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知識講座第三講

楹聯基礎知識講座

第三講 對聯的對仗聲韻和形式

主講:四師 李玉樹   

第一節 對聯的聲韻  

漢字之聲,天然而成。其聲與音律相諧律則,是古人總結而成的。  漢字平仄律,是從文學音律的角度,對漢字聲調的分類。古漢語將漢字分為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平,所指的就是古漢語中的平聲;仄,所指的是古漢語中的上、去、入聲,因為按照四聲原理,入聲字與平聲字的音頻相差甚微,而平聲的諧樂範圍,都在入聲的諧樂範圍之內。到了元代以後,在北方入聲逐漸消失,化入現在的二聲和四聲之中。按照古漢語四聲原理的聲韻,稱為“平水韻”,這是格律詩和楹聯普通使用的韻律。  

平聲又分出陰平和陽平兩大類,後逐漸衍化成近代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人們將它稱為新四聲,也叫“新韻”。凡聲調為陰平、陽平(指普通話拼音一、二聲)的稱為平聲,凡聲調為上、去聲(即普通話拼音三、四聲)的稱為仄聲。  

古入聲字的特點是讀起來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覺(現在我國江南的一些地方,如閩南方言,仍保持著這種發音方式,對入聲字不難辯認)。  利用不同聲調的意態,交錯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古人們將所有的漢字,統統分成兩大類,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這就形成了漢字的對立和統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揚一抑的關係,平揚仄抑,平清仄濁,平長仄降,平悠長仄短促,平和緩仄急劇。平仄相替、節奏方出,節奏出則韻步起,由此形成了漢語的音韻美。  

平仄相對,我們在第一講已經講了很多了。聯句中不但同句的字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相對應的字平仄也要交替,就是說上句用了平聲字。下句相對應的位置必須用仄聲字與之相對;反之,上聯用仄聲,下句則必須用平聲。這樣,就形成了字音的對立統一,有了字義的對仗,又有了字音的對仗。 楹聯是由上下聯組成,其上聯也稱“出句”,下聯稱為“對句”。  下面我們欣賞兩副對聯:  

出句:只恐花開人又老;對句:莫教春去我才來。    

出句:心中自許一輪月;對句:筆底不沾半點塵。  

這些對聯為什麼讀起來朗朗上口呢?因為漢字的平仄律和諧交替產生樂感效果。

這裡介紹兩部韻書,其一是《中華新韻》。這部韻書是現代學者,按照漢字普通話的發音標準規律,編製成的一本韻書。還有一本韻書,叫《平水韻》。《平水韻》本來叫做《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其書今佚)。作者劉淵,南宋平水人。平水韻依據唐人用韻情況,把漢字劃分成107個韻部。清代康熙年間編的《佩文韻府》又把《平水韻》併為106個韻部。這裡簡要介紹一下:  

1、《平水韻》中讀音為平的漢字分為上平、下平,這與普通話中的一聲、二聲差不多,但也有區別。具體的區別,請參考《平水韻》字表。 

2、《平水韻》中讀音為仄的漢字,分為上聲、去聲、入聲。上聲、去聲與普通話中三聲、四聲差不多,但也有區別。  

3、《平水韻》較《中華新韻》中多出一個“入聲”來,《中華新韻》與《平水韻》的區別,就是《中華新韻》沒有入聲部,《平水韻》有入聲部。  

4、如何區別入聲字呢?因為有很多方法,篇幅所限就不細講了,在網上都可以查到。  

5、對聯寫作時總要用到韻書,到底是使用《平水韻》還是用《中華新韻》呢?個人喜好而定吧,尤其我們上年紀的人,重新學習和記憶困難較大。但如果掌握了古韻,有利於讀古詩。目前格律詩和楹聯,比較流行的是依循《平水韻》。   

第二節 對聯的馬蹄韻

馬蹄韻是對聯格律中,關於平仄對仗規則的一套理論,最早由中南大學楹聯研究所餘德泉教授提出,並撰寫了專著《對聯格律》。

什麼是馬蹄韻? 猶如馬之行步,後腳踏著前腳的腳印行走,每個腳印要踏兩次,使平仄交替出現連珠的形式,而開頭和末尾一般又是單平或單仄,這就是馬蹄韻。 

一、馬蹄韻最基本的規則: “平平仄仄兩兩交替”,為什麼是“平平仄仄”而不是“平仄”呢?是因為漢語中雙音節詞佔得比重較大。為什麼要“兩兩交替”呢?是因為漢語四聲在兩兩交替中,能夠給人聽覺上產生更和諧的聲音效果,使得句子讀起來抑揚頓挫、琅琅上口。如果不符合這個規律的,比如“平仄平仄”,這樣就失去了兩兩交替規律,我們稱之為“平仄失替”。比如:雙音節詞:黃瓜、白菜、汽車、重視、注重、尊敬、瞭解、相信、佩服、惦念。象這樣的由兩個語素組成的,能夠完整準確地表達事物意思的詞,就是雙音節詞。  

語素是最小的語言單位,可以說一個語素代表了一個漢字,一個漢字就有一個音節。  我們知道自然數的順序是1,2,3,4,5,6,7……這樣排列的,一個奇數後面接著就是一個偶數。我們自然界中的事物也是這樣的,比如:天地,南北,上下,男女、陰陽等等,都是相互對立依存的。這樣就說明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無獨有偶而存在的。把這個規律適用在對聯方面,就可以說明一副對聯,包括上聯和下聯(也稱上句和下句)。  聯律規定句腳文字是仄聲的為上聯。相反以句腳文字是平聲的為下聯。句腳:就是一個句子最後一個字。  

一副對聯的模式為(以7個字的對聯為標準):平平仄仄平平仄(上聯)仄仄平平仄仄平(下聯)把上下聯對應起來觀察,每個字位的平仄都是對應的,上面的是平,下面的就是仄。這種方式就是平仄相對。  

二、馬蹄韻平仄規則的“平仄杆” 平仄杆(僅對上聯而言,下聯相反即可),以兩種形式存在。  

第一種:……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種:……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這兩種形式的區別,在於句子最後兩個字的平仄,第一種最後兩個字中只有一個是仄,第二種最後兩個字都是仄聲。(截取七個字)  這兩種形式的意義是:  

1、針對單句聯來說,只要從上列任意一種“平仄杆”的最後端,依次向前截取,不管截取多少字,這個聯句的句中平仄都是符合馬蹄韻規則的。  

2、針對複句聯來說,每一個分句句腳字的平仄,只要從上列任意一種“平仄杆”的最後依次向前截取,其每個分句句腳平仄,都是符合馬蹄韻規則的。  

這兩種情況也可綜合成一種情況,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省略號的意思就是:這個“平仄杆”的兩頭,可以按照這樣的形式無限地延伸。  這個平仄杆的規律,是完全符合馬蹄韻規律的。這是學習和使用格律最基礎的。在這個平仄杆中,任意截取一段來組成句子,都是符合馬蹄韻規律的。  

為了學習方便,我們截取7個字。截取的形式共有4種,分別是: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平仄仄平平仄仄(這種格式被調整為“仄仄平平平仄仄”)   

③仄仄平平仄仄平   

④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果上聯的尾字為仄:顯然: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③仄仄平平仄仄平其他的以此類推。  

截取5個字,也有4種格式: 

1. ①平平仄仄平②平仄仄平平③仄仄平平仄④仄平平仄仄 

2. ③仄仄平平仄①平平仄仄平④仄平平仄仄②平仄仄平平 

3. ③仄仄平平仄①平平仄仄平

4. ④仄平平仄仄②平仄仄平平 

這些就是馬蹄韻的規律,現代漢語大部分都是雙音節組成的詞,所以“平平仄仄兩兩交替”是現代人對前人漢字聲律規則的總結應用。初學者可能有點暈,慢慢熟悉後就簡單了。

第三節 對聯的形對意聯

聯律要求,對聯上下聯要形式對舉,意義關聯。也就是除“無情對”以外,上下聯決不能風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為政;也不能一重一輕,相差懸殊,內容的關聯不密切。這種相關,既要有思想內容、語氣語意的相關、相扣、相呼應、相銜接,又有邏輯上甚至文字形態上的相聯繫。內容相關一般有三種情況:  

1. 內容相近,相互配合。例: 龍峰疏柳籠煙暖;   潭水勁松鎖月寒。  “峰”與“水”,“柳”與“松”,上晝景,下夜色,相互配合,共同表現龍潭公園的特色。  

2. 內容相反,對比映襯。例: 酒常知節狂言少;   心不能清亂夢多。  “狂言少”與“亂夢多”正相反,兩相對比,更說明節酒、清心的重要。  

3. 意思連貫而下,不可中斷。例: 棄燕雀之小志;  慕鴻鵠以高翔。上聯語意不完整,直貫下聯,顯出題旨,表明立大志。 如果上下聯內容毫不相關,會使人覺得非常彆扭和生硬,則起不到對聯應有的文學效果,難以稱得上是合格的對聯。當然,有一種特殊的對聯形式,即“無情對”。  

無情對指的是上下聯形式上(字面)對仗工整,而內容上(意義)卻有意不相關,從而造成一種特殊的效果。無情對,主要是利用對聯的形式特徵(對仗),來體現一種文學趣味和技巧,其內容是次要的,但比較少用。

例: 庭前花始放; 閣下李先生。(常用的無情對)

第四節 對聯的對仗形式  

上下聯的語意對仗,已經發展出各種對仗形式和技巧,有:正對,反對,流水對,機關對,迴文對,自對,無情對,借對,虛實對,雙音對,疊音對,連綿對,互成對等等。篇幅關係,我們只能討論一下常用的幾種形式:  

1. 正對  所謂正對,亦叫同類對、並列式。就是上下聯的內容基本相同,它們互為關聯,互為補充,說明的是一個方面的意思。但二者又合諧地處在統一的意境中。例1. 春水接天長,一網收來魚滿載;   東風吹地暖,千鋤種下谷盈倉。例2.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這些楹聯的上聯與下聯內容基本相同,它們互相補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點。這種形式的楹聯,在聯對中佔有相當大比重。  

2. 反對  所謂反對,即上下聯的內容相反,或相對稱。它們互相映襯,形成對照,使楹聯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從而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例1.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   荷出水面,硃筆點天文。例2.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聯壇上也有“反對為優”的一說,有提倡反對之說。就上述楹聯以“反對”方式命意言事來看,確能引人注目,其藝術效果也不同一般。  

3. 流水對  流水對,亦叫串對。即上下聯意思相承,把一個意思分成兩句話來說,上下聯緊相銜接,連貫而下的聯語。內容上,上下聯意思連貫,不可顛倒,且單獨一句不能表達完整意思;邏輯上,上下聯可以是傳承、遞進、轉折、因果、假設等關係。讀起來有如行雲流水一般,故稱流水對。

例1. 直登朱麓三千丈;   來看長沙百萬家。例2. 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回頭是百年身。  上列對聯,上下聯的命意順承連串,均有珠聯壁合、一氣呵成之妙。

4. 機關對機關對一般是擬聯者,在上聯中設定暗藏了一些機關字詞,由應對者判讀,只有識破其機關,才能應對出合格的聯來。用以提高其趣味性、欣賞性和難度。常在徵聯活動中採用。

① 例如,某擂臺賽的出句:“三門設擂,擂動九州,擂臺攻擂英才會;”(郭新華出句)出句有三處機關:一是一二分句間的頂針修辭;二是擂字四重;三是擂動九州、擂臺、攻擂,分別嵌了書名和兩個賽事的稱謂。全句意思是:三門峽擺開擂臺,擂臺震動九州,來到擂臺參加攻擂各路英才齊相聚。在全國一百多副應徵聯中 三個機關全識破的竟沒有一人(擂動九州書名沒識破),故冠軍空缺。亞軍的對句是:“十載徵聯,聯成一部,聯海賞聯文采飛。”(胡育秋對句)

② 再例:乾隆有名的出句:“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這聯的機關是,幾個字反覆重字;南、北是方位詞,前一個南北是形容詞,後一個南北是方位詞;前三個通是名詞,最後一個通是動詞。這麼多機關,下聯必須相對應。難對!紀曉嵐的妙對句是:“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當鋪讀仄聲)對仗工整,平仄對應,真是絕對!機關對是許多文人高手喜愛的聯,但務必仔細讀懂機關,再下手應對。

③ 再議一下,前段時間大家很感興趣的一副上聯:“和尚下班河上走;”這副上聯平仄規範,語句通順符合邏輯,又暗藏幾個機關:諧音字,和—河,尚—上;下即是動詞,又與上是相反的方位字;第五字限制需仄聲字。如果對第五字的限制沒注意到,就出現三平尾而不合格了!因此,在考慮應對第一個名詞和尚時,就要考慮第五字需仄聲諧音字才可以。這也是此聯的奧妙所在,不太好對。

通過這幾講,大家已經基本掌握了聯律規則,也明白了此聯的機關所在,大家再試著應對吧!對聯的創作,不論是正對、反對還是流水對、機關對,還是其它各種形式,只要熟記聯律,立意好,構思巧,用詞妙,富於哲理,令人感奮,皆為佳聯。

作業題:和尚下班河上走; 

2018.6.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