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造價必知的3點,徹底擺脫打雜、沒師傅帶的現狀

入行安裝造價,沒有師父帶?

學藝不精,崗位遭排擠?

學習不繫統,無法獨立做項目

領導不信任,工資得不到提升

雜活多,練不到技術?

工作內容瑣碎繁、多

自學無效率,無方向,無方法

這是初入造價行業遇到最大的問題,新手不知如何造價如何快速步入崗位,以至於長時間無法獨立做項目被領導、同事嫌棄,指點。

做造價必知的3點,徹底擺脫打雜、沒師傅帶的現狀

那麼,新手如何認識造價,並且如何快速能勝任造價這個崗位呢?

造價,無非就是量跟價的關係。而這個“量”又無非是圖紙、規範和定額的關係;至於價錢,我覺得你想要的,別人又願意給的這個就是“價”。造價不難,難就難在沒人指點。對於初學者來說,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切入:

圖紙理解

  許多造價人員介紹自己時都說,能看懂圖紙,但這個看懂和理解到底有多大距離,面試人在短時間內也很難當場測定。以前沒有電子版圖紙,算量要在紙製結構圖紙上找相應尺寸,一些設計好象故意設制障礙,一個構件上總是要少標註1-2個尺寸,讓施工方從其他現已知條件中去推導未標註尺寸的數字。現在電子信息技術發展了,圖紙上尺寸標註更是雲裡霧裡了,許多裝修圖紙只給出平面和綜合天花兩張圖紙,配上幾幅圖片,就要把整個空間的工程項目、工程量全部列出和算準,能看懂圖紙的人算量能達到這種境界嗎?就算項、量過關了,基層的做法在沒有節點圖的情況下能想象出來嗎?

  達到了對圖紙的理解,才可以自稱懂設計,會施工。認真讀懂上百個設計公司的作品後,會發現如同懷揣三百首唐詩一樣,能做到不會做詩也會湊的水平了。

做造價必知的3點,徹底擺脫打雜、沒師傅帶的現狀

利潤理解

  利潤是造價人員追求的業績,結算期間的爭議都是因為甲乙雙方對收入概念不明確而產生的意見分歧,乙方總是認為收入中缺一少十,想多要一點;甲方總是辯解合同中已經包括一二三等等,想多扣一點。多要少給已經成為許多造價人員的職業病。怎樣才能多要,怎樣才能少給,就要從收入的概念由淺入深分的分幾個步驟去理解:

  1、定額子目包含的收入內容:這是初學者問題最多的地方,結算時遇到高手,被幾句話說的暈頭轉向找不著北了。定額裡收入包括什麼從兩方個地方去找:

  (1)定額含量:這是定額裡最明確的收入,如果有,就不要再重複計算了,如果沒有,不論工作內容上是否已經標明包括,都要據理力爭。如牆面貼瓷磚項目,人材機表中有水泥砂漿和白水泥材料,說明已經包含了勾縫這項工作內容,不能再套勾縫定額了。還有結構施工中模板對拉螺栓和鋼管腳手架材料,雖然定額人材機含量中沒有出現對拉螺栓和鋼管腳手架材料含量,但卻有支撐含量,這項支撐就是對拉螺栓和鋼管腳手架的統稱,具體用什麼材料,是施工方案解決的問題,造價人員解決的收入問題已經明確。

  (2)定額說明:從含量中有時對無形的費用無法明確,就要從定額說明去找答案,如對石材加工有些定額這樣說明:“石材工程板不包含特殊的倒角、磨半圓邊等工作內容,石材造型線條已經包含各種形式的磨邊、倒角等工作。”電氣工程中,對配電箱佔用的線管、電纜的損耗係數在說明裡一般都有明確的解釋,在操作時只要對照說明理解就不會有大的偏差。

  (3)定額中沒的有依據以規範為準:如防水工程上卷300mm,圖紙中沒有說明,定額中有解釋,定額中沒有解釋,規範中會加以明確,總之這部分收入就是沒有簽證也必須要到。

  2、取費收入:用清單或定額計價都會遇到取費問題,稅金和規費還容易理解,象臨設費、現場管理費、企業管理費、安全文明施工費等包含什麼內容不是一般人能說的清楚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項目經理一天工資500元,有一天出車買了3000元圍檔彩條布,為此加了100元油費,順便請甲方吃了一頓飯花了300元。在業績評審時,這個項目經理如果真拿著這些票據找造價人員討個說法,造價人員能不能用盈虧理論為項目經理做個公正的解釋。

  3、方案收入:這部分的收入實際就是措施費部分的收入,現在隨著新工藝、新材料、設計新思路的不斷湧現,加上施工環境不斷惡化,措施費方案的項目也不斷增加,費用不斷增長,措施費佔總造價的比例也在逐漸提高。原來在平地上蓋樓,現在見縫插針,運輸費用、場地使用費用都不能與往日相提並論,造價人員的思想是不是也在與時俱進?

  措施費收入在投標期間體現儘可以做到全面、細緻的體現,不可能發生的費用堅決不要無中生有,一定會發生的項目不要漏項。對施工組織方案的理解是初學者要掌握的技能,而參與施工組織方案決策是造價人員的高技能的體現。

  4、合同中的收入:合同字字都藏錢看你是丟還是撿,收入就在合同中去找。

  合同中對圖紙中的收入約定一般用幾句話概括,佔用專用條款篇幅最多是對措施費的約定,因為措施費範圍廣泛,許多費用看不見,摸不著,條款中沒有約定的都可能成為將來的增加收入。

工程程序理解

  做工程的對程序理解不了,一輩子都算白忙。造價人員正確制定自身的學習程序、工作程序、發展程序是快速進步的前提,許多看似複雜的問題,其實都是許多技術含量不高的問題的組合,如中期結算(報量)程序,首先是報量,然後是對量、組價、爭議,之中,可能許多時間是在忙於簽字,簽字人的排序就是報量時要注意的最關鍵的問題,先張三、再李四,最後王五,那麼這三人的簽字階段人所處的方位、正在從事的工作、和當時的心情可能都會影響報量工作,事先把程序安排好可節省許多時間。

  最後說一下學習程序的理解,造價專業要學習的知識非常多,但把有限的時間去研究一些沒意義的問題就是浪費精力了,如在問題中經常看到有人問:“清單計價和定額計價的區別?”“清單如何轉換成定額?”“用高版本的定額能不能用於低版本的清單計價?”等等,這些問題試題裡不會出,實際工作中更不會出現,不知道大家研究這些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理解圖紙內容、清單定額等技術性問題才是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