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愛「僞好物」?

1、什麼是“偽好物”?

簡單的說,就是後來者臨摹前人的作品,其中臨摹質量還不錯的作品,被稱為“偽好物”。

2、“偽”就是假嗎?

按照當下收藏圈裡的理解是假的、贗品,但在這個展覽中更準確的理解應該是“臨摹”或者“仿”,但其實也是古人在當時作的假畫。

3、“好物”的原作還有嗎?

當然有了,這次臺北故宮中也有被臨摹的“好物”原作展出,另外在故宮博物院和遼寧省博物院也有收藏,其實國外的各大博物館也收藏了很多我們國家的“好物”原作。

4、“偽好物”這個詞從哪裡來的?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對於這個展覽題目的解釋中,說“偽好物”這個詞最早是北宋大書畫收藏家米芾看到一件傳為鍾繇《黃庭經》時的評價,他認為這件作品雖然是唐代的摹本,但是臨寫的非常好,當時就用了“偽好物”來肯定這件摹本的藝術價值。

大家都愛“偽好物”?

5、為什麼會出現“偽好物”的畫兒?

古代包括今天,有些人有收藏的需求,可是原作也不知道在哪裡,更重要的是沒有經濟能力,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找人臨摹一張和原作一模一樣的畫。一來二去,一朝一代之後就累積了許多“偽作”,其中有很多是臨摹的還不錯的“偽好物”。

6、現在看到的“偽好物”的畫多出現在哪個朝代?

明末清初的時候,那個時候興起一股“古物熱”的潮流,再加上當時商業經濟其實比較發達,書畫收藏的氛圍和消費能力也日益增多,才出現了很多仿製古代繪畫大師作品的作坊。

7、“偽好物”中被模仿最多的題材有哪些?

按照當時人的需求和審美,比較喜慶吉祥且祝福意味濃厚的畫肯定是需求量最大的;人的好奇心總是很強烈的,所以宮牆外的人對於內宮妃子的生活非常稀罕,所以這類題材的也多;當然也有一些歷史典故敘事性的畫以及教育人們禮教倫常的畫也很多。

8、今天我們看到的“偽好物”中,哪些畫家最容易為當作“範本”?

其實唐宋元明時期的大畫家基本上都有被“冠名”的“偽作”出現,比如李思訓、劉松年、李公麟、仇英、唐寅、文徵明、沈周等等這些大家都是被臨摹的範本畫家。這次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展覽中,臨摹仇英作品的後來者就很多。

9、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畫“仇英”?

青綠重彩,顏色漂亮,裝飾性強,還有就是仇英作為“明四家”中唯一一個商業畫家,畫作流通比較多,也畫了很多當權者和大眾喜聞樂見的題材,後來的人也喜歡這些題材,就出現了眾多臨摹者。

10、這次展覽中提到的“蘇州片”是什麼?

是對蘇州地區商業性仿作的一種稱呼,尤其是在蘇州山塘街專諸巷和桃花塢一帶聚集著一批民間作畫高手,專以製作假畫為業,所造假畫統稱為“蘇州片”。

11、除了“蘇州片”,還有別的作假畫的“外號”嗎?

當然有,今天的“天津造”、“杭州假”、“上海仿”,甚至是“香港造”,還有“紹興片”、“廣東貨”、“河南貨”、“江西貨”等等,今天的假畫作坊專業分區更加明晰,某一地區專門造某一個畫家的假畫,足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12、“蘇州片”和別的“片”有哪些優勢?

那個時候吳門地區的畫家多,並且商業還很發達,“貨源”和“客戶”都比較多,所以量比較多,流通也比較多;並且畫家的水平還不低,還比較講究文化內涵,所以質量也不錯。

13、“蘇州片”和“偽好物”的關係?

“偽好物”是對歷朝歷代以及各個地區中出現的還不錯的仿作的統稱,是一個大的範疇,“蘇州片”就是特製盛產於蘇州地區的仿作,但是現在看到的“偽好物”中,“蘇州片”是其中較為優秀的代表,是其中的典範。

14、“蘇州片”的購買者或收藏者真的覺得自己買到的是真跡嗎?

畢竟都已經作古了,只能猜測了,大多數下單的人肯定都知道是臨摹的,但是無奈眼力勁兒差的人大約會當成真跡收藏吧。

15、“蘇州片”值錢嗎?

反正也不便宜,雖然未必有原作值錢,但是“蘇州片”中的“偽好物”也是價值不菲,至於具體的價格,就是仁者見者智者見智了。

16、現在拍賣市場中“蘇州片”多嗎?

多,基本上如果透透徹徹的研究了“蘇州片”,那古代書畫的市場流通領域內,你可以成為一個小專家了,畢竟知道什麼是“假”才能知道什麼是“真”。

大家都愛“偽好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