒂亞:不僅是車隊間的變化,各項賽事都有所變動,我們必須逐年分析,就像今年的環法線路就發生了較大的改變。當然我們的戰術執行也和車手的目標有關,例如如果車手的目標是在環法前10個賽段中有所作為,那麼他並不一定要以完賽前提去比賽;如果車手的意願是至少要完成21個賽段的環法,那麼我們也會有相應的計劃。

很多車手都只想拼前10天嗎,還是隻有在環法上是這樣?

馬蒂亞:如果是環法的話,幾乎每一位車手都想要完賽,畢竟這是環法!很難想象有車手會抱著只比10天的想法去比環法。

成就一個成功的衝刺手還需要什麼條件?

馬蒂亞:我們總是在談論衝刺手的功率有多麼厲害,但實際上成為一名成功的衝刺手不光是需要高功率而已,信心、感覺和抓時機的能力同樣也很重要。衝刺時的姿勢也將影響氣動性能,因此近年來衝刺車手也在不斷調整他們在衝刺時的姿勢。

譯者注:①近年來,格萊佩爾(Andrei Greipel)多次因提前開衝,導致造成終點線還未到就放棄衝刺的情形,這可能是因信心不足而導致的。②小身材車手凱萊布·尤安(Caleb Ewan)的峰值功率雖然不高,但他在衝刺時的姿勢特別的氣動,衝刺時尤安的下巴幾乎快貼近車把。

騎行課堂|卡文迪什教練談衝刺訓練與帶衝訓練

對於業餘車手來說,他們可以通過怎樣的訓練,儘可能模擬環法的感受?

馬蒂亞:近年來騎行軟件做的很發達,我們可以在騎行臺上模擬職業車手的環法路線,並且將他們設置成虛擬對手來感受差距,但我們無法模擬整個大環賽的辛苦程度。一位優秀的業餘車手可能可以承受環法一個賽段的強度,但完成整個環賽,卻非常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