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博士後張文鑄:用AI對學生進行數據化管理

張文鑄的創業團隊年初拿到一筆新融資,80後的他仍然每天七點前到達位於中關村軟件園的辦公室,思考公司轉型後的“核心戰略、人、和錢”。在清華大學待了八年,這個自稱為“中等生”的博士後喜歡用清晰的數據和圖表細化問題,給出解決方案。創業五年來,幾乎每個早晨他都是這樣度過的。

他相信,教育行業不能“趕工”求快。2017是AI(人工智能)教育元年,已經在此領域擁有較長時間積累的張文鑄仍然提倡慢造產品。從創立“全球在線項目平臺”的清帆遠航,到專注AI技術攻關的清帆科技,張文鑄對教育的信心仍然不變——實現用戶性化價值才是人工智能的關鍵。正如他說,“未來,技術可幫助學生個性化成長”。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逸男

張文鑄說話時有典型的“理工科男”的感覺,斯文、冷靜、邏輯性強。窗明几淨的辦公室裡,他的辦公桌布置得十分簡單,電腦旁,一本Innovators(《創新者》)格外醒目。

清華博士後張文鑄:用AI對學生進行數據化管理

張文鑄。

從網上課程到在線項目

張文鑄從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畢業時,創業還沒有現在這麼火熱。他和當時的許多青年一樣,選擇先找上一份穩定的工作,張文鑄進入了國家發改委國家信息中心工作。

2014年,互聯網的發展正處於上升期,“當時慕課(MOOCs)剛剛興起,我們就想除了課程外,能否提供來自知名大學和企業的一些項目,讓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可以參加,然後把參與過程數據化,形成一個人的電子簡歷”。他和師弟焦劍濤一拍即合。

2014年8月24日,張文鑄記得特別清楚,這一天公司註冊成立,次年2月公司網站上線。“雖然當時只有一個網頁,連後臺都沒有,但團隊鼓足幹勁,先做起來再說。”

僅一年時間,網站就上線了100多個項目,涵蓋了全球多所頂尖大學和世界500強企業的在線項目,項目方向包括了人工智能、前沿設計、量化投資、媒體分析、大數據可視化等不同學科。第一個項目,就與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大學合作。低門檻、高質量的在線項目實踐機會吸引來一批青年學生。每天他都會查看報名項目的用戶結構,“有次線下聚會甚至來了個13歲的女孩”。這在中國尚屬首創。

AI讓每個學生都能被關注

清帆是項目制學習的先行者,張文鑄也一直在思考未來教育的模樣。他說,“過去我們的業務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侷限,讓資源更加普惠。如今,互聯網的紅利期已經過去,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席捲而來,不斷刷新我們對於原有技術和模式的理解”。

雖然在今年1月拿下千萬級別的投資時,投資人願意支持在線項目與“AI+教育”兩個方案並行,但張文鑄還是“忍痛割愛”了。“一個人追兩隻兔子很難,而且還是往不同的方向跑。”他希望沉下心來做好一件事。

選擇做教育創業,這跟他的家庭環境有關。“我奶奶是小學教師,爸爸是高中教師,自己又在學校待了那麼多年。”從小,教育就是家長裡短時不可少的話題。他經常關注的一個問題是,“課堂上老師對學生的關注度和把握度很低,往往只能通過考試,6-8周才得到一次反饋。只有最優秀和最淘氣的學生能受到老師足夠的關注”。

他想起自己20年的學習經歷,笑著說自己是中等生,還好自我管理能力好。“另一方面,老師也不知道自己教得怎樣,期末評價沒有給出實質的反饋信息。”

他認為AI技術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足夠的關注,“通過情感計算、身份特徵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技術,我們可以對課堂內容和師生互動模式進行深度識別分析,以每秒30次的分析頻率提供大量後臺數據保存在本地,並全自動化生成分析報告。每個教學課時都能得到評估,每週形成反饋,全班每個人都不會落下。”張文鑄饒有興味地暢談著這一正在興起的教育場景。他們的AI教學分析機器人目前已經進入到學校試點。

但及時的可視化反饋報告也給教師帶來新的挑戰。“將來的教學模式可能不再是一個單科教師單獨行動,還同時需要德育和心理輔導員,甚至教師也需要具有數據分析的能力。”

清華博士後張文鑄:用AI對學生進行數據化管理

清帆科技辦公室的教學分析機器人演示。

“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教師”

在AI教育大熱的背景下,之所以專注教學分析,張文鑄很冷靜地解釋,“主要在於我們有充沛的數據、豐富和清晰的教學場景”。

“我們可以通過transition,即學生聽課、思考、課堂互動和反饋形成的行為模式來分析,學生聽到什麼內容時會特別專注,哪個階段課講快了。這可以知道學生在不同學科的個性,及時感知自己的興趣點甚至天賦。”

他想起錄取到清華電子系讀書的時候,“幾乎全是各省市狀元,但許多卻學不過奧利匹克等競賽的保送生。有的狀元最後發現自己不合適,改學金融等其他方向,浪費了很多資源”。

但張文鑄也看到AI教育“現在被吹得太狠”。他很堅定地認為,“AI必定無法取代老師。AI有兩派,我支持把它看成是IA(intelligent augmentation 智能增強),為個性化教學所用。”

他解釋道,“對於老師的授課內容,AI教學分析機器人不會絕對評價為對還是不對,更重要的是做比較分析,比較不同上課模式(學生反饋)的區別,在教學不同階段(學生)的變化。”

他透露,目前清帆科技的人臉識別和情感計算技術都已達到業內領先水平,主要應用於在線一對一教育和線下K12的普通學校及國際化學校,他舉例說,“開心的表情不代表是專注,我們會通過持續的行為模式來分析。”

講到自己的家庭,張文鑄說,自己給5歲的孩子報了5個興趣班。“我和妻子都在思考孩子到底擅長什麼。小孩子情緒變化快,還沒有很強的關注度。”

他也考慮在家裡安裝一個固定攝像頭,分析孩子的行為模式。“孩子玩樂高玩具,可以玩一個下午,不怎麼休息,但練鋼琴就明顯很懶散。”用人工智能瞭解並激發孩子長期投入去做一件事,是張文鑄未來努力的方向。

對話:AI教學分析將形成常態

廣州日報:在教室佈置攝像頭抓取師生上課場景,會不會對上課行為造成干擾?

張文鑄:現在,常態化錄播教室已經在一些學校實施併發揮出作用。有些教室有很多攝像頭,只要有課就拍。這種工具已經在普及了,師生一定會適應的。

廣州日報:你怎樣理解AI+?

張文鑄:這個+指的是算力和賦能。我們的AI+首先能幫助學校進行非結構化數據處理和分析,比如語音、情緒等。還可以預測教育在未來五到十年什麼樣子,發展趨勢如何。對學校而言,這可以實現更細緻的觀察,然後以數據驅動決策,促進學校做純數據化管理,實現教育個性化。

廣州日報:目前這個階段創業的重點是什麼?

張文鑄:重點是打造技術和產品。教育不同於金融、娛樂遊戲等行業,它是一個慢變的過程。如今國家有相關的信息化政策,我們需要5-10年的週期去做準備,消化這個政策。用戶習慣的養成也需要時間,這一代老師和下一代的老師習慣不同,社會認知也會有周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