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產養殖中,不會培菌,你如何提高養殖效益呀?

養蝦先養水,養水先養泥。這是這幾年水產養殖中最流行的一句話了。可不知大家對這句話又瞭解多少呢?

這裡面的水和泥是不是就是指水質和底質呢?是的,就是指水質和底質。但更準確地說,這裡的水不僅僅指水質,還包括水中的藻類的生長;這裡的泥不僅僅指底質,還包括底層的微生物。

在水產養殖中,不會培菌,你如何提高養殖效益呀?

培菌和培藻的道理是一樣的,因而跟種菜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培菌就是菌種+泥和水+肥料,在合適的環境中,就能培育起來了。菌種,在自然界中是不會缺少菌種的,但不同的菌種對水產養殖的成敗有重大影響。在養殖過程中,我們需要的不是某種單一菌種,而是需要多種不同的菌種。微生物講究的是多樣化,最怕就是單一化,因而培菌就要把菌種搞複雜一些,把種類搞多一些,這樣系統才能更加穩定。

酵之源 進口EM菌種 您身邊的發酵車間 酵之源是EM菌種子;自己發酵,有益菌活力高、效果好、畝調水成本低至約1元

培菌的肥料,更準確地說就是營養物質,細菌對營養的要求跟藻類是不完全一樣的,藻類一般能夠直接吸收無機鹽,而細菌更多地直接分解有機物,當然還有部分細菌可以直接吸收無機鹽的。不同的細菌對營養物質的要求是不同的,而要想建立穩定的系統就必須為不同的細菌提供其合適的營養物質。

在水產養殖中,不會培菌,你如何提高養殖效益呀?

細菌的營養物質有哪些?

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和水,其中碳源指的是含碳有機物,但我們更多用的是糖類,如葡萄糖、蔗糖、糖蜜、紅糖等;氮源指的是含氮物質,我們更多指的是氨氮、硝酸鹽等;無機鹽一般指礦物質元素,如鈣、鎂、硫、磷等微量元素;生長因子一般指維生素類,如VA、VB、VC、VE等。

不同的營養物質適合不同的細菌生長,因而由於環境物質的單一性積累,導致某種細菌大量繁殖,從而引發病害。而防止環境物質單一性積累的最好辦法就是要定期給水體補充其他缺乏的營養物質。

不同種類的細菌需要的生長的環境是不同的,有的厭氧型的,有的好氧型的,還有的兼性厭氧型的。而溶氧量是影響細菌種類的最直接因素。

菌多多 五百億芽孢調水王 菌量大 活力好 複合芽孢桿菌,每克菌粉含有五百億個芽孢菌;

在養殖過程中,對養殖品種危害最大的是厭氧型的細菌,如弧菌、氣單孢菌、假單孢菌、鏈球菌等。因此預防厭氧型細菌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水體中的溶氧,讓厭氧菌不能大量繁殖,讓好氧菌更好地繁殖。但在實際養殖過程中,由於飼料的大量使用,有機物的大量積累,天氣的經常改變,造成水體環境中的溶氧經常不足,更有利於厭氧菌的大量繁殖,因而病害容易暴發。

在水產養殖中,不會培菌,你如何提高養殖效益呀?

如何提高水體溶氧,減少病害暴發?

1.加強硬件設備:如增加增氧機的數量,使用更合適的底層增氧機等;

2.換水:如果水源好的要經常換水;

3.定期改底:減少有機物的大量積累;

4.使用增氧劑:天氣不好或水體不好時應該使用增氧劑。

培菌講究的是微生物的多樣性,因而要提供合適的環境和營養物質讓微生物種類豐富多樣,這是減少病害暴發的最好辦法;而水體鹼度和硬度又是微生物和藻類生長繁殖的重要基礎。因此,只有把基礎打好打牢,你的養殖效益才能穩步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