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牛津創業團隊逐鹿武漢 7個創新項目簽約落戶

新型人機交互界面把導航圖像投影到汽車擋風玻璃上;多孔材料可清除甲醛;沒有土也能栽出不受環境和農藥汙染的植物;無需充電寶,不拿數據線,充電像WiFi一樣自由隨放隨充……

7月21日,在武漢開發區,全英學聯30週年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暨第13屆“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英國賽區複賽舉行,20支來自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大學等英國頂尖學府創業團隊角逐複賽,逐鹿江城。最終,“百年草編藝術產學研轉型”“Laser XZ”“ViMe”“納米精”等8個項目團隊勝出,晉級決賽。

據悉,全英學聯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是英國華人歷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最專業的創新創業類賽事。

由教育部和科技部主辦的“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自2006年開辦以來,不僅實現了海外人才與各地政府、創業機構等單位間的精準對接,也成為匯聚全球創新創業項目的舞臺,湧現出一批改變行業的領軍英才。

2017年起,兩項比賽合二為一,去年共吸引300個項目參賽,最終,12個團隊成功落戶國內。

本次大賽自5月啟動,共徵集到全球近500個創業項目,經過第一輪淘汰,20支複賽隊伍會師武漢。

“有很多項目讓人耳目一新,有兩個項目我恨不得馬上就出手。”“一半以上的項目都有新技術,對市場開發也很有心得。”現場,評委專家對路演項目讚不絕口。

21日,劍橋大學、牛津大學“Laser XZ全球第一家液晶激光生產公司”項目,華威大學“互聯網+生物有機固體廢棄物熱、電、肥聯產”項目,愛丁堡大學“ViMe濾水瓶”等7個項目分別與華錦控股、華麗環保、武漢開發區先進製造產業區、武漢開發區智慧生態城等單位簽訂意向協議,落戶武漢。

項目路演

智能網聯熱電聯產系統既可產熱也可發電

英國創業團隊成員均與武漢有緣

既可以發電,也可以產熱,可用於家庭、工廠、酒店等多種場景。7月21日,“深明動力”創業團隊帶來了“智能網聯新能源熱電聯產系統”項目。

現場,該項目被抽到第一個上場路演,“非常幸運,也有點小緊張。”CEO王崇明笑道。他本科就讀於浙江大學,英國伯明翰大學博士,曾在德國殼牌石油公司負責乙醇類動力燃料研發。現在考文垂大學擔任教師,同時也是歐盟“瑪麗居里科學家”。

“新能源及代用燃料技術一直是我的研究方向,從博士入學開始做,至今已是第八個年頭。”王崇明介紹,在歐美和日本,許多家庭都在使用這種熱電聯產裝置(CHP)。“我們的設備,既可以使用天然氣、汽油,也可以使用沼氣、乙醇、酒精等廣譜燃料,並採用人工智能技術,針對不同客戶需求,為用戶節約使用成本。”

目前,這一團隊已經做出了樣機,正在與生產廠家接洽合作。

據悉,深明動力創業團隊陣容強大,有國際汽車工程學會會士、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徐宏明教授,也有多位伯明翰大學博士,還有英國匯豐銀行的投資經理。

該團隊與武漢有著不解之緣,五人之中有3人是武漢人:周泉、韓冰、何映龍,他們本科就讀於武漢理工大學、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名校。目前,王崇明也正依託武漢理工大學申請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如果通過,將到武漢工作。

“離開幾年時間,家鄉變化很大。希望能回國發展,為國家發展作貢獻。”團隊成員周泉表示。

21歲牛津大學生帶來液晶激光項目

“在陽光下,我們即使用手機,也能拍出和單反相機一樣好的照片,光照直接決定了成像質量。我們開發的液晶激光設備,可以滿足市場上對新型高強度光源的需求,在未來,有可能替代現有的電視電腦光源,創造新一代顯示屏。”

7月21日,牛津大學大一學生鍾韶鴻介紹“LaserXZ”項目,這是全球第一家液晶激光生產公司,21歲的鐘韶鴻也是現場最年輕的選手。

他介紹,液晶激光是一個重要的科研方向,全球很多實驗室都在攻關,他所在的團隊第一個突破,目前正在申請專利。“比如顯微鏡上面都有個燈,用的是LED光源,但強度比較低,如果用激光的話,強度足夠高,但會形成光斑,液晶激光具有二者的優點,卻沒有二者的缺點,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現場,“LaserXZ”項目拿到86分的高分,並得到評委點贊,一位評委甚至直接表示,將向業界一線公司推薦這一項目。

鍾韶鴻是深圳人,初中畢業到新加坡念高中,大學去了牛津。他的團隊有6個人,其中有4位博士,分別從事物理學、電子信息、材料、機械加工等多個學科。目前,團隊已成功做出產品,預計到明年便可生產。

7月20日,鍾韶鴻與全英學聯代表團一起,登上知音號,夜遊長江,“覺得很震憾,我有多位同學是武漢人,他們經常說,武大的櫻花很美,希望有機會去看看。”

“90後”敢想敢做

牛津博士憑量子點光伏無線充電殺入決賽

無需充電寶,不拿數據線,讓充電像WiFi一樣自由,隨放隨充。大賽中,來自牛津大學的嵌入式量子點光伏無線充電項目,以量子點光伏核心“硬技術”獲得評委青睞,殺入決賽。

團隊負責人張楠林是牛津大學材料系博士,具有8年納米材料及器件研究經歷,曾參與英國創業公司PowerRoll產品研發合作。他介紹,團隊開發的嵌入式量子點光伏無線充電技術,將第三代太陽能電池量子點電池嵌入到手機玻璃背殼內部,利用光來給設備長距離、任意地點無線充電。“在家裡,安裝紅外線發射器,類似WiFi,手機背部貼一張薄膜,就可以實現真正的隨手充。”他表示,由於光伏無線充電遠勝於感應式無線充電的便利性,有望成為下一代智能設備無線充電的標準,還可應用於可穿戴設備、智能手錶、無人機、電動汽車等領域。

“90後”張楠林是河南洛陽人,一起來參賽的還有團隊成員黃石小夥成喬。首次來漢的張楠林去了省博,又乘坐知音號一覽長江兩岸美麗夜景,對江城讚不絕口。 “一個城市要吸引人才,除了市政建設,也需要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武漢這方面看得出非常用心。”

目前,團隊4位小夥伴分佈在全球,張楠林在英國,成喬則在廣州,還有兩位在美國。“後期項目落地,我們將在國內組建公司。”會不會落戶武漢?張楠林笑稱“當然有可能,畢竟這次來感覺非常好。”

留學英國的經歷,讓張楠林感受到這個國家對創新的態度,“英國人鼓勵原創創新,別人沒有做過的,你去做,在他們眼裡,你很棒。”作為網絡時代的“原住民”90後,張楠林說,不管是學習還是創業,“我們敢於冒險,想做就做。”更鼓勵一起上路的創業同伴們,“大膽往前衝,你沒有問題。”

相比張楠林,29歲的成喬則內斂沉靜許多,項目能進入決賽,他非常開心,但他表示,“未來要面臨的問題很多,暗藏著各種風險。”作為一名連續創業者,他笑稱“創業路上,踩過的坑,都會成為成長路上的階梯。”

“我們不一樣!”

馬來西亞小夥來華創業

“碳納米管的用途廣泛,但市場上的原料不僅稀缺,且價格昂貴。但,我們不一樣!”21日大賽路演現場,選手張振東振臂一呼,全場發出歡樂的笑聲,不僅讓緊張的賽事增添了一絲輕鬆,也因為項目核心技術獲得評委的高分,順利進入決賽。

黝黑的皮膚,喜感的笑容,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馬來西亞小夥張振東在一幫海歸選手中顯得很樸實,他笑稱自己 “特接地氣兒”。博士就讀於英國劍橋大學,主要科研領域為新能源、納米材料的生產與應用,張振東參賽的項目是納米精(納米碳管的應用)。大到飛機的零部件,小到羽毛球拍,納米碳管作為一種纖維材料,具有優異的性能而被廣泛應用。但市場上的納米碳管資源少,且價格昂貴。張振東開發了一種生產納米碳管的方法,利用火焰合成的生產方式,生產高價值、低成本的納米碳管。

技術創新要坐得住“冷板凳”。在技術研發的三年中,張振東表示,遇到困難時也曾灰心,但“創業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自己始終抱著信心堅持。”

目前張振東即將奔赴上海交通大學擔任副教授,上海將成為他工作生活的第二故鄉。第一次來武漢,張振東毫不掩飾“我愛上了武漢。”之前通過亞航的宣傳片,他從熒幕上看到這片土地資源豐饒、景色美麗,“特別是越王勾踐的故事強烈地吸引了我。”19日抵漢,連著兩天,他都直奔省博,越王勾踐劍讓他流連忘返,武漢的市容市貌也同樣讓他感嘆,“這是一座非常有活力的城市。”說到創業,張振東坦言,馬來西亞政府也鼓勵年輕人創業,但是“要論氛圍,我在中國會感到更強烈一些。”他表示,目前項目已經完成實驗室階段,即將商業化量產。未來隨著項目的發展,他會與武漢不斷髮生聯繫,“武漢人才濟濟,未來我需要的人才,一定能在這裡找到。”

神奇濾水瓶讓人喝到高品質水

同時補充維生素

ViMe濾水瓶是世界上首個結合維生素補充和超濾淨水的整合解決方案。該項目有三個聯合創始人,CEO葉薇畢業於薩里大學會計與金融專業;COO米達,愛丁堡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CTO範先鋒,現任愛丁堡大學工程學院教授。

據葉薇介紹,ViMe濾水瓶中的濾芯包含超濾淨水層和維生素緩釋層,可以讓使用者喝到經過超濾淨化的高品質飲用水的同時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ViMe濾水瓶具有將超濾淨水和維生素緩釋二合一,超濾淨水層去除水中雜質,維生素儲存於維生素緩釋層中,由於使用了複合材料,它具有能有效控制維生素在水中溶解及釋放的速度等特點,其中,超濾淨水層更換週期為八週,維生素緩釋層更換週期為一週。

值得一提的是,ViMe濾水瓶還推出了配套手機APP幫助使用者進行健康自測和制定個性化的維生素攝入計劃。

根據規劃,2018年四季度完成維生素B系列產品研發並申請專利。2019年一季度完成維生素C系列產品,2019年第二季度完成複合維生素產品研發並完成手機APP研發,2019年第三季度完成產品測試及市場測試,最後將於2019年第四季度推向市場。

據悉,目前該項目已經落戶武漢開發區先進製造產業園區,將為區內廣大產業工人提供服務。

牛津劍橋博士操刀開發手機應用

可為跑步者規劃路線避開空氣汙染

健行出行綜合服務平臺聚焦城市居民出行健康,是首個提供個性化健康出行路徑優化和個人健康管理服務的綜合服務平臺,填補了國內外健康出行領域的空白。

目前研發團隊包括:CEO郭文伯,牛津大學交通研究中心博士;CTO技術研發負責人張凱,牛津大學材料系博士;CDO產品研發經理周軍,布里斯托大學計算機碩士;CMO市場負責人胡嘉倫,劍橋大學博士;CFO健康風險評估負責人孫孿孿,牛津大學醫學院博士。

據郭文伯介紹,健行APP的用戶群體主要來源於家庭健康管理者、孕婦、跑步愛好者以及汽車駕駛者,最大的賣點是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健康的出行方案(路徑選擇),比如當你準備出去跑步,健行APP可以把跑步路線上可能遇到的空氣汙染以健康風險指數的形式提供給用戶,讓用戶選擇一條最健康環保的線路。

根據規劃,健行APP將於2018年正式上線,2020年完成車載監測玩偶Pepi上線,2022年市場全面鋪開。

據悉,該項目已經落戶武漢開發區商務城園區,將面向武漢開發區沌口新城中心片區居民提供服務。

司機不低頭便可看到儀表盤信息 世界首個火車抬頭顯示系統明年量產

“2019年底,我們和中車集團合作開發的‘增強現實抬頭顯示系統’將正式量產。這套系統實現了世界上首個可運用於火車上的抬頭顯示系統,填補了市場空白。”

7月21日,在全英學聯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上,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博士後鄧遠博團隊開發的“增強現實抬頭顯示系統”獲得專家的青睞,成功晉級決賽。

在駕駛汽車過程中,如果司機想要知道當前車速、車輪轉速等信息,就必須低頭看車輛儀表盤。而就在司機低頭瞬間,可能發生意外的情況,給駕駛帶來安全隱患。抬頭顯示系統是一種新型人機交互界面,它將取代現有的車載顯示系統,讓駕駛變得更安全且更智能。

抬頭顯示系統技術是當今最先進的汽車增強現實(AR)技術,僅被少數幾家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所掌握,也僅少量應用於寶馬、捷豹路虎等高端車型上。據保守估計,到2023年,全球抬頭顯示系統市場將達到80億美元。

2016年,鄧遠博團隊著手開發抬頭顯示系統,今年5月,該系統完成上車樣機測試。“火車上光一個儀表盤系統價格高達10萬元,而我們的一個抬頭顯示系統僅1萬多元”,鄧遠博說,該系統在火車、巴士、貨車等商用車上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我們正在申請相關設計的國際專利。此前,我們團隊在抬頭顯示系統中的其他技術上已經獲得了多項專利。”據鄧遠博介紹,該系統可適用於大傾斜角度擋風玻璃,並可適用於不同的車型,同時也可實現擋風玻璃無重影直投。

創新大賽結束後,鄧遠博團隊與武漢開發區先進製造產業區簽訂了意向協議,有意將該項目落戶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