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界加持的京東家電618:行業第一從一體化向一體化開放背後邏輯

如果說過去十年是零售平臺一體化體系構造的過程,那麼下一個十年即是一體化開放的重要過程,這背後是以京東為代表的零售平臺已經逐漸成為涵蓋零售整個產業鏈的基礎設施,也是零售行業“人貨場”三要素重構完成後的走向,而在今年的京東618,我們從家電行業的變化看到了這樣的端倪。

無界加持的京東家電618:行業第一從一體化向一體化開放背後邏輯

一方面,隨著渠道下沉,對於零售平臺來說,依託於全渠道、全客群的覆蓋能力、物流等服務環節的效率與服務能力成為平臺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另一方面,隨著上游供給端競爭加劇,流量紅利的消失以及技術創新迭代的速度加快,如何賦能商家,也同樣成為平臺價值權重傾斜的新趨勢。今年的618,在家電行業,各品牌與京東之間微妙的關係變化,也正在印證著這個趨勢即將成為主流,一是對行業的改造,二是對產業鏈各環節效率的提升。

C2B反向定製:京東賦能品牌背後如何成為行業破壁者

電商大促、造節在過去多年的密集上演中,逐漸演變成一種新的運營模式,也是電商行業對流量精細化運營,獲取高轉換的有效途徑之一,而其中,京東的618也在近兩年發展成全行業年中大促的一個獨特消費標籤,同樣,在618家電領域無疑是第一主場,但值得注意的是,與雙11等不同,京東618更是一場推動新模式、新技術落地的示範場,今年的618也不例外。

在過去,無論是傳統零售還是電商,平臺價值被評估的最核心來自於對商品的流通量。京東家電之所以能打破傳統渠道、快速成長為我國最大家電零售商,真正的核心是創新模式帶動下對供應鏈效率的提升與創新,即挖掘平臺除商品流通之外更大、更加多元化的價值,比如京東物流體系與電商系統的強關聯模式,讓過去數十年的電商競爭演變為服務的競爭,也讓零售平臺開啟了一體化發展的歷程,這是京東對行業做出的巨大貢獻與推動,在今年的618,京東在家電領域又上演了新一輪的變革,即通過一體化向一體化開放進一步改造供應鏈體系,實現商家、用戶、產品之間的間隔打通。

這樣的變化,我們也需要結合目前行業現狀來看,家電行業上游競爭劇烈無可爭議,產品的同質化,高迭代能力讓品牌面臨著巨大的運營成本及庫存壓力,利潤持續走低,因此,如何更加準確的預判潛在的消費需求與市場需求量成為實現升級的關鍵,全維度的消費大數據也在這種背景下成為巨大的金礦。也因此,京東幾年來展開京X計劃,聚合互聯網各大頭部入口平臺如騰訊、百度、今日頭條等,一方面挖掘了潛在的流量紅利價值,更重要的是,京東通過對家電合作品牌進行大數據的開放賦能,實現基於需求的C2B反向定製模式,即通過挖掘這些數據,助力品牌方根據數據來實現產品的生產迭代,庫存的預判,大幅降低上游運營成本,提升利潤,同時成為尋求行業新增長點的關鍵。

無界加持的京東家電618:行業第一從一體化向一體化開放背後邏輯

正如京東家電6月11日的戰報數據所體現,在家電品類日活動中,全天銷售額達到去年家電品類日的3倍之多,其中,冰洗品類全天銷售額同比去年品類日超4倍,第三方平臺銷售額增長超5倍。美的、格力、海爾、奧克斯等多個家電行業一線品牌都銷售額均超過2億……在全渠道第一的大體量下,仍能實現銷售高增長,京東無界零售理念的“場景聯通”、“數據貫通”、“價值互通”無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無界零售加持:京東成家電行業破局、增長另一極

根據2018年3月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發佈《2017家電網購分析報告》,京東線上佔比高達60.8%,這樣的數據佔比背後,意味著京東顯然已經成為家電行業品牌、商品與消費者之間重要的連接點,這也意味著京東平臺零售行業基礎設施戰略的勝利,從另一個維度來說,如何實現家電行業破局,尋求新增長點,提升運營效率,京東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所以,從去年開始,技術、開放與賦能成為京東家電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比如,在商品供應及場景方面,京東家電通過對渠道、場景化體驗的無界化融合,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用戶觸達與轉換。其從2014年就為努力提升消費者的線下體驗而將渠道下沉作為自己的核心目標之一,像京東幫服務店和京東家電專賣店主要佈局在3-6線城市和農村市場,就是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各級市場產品不對稱問題,讓鄉鎮農村的消費者也能在渠道被打通後買到高品質家電。截至目前,京東家電專賣店已經突破10000家,覆蓋2.5萬個鄉鎮和60萬個行政村,而其今年的發展目標是突破15000家。另外,品牌體驗店則是主打1-2線市場,例如京東家電與TCL合作的品牌體驗店已經在深圳開業,同時還有50多家知名家電企業已經與京東家電進入品牌體驗店門店對接階段。這些都是為了解決人們對高端、智能、新型產品的體驗需求,促進中高端產品的市場銷售,助推家電消費升級。

無界加持的京東家電618:行業第一從一體化向一體化開放背後邏輯

綜合來看,京東家電已經在線上市場佈局完善後,又在同步拓展我國1-6線的線下門店開設。這種雙線協同發展的模式,不僅能通過各級市場的渠道深入佈局把產品帶到全國各地消費者手中,更為家電品牌商省下了自己開拓渠道要面對的風險和人員資金等成本投入,讓企業有更多精力投放到產品本身。所以說,不論是從消費者端,還是從品牌端,京東家電此舉都在推動著行業升級。

品牌加速向京東傾斜:京東助推行業升級的底層邏輯

可以看出,在無界零售的加持下,京東家電已經率先完成了未來零售業態的全維度佈局,對於家電行業來說,創新加速及競爭加劇,讓體驗與服務的權重正在加速上升,對於品牌來說,如何藉助多元化的零售平臺實現體驗服務的佈局,是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也是尋求新增長點的另一極,今年618,各品牌紛紛站隊京東也體現出這一趨勢。

正如上文所說,京東已經成為家電行業,甚至零售行業的基礎設施,同時,對於家電品牌來說,運營成本激增利潤降低是當下最大的困境,實現產品服務於消費者的低成本高效率觸達是趨勢,也是京東家電助推行業升級的底層邏輯所在。

京東家電方面表示,其開放賦能戰略的核心就是將自身所積累的大量零售運營和服務的能力——最有活力的會員運營體系、最廣泛的營銷觸達網絡、最複雜的SKU管理系統、最高效的物流服務能力,最完整、價值鏈最長的零售數據、最可靠的金融工具等,全面開放給供應商合作伙伴,成為賦能合作伙伴的零售基礎設施,為品牌商提供全場景覆蓋、全交易鏈路、架構開放的解決方案,讓整個家電行業共享京東的資源和能力。

在這樣的發展路徑下,我們看到,今年618,各大品牌紛紛向京東靠攏,比如長虹為京東開設單獨型號生產操作,西屋全線型號有京東專門生產線,計劃部門也優先安排材料生產且在為紅六月上線專供機型。蘇泊爾為優先滿足京東產品發貨,為生產定製大單產品暫停1條生產線全力生產等等。再如奧克斯三大生產基地優先保障京東備貨需求,線上產能份額60%以上給到京東,海爾連續6周將70%的產能給到京東優先排產,揚子空調將所有產能全部給到京東……諸多家電品牌的傾力支持,正是他們肯定京東平臺銷售能力和對京東家電全渠道第一地位認可的表現方式。

可見,平臺在現階段的家電零售業所充當的角色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其早已從單一的銷售屬性轉變為服務屬性,併成為連接商品、品牌、消費者乃至整個產業鏈的粘合劑。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這種互相正向牽引的力量將進一步拉開行業的競爭格局,而正在成為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的京東家電可謂潛力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