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A股慘遭血洗原因幾何

2018年A股市場風雲變幻,在年初慢牛節奏瞬間被打破,雖然此次行情是由國外市場引起,但是波及全球,A股也不能倖免,甚至更加“悽慘”,本次事件地發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隨著這幾年A股國際化進程加快,外圍市場對我國股市的影響越來越明顯,作為市場參與者—A股股民要有這方面防風險的意識。

2018 A股慘遭血洗原因幾何

A股本次下跌且跌幅如此之大我認為是五大原因:

1、貿易戰(表面現象)

2018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跡象明顯,以美國最為突出,特朗普宣佈加徵鋼鋁關稅拉開了金融危機後全球貿易戰的序幕,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國和中國,貿易戰打的尤為劇烈。500億美元,2000億美元,5000億美元,“戰爭”激烈化程度可想而知,其中被傷害最深當屬兩國企業,尤其是出口加工型企業,於金融市場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衝擊股市,納斯達克率先出現歷史單日最大跌幅就是最好的例證。

2、債轉股

債轉股是針對我國當前經濟與金融槓桿過高,政府推出的減負措施之一,對於上市企業改善流動資產、減少負債比例和規模都有著巨大的好處,尤其是處在轉型期的企業。但是由於債轉股過程中會稀釋大股東的權益,所以為了減少損失,大股東只能選擇減持壓低股價再回購,以減少損失,這種行為雖然受到監管機構批評,但只要不違背法律法規,他們又怎會在乎許多?例:上市公司A推行債轉股交易,債務轉化為股權雖然一定程度上有減負作用,但是股本基數增大,變相的減少了大股東持股比例,而對於大股東來說,每年的收益主要來源於分紅,一旦債轉股實行,他們收益必將縮水,所以壓低股價是其敢想不敢隨意而為的行為,借貿易戰衝擊股市之際,在不違規的情況下大股東減持就顯得理所當然了,他們一旦採取行動必將使股市雪上加霜。

3、創新企業無地位,傳統行業病急亂投醫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時代,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是當務之急,除了提升消費比重以外,創新的推動也是很好的出路,但是融資難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導致真正上市的科技型企業多數被控股,簡單來說就是創新型企業在IPO多次融資時,會有很多已經上市企業以其他名義參與進去成為股東,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幾乎無話語權,並不利於企業的擴張和發展。

在市場中的很多上市企業在轉型期經營困難,為了填補利潤,只能想方設法參與新行業以彌補企業虧損或者流動資金不足的現象。殊不知,對於自身定位出現偏差終會導致遠水解不了近渴,不根本性的解決企業的經營管理問題,歪門邪道必將自食惡果。

4、上證50、滬深300估值的修復

2017年價值投資風靡A股,一直到2018年初,投資者仍在重倉白馬、藍籌等,但是回過頭來看,2017年A股的上漲動力來源於白馬、藍籌集中的上證50和滬深300,進入2018年,這些指數中大部分成分股估值需要修復,由於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動整個A股市場,在修復過程中最典型的特徵就是A股持續有力的殺跌。這裡面我要補充說明,中小板、創業板在此過程的殺跌是市場情緒使然,裡面很多優質股已經被低估。

5、對沖

由於本次殺跌來時突然且力度較大,不用說中小投資者,很多機構都被清洗,為了挽回或降低損失,他們只能選擇股指期貨對沖或者融券操作,隨著做空量能的不斷加劇,指數反覆創新

不管怎麼說,當前A股市場已經進入“休眠期”,在此階段參與市場,對廣大投資者的專業水平和風險意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即想要參與當前市場就要對A股整個市場以及個股基本面有深入的瞭解才能在市場中生存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