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曆練 中再融打通綠色金融的普惠夢想

點擊上方[互金觀察站]關注

站長在這等你

有些成功,來自於同樣的起點,走和大多數人不同的一條路,而有些突破,來自於同樣的一條路,卻走出了個性化和差異化。

這幾年,互聯網金融行業新出的平臺雨後春筍,而無起色甚至默默退出的也不在少數。但有這麼一家平臺,它不去搶灘已然成熟的市場,而選擇了一條綠色的普惠之路。兩年來,它如一股清流,美麗著行業,也滋潤著一群環保人。這就是兩週歲的“綠色互金平臺”——中再融。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資源回收再生者,用平日的工作點滴,從源頭上減少了能源消耗和環境汙染。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綠色金融工作者,用金融之水去服務、去助力資源再生者,為綠色經濟注入金融血液。

而綠色新金融企業中再融,在經歷了兩年的歷練後,走出了獨具特色的普惠金融之路。

两年历练 中再融打通绿色金融的普惠梦想

求索綠色金融的普惠夢想

藉助普惠金融,實現助力綠色經濟的目標。服務綠色經濟,普惠金融由於其藉助互聯網便捷優勢、匯聚眾人之力,服務再生資源小微經濟恰逢其時。

相關調研發現,廢紙、廢紡、廢鋼鐵、廢塑料等資源再生行業企業普遍存在著融資難問題。而“銀行缺少相關金融服務或產品”、“自身抵押資產不足”、“融資過程繁瑣”成為再生資源企業融資難的三大主要原因。

中再融整合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的資源優勢,通過互聯網+金融+再生資源的方式,去支持再生資源小微企業的發展,去踐行普惠金融。

綠色普惠金融實踐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服務綠色經濟,把服務措施落到實處,需要對行業進行多地域、多細分行業的研究,以對行業有全面深刻的瞭解和認識,包括瞭解再生資源企業轉型升級需求,再生資源產業鏈經營模式、網絡資源管理方法等等。

在過去兩年多時間裡,中再融對8個省市超過900個再生資源企業或個人企業主,完成近千次的金融服務,涵蓋6大再生品類領域,從根本上幫助企業擴大回收量、物流運輸量、提升加工生產技術、深加工處理能力等行業主要矛盾。

眾人拾柴火焰高,讓更多的人們參與綠色金融之中。服務綠色經濟,除了讓許多的平臺用戶參與到環保中來,也應當在更高層面構建體系化模式,助力綠色經濟和金融持續發展。

在中再生協會主導下,中再融、中民國信、招商證券、國開證券等共同發起成立綠色金融服務中心,將引入更多機構,打造一站式綠色金融服務平臺提供更多金融產品,推動行業內金融機構集群發展,進一步降低行業內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擴大融資規模,有效提升企業綜合融資能力,讓綠色金融進入大眾時代。

積合規風控跬步,成就安全基石

風控是遵從金融本質的必然,綠色金融不能例外。綠色新金融連接著資源再生小微與眾多平臺用戶,面對大量資源再生工作者在信用上的空白和互聯網金融易獲性帶來的欺詐風險,傳統的風控模式不再適用。

中再融將金融風險防範放在首位,力求做到風控安全第一。傳統金融風控技術和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有機結合,使得中再融對借款用戶整體的風險識別能力得到了巨大提升。

在資產端源頭,中再融建立了覆蓋江蘇、安徽、湖北、湖南、山東、江西、內蒙古七個省的線下風控團隊,進行詳盡的實地盡調,實行三級交叉風控機制。在反欺詐方面,利用互聯網帶來的海量多維數據結合大數據分析等智能手段來完善反欺詐能力。在平臺信息安全方面,構建了類銀行級別的信息系統,防止用戶個人信息洩露、數據遺失等安全隱患的發生。

風控是根,合規是魂。作為創新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監管與整改是對行業的一次淨化和洗滌,而合規則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應作為平臺經營的魂魄。

成立於監管初期的中再融,更是對擁抱合規始終堅守。在資質上,獲批ICP經營許可證;業務上,堅持小額分散,其再生資源資產來源於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與供銷系統的推薦,主要用於收購原材料、更新設備,擴大再生產以及短期資金週轉,金額普遍不大;建立信息披露專欄,做好平臺信息、高管信息、項目信息披露;引入阿里雲服務、CFCA電子信息認證,確保平臺網絡安全;積極配合金融局及相關機構線下核查,及時上報平臺數據,做好合規工作。

作為綠色金融的倡導者與踐行者,中再融一直相信只要合規經營、嚴控風險的基礎牢,綠色金融一定能夠走的更穩;而且只要服務經濟落實普惠的方向正,綠色金融一定能夠走的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