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編版秋季課程 初三語文」第1講 詩歌欣賞—《沁園春》

第1講

詩歌欣賞——《沁園春·雪》

教學過程

一、導入

「2018年部編版秋季課程 初三語文」第1講 詩歌欣賞—《沁園春》

孫康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浪費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裡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於是他想到可以利用雪光來看書。此刻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廣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時機,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後來,他做了大官。雪成就了苦讀的孫康,雪同樣成就了偉人毛澤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以雪為題材的詞《沁園春·雪》。

二、知識講解

「2018年部編版秋季課程 初三語文」第1講 詩歌欣賞—《沁園春》

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於湖南湘潭韶山沖一個農民家庭。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1936~1976),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員會主席(1945~1976),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1954~1959)。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2.寫作背景:

《沁園春·雪》寫於1936年2月。當時,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率領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之後,領導全黨展開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偉大斗爭。在陝北清澗縣,毛澤東同志曾於一場大雪之後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光",過後飽含激情地寫下了這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抗戰勝利後公開發表。1945年8月重慶談判期間,愛國民主人士柳亞子向毛澤東"索句",毛澤東即贈此詞。柳讀後,評價道:"展讀之餘,以為中國有詞以來第一作手,雖蘇、辛未能抗,況餘子乎?"公開發表後,在中國革命何去何從的緊要關頭,給人民以鼓舞。

「2018年部編版秋季課程 初三語文」第1講 詩歌欣賞—《沁園春》

3.文體知識

詞又叫長短句、詩餘、曲子詞等。原來可以合樂演唱,句式長短不一。樂譜失傳後,只剩下詞牌,詞牌就是詞的調子,每個詞牌規定了這首詞的字數、句數、平仄聲調和韻腳。所以把寫詞叫做"填詞"詞牌名與詞牌沒有必然的聯繫。

《沁園春》這個詞牌規定114個字,分上下兩闋,上闋13句,下闋12句,句號處必須壓韻。"沁園"相傳是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的園林,曾被外戚竇憲奪取,後人作詩以詠其事。

考點1 內容分析

上闕:北國雪景,江山多嬌

1."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⑴詞句作用——總寫北國雪景:冰天雪地、廣袤無垠。"北國風光"是上片內容的總領句。"千里""萬里"兩句交錯而說(互文修辭手法),即:千萬裡都是冰封,千萬裡都是雪飄。

⑵詞句境界:詩人登高遠眺,目力所及,"千里""萬里","冰封"凝然安靜,"雪飄"輕盈飄舞,茫然一片,純然一色,靜動相襯,韻味無窮。詩句意境開闊,表現出詩人宏大、豪邁的氣魄。

2."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⑴詞句解析:"望"字統領下文,至"欲與天公試比高"。

"望","登高遠眺",展現了長城、黃河、山脈、山丘這些最能反映北國風貌的雄偉景觀。"長城內外",從南到北,"大河上下",自西向東,地域廣闊,照應"千里""萬里"。

⑵詞句的境界:"惟餘莽莽""頓失滔滔",分別照應"雪飄""冰封"。"惟餘"二字,強化了白茫茫的壯闊景象;"頓失"二字,則寫出變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聯想到未冰封時大河滾滾滔滔的雄壯氣勢。這四句用視覺形象,描繪冰封雪飄的風光,寫出北國氣象的雄偉壯觀,大氣磅礴,顯示詩人博大的胸懷。

3."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⑴詞句解析:"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是動態描寫,活潑奔放。"欲與天公試比高",實乃"山""原"與天相連,表達出詩人意氣風發、雄心勃勃的豪情壯志。

⑵寫法鑑賞:"山""原"都是靜物,寫它們"舞""馳",化靜為動。因為詩人情感的躍動,所以他眼前的大自然便生氣勃勃,生動活躍。

4."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⑴詞句解析:這三句寫的是虛景,想象雪後晴日當空的一派新的氣象,妖嬈嬌豔。

⑵寫法鑑賞:"看"字與"望"字照應;"紅裝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裝,形容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豔麗景象。"分外妖嬈",讚美之情溢於言表。

下闕:議論抒情,英雄人物,還看今朝

1."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⑴詞句解析:這兩句是上文寫景與下文議論之間的過渡。"江山如此多嬌"承上,總括上片的寫景,對"北國風光"作總評;"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啟下,展開對歷代英雄的評論,抒發詩人的抱負。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結構嚴密。

⑵詞句境界賞析:祖國山河,如此美好;自古英雄,為之傾倒,奮鬥不息。"競"字,再現英雄之間激烈的爭鬥,展現一代代英雄的相繼崛起;"折腰",展示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的姿態。

2."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惜"字,總領七個句子,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惜"字,定下評論的基調——惋惜、批判。

詩人舉出五位封建帝王,一一評說,措詞極有分寸。對唐宗宋祖,"略輸文采""稍遜風騷",並不是一概否定。對成吉思汗,欲抑先揚,"只識"二字帶有嘲諷之意;"彎弓射大雕",傳神地表現成吉思汗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3."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俱往矣",概括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轉向詩人所處的當今時代。"今朝",需要新的風流人物,"今朝"的風流人物不負歷史的使命,超越於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並且必將創造空前偉大的業績,這是詩人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點出全詞主題。

總評全詞

《沁園春·雪》描繪了一幅雄偉壯闊、妖嬈美好的北國畫面,意境壯美雄渾,氣勢磅礴,詩人感情奔放,胸懷豪邁。

上闋:描寫北國雪景,展現祖國山河的壯麗

下闋:由祖國山河的壯麗引出英雄人物,縱論歷代英雄,抒發詩人的抱負

結構圖解

「2018年部編版秋季課程 初三語文」第1講 詩歌欣賞—《沁園春》

總結上闋:先總寫北方雪景。然後寫眼前實景,接著寫想象虛景,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寫出了"江山如此多嬌"。

總結下闋:評論歷史英雄人物,歌頌當代無產階級革命英雄。

※"惜"中含有哪些意思?

"惜"中含褒,肯定他們,就是肯定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

"惜"中含貶,在讚揚他們長於武功的同時,委婉指出短於文治的缺點(略輸、稍遜、只識);

"惜"中寓志,"惜"並不是苛求古前人,蘊含無產階級後來居上的豪邁氣概,及超越歷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下闋分析:

「2018年部編版秋季課程 初三語文」第1講 詩歌欣賞—《沁園春》

考點2 寫作特色分析

1.寫景、議論、抒情三者有機結合,水乳交融。

詞的上片是寫景。有概括描寫:遼闊的北國漫天飛雪,大地冰封;有具體描寫:長城內外,白雪覆蓋,滔滔黃河,停止奔流,群山如銀蛇飛舞,高原上的丘陵如蠟象奔馳。這些描寫,形象地勾畫出一幅北國嚴冬的雪景圖,句句洋溢著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令人精神奮發。下片是議論兼抒情。由江山的多嬌,想到為之傾倒的歷代英雄,引出一番議論,歷數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指出他們的不足。最後歌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抒發無產階級要主宰世界的壯志豪情。全詞寫景與評論密切關聯,互相映襯。由於情感與景物相生,描寫與議論結合,產生了強烈感人的藝術效果。

2.動靜結合,虛實相生。

有靜態描寫,也有動態描寫。靜景如"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動景如"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此句又是化靜為動。有具體描寫:長城內外,白雪覆蓋,滔滔黃河,停止奔流,群山如銀蛇飛舞,高原上的丘陵如蠟象奔馳。有想象描寫:雪後天睛,紅裝素裡,更加妖嬈。這樣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描寫出北國壯麗的風光,讚美之情溢於言表。

3.巧妙運用多種修辭手法。

如"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群山比作一條條銀蛇在舞動,把高原上的丘陵比作許多白象在奔跑,既形象又增加了動感。"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個"欲"字更把"山""原"擬人化了,生動地寫出了它們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揚奮發的氣概。"文采""風騷"本指文學才華,這裡指的是廣義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彎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這些都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

知識拓展:中華傳統文化知識——詞牌名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因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為了便於記憶和使用,古人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

詞牌有時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有時因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個格式又有幾個詞牌。

詞最初伴曲而唱,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和節奏,這些旋律與節奏的總和就是詞調。詞與調之間,或按詞制調,或依調填詞,曲調即稱為詞牌,其通常根據詞的內容而定。

宋後,詞經過不斷的發展產生變化,主要是根據曲調來填詞,詞牌與詞的內容並不相關。當詞完全脫離曲之後,詞牌便僅作為文字、音韻結構的一種定式。

詞牌的由來:

(1)念奴嬌:"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善歌唱…聲出於朝霞之上,雖鐘鼓笙竽,嘈雜而莫能遏"(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眼色媚人》)。傳說唐玄宗曾親自作曲填詞,命念奴歌唱,果然"嬌滴滴如夜鶯啼鳴,婉轉轉似百靈放歌,活潑潑如鴛鴦戲水"。玄宗龍顏大悅,遂將此曲定名為"念奴嬌"。《念奴嬌•赤壁懷古》流傳千古,首句為"大江東去",末句"一樽還酹江月",故"念奴嬌"又名"大江東去"或"酹江月"。

(2)釵頭鳳:陸游年輕時娶表妹唐琬為妻,感情深厚,但因陸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分離。多年後陸游沈園春遊,與唐琬不期而遇。陸游"悵然久之,賦《釵頭鳳》一詞,題園壁間"。據考證,《釵頭鳳》詞調是根據五代無名氏《擷芳詞》改易而成。因《擷芳詞》中原有"都如夢,何曾共,可憐孤似釵頭鳳"之句,故取名"釵頭鳳"。

(3)沁園春:由東漢的沁水公主園得名。東漢明帝劉莊第五個女兒劉致為沁水公主,在封地沁水縣興建一座園林,史稱沁水公主園,簡稱沁園。大將軍竇憲依仗其妹竇皇后的權勢,以低價奪取沁園,公主害怕,不敢計較。後來章帝知道此事,要治竇憲罪,竇憲退出沁園,從此不得重用。後世泛稱公主的園林為"沁園"。後人作詩以詠其事,此調因而得名"沁園春"。

(4)雨霖鈴:據宋人王灼《碧雞漫志》記,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出逃,在馬嵬坡迫於形勢,將楊玉環賜死。後在霖雨連綿之夜,玄宗車行於蜀中棧道之上,馬鈴和著瀟瀟雨聲,更添寥落與悽慘。玄宗感嘆自己身為一國之君,連心愛的妃子都保護不了,不覺悲從中來,口出"雨淋鈴"三字。後來命教坊"採其聲為《雨霖鈴》曲,以記恨焉",並叫伶人張野狐吹奏,從此流傳於世。

(5)水調歌頭:相傳隋煬帝在開鑿大運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代發展為大麴(即大型歌舞曲)。凡是大麴都由幾個樂章組成,"歌頭"就是開頭一段。《水調歌》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為中序的第一章,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遊"等。

(6)鵲橋仙:關於"鵲橋仙"這一詞牌名的由來,一說因歐陽修有詞"鵲迎橋路接天津"一句,取為詞名。又有一說,此調因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得名。以上說法都表明了這一詞牌與"鵲橋相會"的神話有關。古時關於"鵲橋"的神話,以東漢應劭《風俗通》中"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的記載為最早。至唐時,民間傳說更為普遍,詩人多有吟詠,該調於此際產生。

(7)踏莎行:踏莎行,原指春天於郊野踏青。作為詞牌,相傳為北宋寇準創制。據說,北宋寇準在一個暮春之日和友人們去郊外踏青,忽然想起唐代詩人韓翃(hóng)"踏莎行草過春溪"之句,於是作了一首新詞,名為"踏莎行"。"踏莎行"中的"莎"字讀suō,指莎草,亦稱"香附子",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讀shā時多用於人名、地名。

(8)菩薩蠻:原是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貢雙龍犀,明霞錦,其國人危髻金冠,纓絡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時倡優,遂歌'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詞。"唐時俗稱美女為菩薩,女蠻國的人梳有高高發髻,戴金飾帽子,掛珠玉項圈,故稱之為"菩薩蠻"。

(9)虞美人:相傳虞美人花與美人虞姬有關。楚漢相爭,西楚霸王兵敗烏江,聽四面楚歌,自知難以突出重圍,便勸所愛虞姬另尋生路。虞姬執意追隨,拔劍自刎,香銷玉殞。虞姬血染之地,長出了一種鮮紅的花,後人把這種花稱作"虞美人"。後人欽佩美人虞姬節烈可嘉,創制詞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為曲名,訴一縷衷腸。"虞美人"因以為名,逐漸演化為詞牌名。

(10)青玉案:"青玉案"出自東漢張衡的《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案"指放食物的小几。

(11)浣溪沙:又名"浣溪紗",典出"西施浣紗"。西施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魚兒看見倒影,忘了游水,漸漸沉到河底。傳說西施浣紗處在今天浙江紹興的若耶溪,該溪因此又名"浣紗溪"。

(12)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本名《謝秋娘》,據說是唐代宰相李德裕為悼念愛妾謝秋娘所作,因白居易詞中有"不憶江南",而改名《憶江南》,又名《夢江南》、《江南好》等。

(13)卜算子: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算子"。北宋時盛行此曲。

(14)採桑子:原唐教坊大麴中有《採桑》,就大麴中截取一段為之。又名《醜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詞中又創慢詞,《採桑子慢》等,九十字。

(15)長相思:本為樂府篇名,後來才成為唐教坊曲。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

(16)蝶戀花:原唐教坊曲名,本名《鵲踏枝》。南梁簡文帝蕭綱,在歷史上被稱作"宮體詩"開山鼻祖。並且據宋人李茂誠的《義忠王廟記》在梁祝故事中的記錄,是蕭綱發現並推出了梁祝故事,才使這樣優美的傳說留記於世。心繫蝴蝶,所以用"翻階蛺蝶戀花情"這樣的千古名句去形容蝴蝶。

(17)定風波: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等。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流"一語。此調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

(18)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過龍門》、《賣花聲》。五代時起始流行長短句雙調小令,五十四字,前後片各四平韻,多作激越悽壯之音。

(19)漁歌子:又名《漁父》。唐教坊曲名,詞調由張志和創制。此曲起源於民間的漁歌。漁歌也是民歌的一種,是沿海、沿江地區和湖泊港灣周圍的漁民在打魚時藉以消遣的曲調。這些漁歌類似現在沿海地區的鹹水歌,歌詞一般是齊言體。

(20)破陣子:原是唐朝開國時創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陣樂》中一曲,後改用為詞牌。

(21)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用作詞調名。調名來由有三種說法:一說是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另一種說法是唐李白作應制《清平樂》三首,後來用為詞調名。還有一種說法是楊憲益在《零墨新箋》中所說:"此曲乃南詔樂,因官得名;李白之有其辭,猶之有《菩薩蠻》辭也。"

(22)如夢令:相傳後唐莊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一句而得名。

(23)少年遊:唐無此詞調,宋人晏殊作《珠玉詞》中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之為名。又名《小闌干》、《玉臘梅枝》。

(24)摸魚兒:一名《摸魚子》,又名《買陂塘》、《邁陂塘》、《雙蕖怨》。摸魚即捕魚,為宋代俚語;兒或子,為摹仿樂府曲名,故本調又稱《摸魚子》。

(25)行路難:又名《梅花引》、《小梅花》。本是古樂府雜曲歌名,內容多寫世途艱難,英雄末路,後用為詞調。

(26)一剪梅:又名《玉簟秋》、《臘梅香》。最早見於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周邦彥是婉約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創始人,形成了"富豔精工"的一家之風。

(27)漁家傲: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和《遊仙詠》等。唐、五代詞中不見此詞牌,取自北宋詞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漁家傲"一句。

(28)鷓鴣天:唐、五代詞中無此詞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詞牌中《鷓鴣天》的別名最多,有《千葉蓮》、《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鷓鴣引》、《驪歌一疊》等等。

(29)西江月:又名《步虛詞》、《江月令》。調名取自李白《蘇臺覽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

(30)滿江紅:又名《上江虹》、《念良遊》、《傷春曲》。唐人小說《冥音錄》載曲名《上江虹》,後更名《滿江紅》。宋以來始填此詞調。

三 、例題精析

例題1

填空:

(1)《沁園春·雪》的作者是 ,"沁園春"是 ,"雪"是 。

(2)在上下闋之間起承上啟下作用的詞句是 , 。能揭示全詞主旨的句子是 , 。

【參考答案】(1)毛澤東 詞牌名 題目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解析】屬於文學常識。《沁園春·雪》的作者是毛澤東,"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題目。詩句的理解。承上啟下的句子在中間: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點明主旨的句子一般在結尾: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例題2

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關雎》和《蒹葭》是其中歌詠純真愛情的名篇。

B.《沁園春·雪》是一首曲,"沁園春"是曲牌名;"雪"是曲標題,它概括了曲的主要內容。

C.《西遊記》主要描述了孫悟空大鬧天宮、唐僧出世和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等故事,讚揚了以孫悟空為主的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可貴精神。

D.《簡·愛》的主人公簡·愛是一位貧苦低微、其貌不揚而又獨立自尊、勇敢執著的女性。

【參考答案】 B

【解析】《沁園春·雪》是毛澤東寫作的一首詞,並非曲。

例題3

閱讀下面詩詞,回答後面問題。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裡行軍情更迫。

頭上高山,風捲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贛江風雪瀰漫處。

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1930年2月

(1)這首詞的詞牌名是 ,題目是 。

【參考答案】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解析】對詩詞常識的考查。要區分清詞牌和題目。

(2)這首詞與《沁園春·雪》都描寫了雪景,都有 的氣勢, 的風格。

【參考答案】雄壯、豪放

【解析】對詩詞內容的考查,要掌握詩歌描寫的主要意象的特點,詩歌的意境風格,抒發的情感。

(3)從表達方式上看,這首詞上闋 ,下闋 ,而《沁園春·雪》上闋寫景下闋議論。這首詞寫的是 景,《沁園春·雪》寫的是北國雪景,壯闊而美好,並有詩人的想象,在氣勢上比《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略勝一籌。

【參考答案】寫景、敘事、南國雪

【解析】考查詩歌表達方式,描寫、議論、抒情。

(4)這首詞描寫 的一個場景,表現 一往無前的戰鬥氣概。《沁園春·雪》是借景抒懷之作,讚美 ,抒發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 。

【參考答案】行軍、工農紅軍、祖國山河的壯麗、豪情壯志

【解析】對詩歌中心主旨,思想情感的考查。

例題4

閱讀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完成題目。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1)"風騷"中的"風"原指《詩經》裡的《國風》,"騷"原指 ,"風騷"在詞中指的是 ,與它同義的還有" "一詞。

【參考答案】《楚辭》裡的《離騷》 文學才華 文采

【解析】此題考查文學常識,對於作品的作者、朝代、稱號及相關知識要有積累。

(2)下面對有關句子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詞的上闋,一個"望"字領起下七句,動靜結合,遠近結合,不僅逼真地寫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闊的景象,而且抒發了詩人豪邁的感情。

B."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詩人用"惜""輸""遜"等詞對封建統治者進行了斷然的否定,指出他們文學才華太低,無法跟現代人相比。

C."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本詞主旨所在,指出真正"風流人物"只能是在無產階級和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因為他們正在創造著前無古人的英雄業績。

D."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幾句設想雪晴後的美景,由寫實進入想象,開拓一層新的意境,表面寫雪後天晴,實際上預示著革命成功後祖國河山一定會更加豔麗美好。

【參考答案】B

【解析】此題考查內容的理解。B項錯在毛澤東沒有對封建統治者進行斷然的否定,而是在肯定他們功績的基礎上指出他們的不足。

(3)指出《沁園春·雪》寫景運用動靜結合手法的句子。

【參考答案】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解析】此題考查句子理解。根據題幹要求寫出原句,抓住"動""靜"來找對應的句子。

(4)"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這是老舍《濟南的冬天》裡的句子,它能讓你聯想到《沁園春·雪》中哪一句?為什麼?二者之間有不同之處嗎?

【參考答案】"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因為這兩句都是寫雪後天晴的美景。《沁》句是虛寫,《濟》句是實寫。

【解析】此題考查對知識的積累與延伸,找出與《濟南的冬天》中寫雪的句子,加以比較。

四 、課堂運用

基礎

1.下列關於文學常識的說法,有錯誤的一項是( )

A.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是一首寫景抒情的詞。它描寫了雄偉壯麗而又妖嬈美好的北國雪景,表達詩人的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心。其中,"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題目。

B.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在《蟈蟈與蛐蛐》中說"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俄國田園詩人葉賽寧則用《夜》一詩讚美了夜的靜謐、美好。

C.《紀念伏爾泰逝世100週年的演說》選自《雨果文集》,他的小說代表作有《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

D.《陳涉世家》節選自編年體史書《史記》,作者是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全書共一百三十篇。《三國志》是陳壽記錄三國時期歷史的書,其中《隆中對》寫的是劉備與諸葛亮在草廬相見時的對答。

【參考答案】D

【解析】這是考查文學常識的題型。《史記》的體例是紀傳體。

2.閱讀《沁園春·雪》選段,完成第小題。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1)請寫出總寫祖國北方冬天雪景的詩句,並說說在文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在內容上,勾畫出一幅北方雄偉壯觀的雪景概貌圖;在結構上,總領起下文的描寫,為下文具體分寫雪景作好鋪墊。

【解析】"總寫"的語句一般應在開頭,讀全詩可知,應是開頭的"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作用應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考慮,內容上總寫了北國的雪景,結構上總領了下文。

(2)詩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參考答案】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解析】"結構上"文章中間的語段一般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讀本詩可知,這兩句亦不例外,承接了上文的寫景,發出讚歎,引起了下文的議論。所以此句起過渡(承上啟下)的作用。

(3)請從修辭角度鑑賞"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一句,體會語言和情感的美妙。

【參考答案】①比喻:以銀蛇飛舞狀連綿之群山,以蠟象奔馳擬起伏之高原。作者精神振奮,意氣風發,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氣勃勃,生動活躍。②對偶:"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對仗工整。③擬人:欲與天公試比高。運用比擬手法,賦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頑強的性格,可以體現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和英雄氣概。

【解析】"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既有比喻,擬人的修辭,兩句合起來,還是對偶的修辭。可任選角度賞析。但不管從哪個角度,都要注意分析出此句寫出了群山與高原的生機與活力,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喜愛與讚美這一內容。

拔高

3.閱讀毛澤東的《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1)發揮想象,描繪上闋"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展現的畫面。

【參考答案】想象合理,符合詩的意境,呈現完整畫面,句子通順。

【解析】抓住詩句中每個詞,用擴寫的方法,從形態、聲音、感受等方面描繪其景象,可用修辭手法突出其景象的特點。

(2)下闋"秦皇漢武"指 和 ,"唐宗宋祖"指 和 。

【參考答案】秦始皇 漢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解析】本詩句提到中國歷史上四個重要的朝代和四個有所作為的帝王,結合歷史知識直接判斷即可。第三四空,要注意區別"太宗"與"高祖",不要混淆。

(3)"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句中,"風流人物"是指什麼人?這一句表明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風流人物指今天的人民大眾,他們才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表達了詞人開創未來的一種自信、一種自勵、一種抱負。

【解析】本詩是所學名篇,本問題為學習中老師所講的重點問題,"風流人物"課本註釋中有解釋,根據所學所記作答即可。

五 、課堂小結

1.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又深化了寫景。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昂,充滿了熱愛祖國山河,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2.寫法總結:

(1)寫景抒情。概括寫景、具體寫景、想象寫景,動靜相稱,虛實相生,融情於景,抒發胸懷。

(2)惜中褒揚批評,惜中寓志,後來居上,點名主旨,抒發抱負。

六 、課後作業

基礎

1.如何理解"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參考答案】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今朝"指的是當代無產階級革命英雄和廣大的人民群眾,也就是作者所說的風流人物,也包括詞人自己,抒發詞人偉大的政治抱負和堅定的信念。

2.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水滸》,又稱《水滸傳》,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白話小說。

B.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節、環境。

C.在《沁園春·雪》這個題目中,"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題目,二者都與詞的內容有密切關係。

D.閱讀議論文要把握文章的論點、論據和論證。

【參考答案】C

3.下列關於課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

A.《沁園春·雪》是一首詞,"沁園春"是詞牌名,決定詞所採用的曲調,"雪"決定詞的具體內容。

B.《雨說》一文,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詩人筆下的雨,被賦予人的靈性,是愛的使者,春的使者。

C.《敬業與樂業》中,作者認為的"人類的合理的生活":人人擁有一份職業,對於所做的事要心無旁騖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以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D.《敬業與樂業》中,在談到"有業之必要"時,作者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的兩個例子加以說明,這種論證方法叫道理論證。

【參考答案】D

拔高

4.閱讀《沁園春·雪》,完成小題。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1)下列詩句中朗讀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

A.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B.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C.欲/與天公/試比高。

D.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下列語句沒有運用修辭手法的一句是( )。

A.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B.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C.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D.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3)下列句中劃線的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點是語言富有文采。

B.下雪的時候,雪花覆蓋了大地,到處紅裝素裹,風景異常美好。

C.他在老師眼裡是好學生,在父母眼裡是好孩子,他覺得自己就是備受寵愛的一代天驕,事事順心如意。

D.他的作文寫得很風騷,特別是在遣詞造句方面堪稱一絕。

(4)下面各句中,揭示文章主旨的一項是( )

A.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B.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C.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D.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5)結合語境,指出下列有誤的一項是( )

A.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風流人物: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

B.長江上游順流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嚴重汙染水面,清理"白色垃圾"已迫在眉睫。(白色垃圾:指對環境造成汙染的廢棄塑料及製品。)

C.他"說"了。說得真痛快,動人心,鼓壯志,氣衝斗牛,聲震天地!(氣衝斗牛:形容氣勢之盛,可以直衝雲霄。鬥牛:指牛的脾氣很大。)

D.不言而喻,在創造的宇宙裡,貝多芬、愛因斯坦、莎士比亞是光輝燦爛的明星。(不言而喻: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參考答案】(1)C (2)D (3)A (4)B (5)C

七 、教學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