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管理是一門藝術?「過度管理」的危害就是答案

(點擊右上角“+關注”【合易人力資源】頭條號,有職場攻略、管理策略、乾貨、詳解)


今年為河北一個企業做薪酬績效項目,在與企業接觸過程中,最大的感觸就是:管的太細太多了。老闆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對企業內的各項事務都希望考慮周全、管理到位,因此要求企業內的運作都要做到制度化、規範化、可監控。所以企業內各種制度、流程一大堆,獎罰措施涉及到方方面面,負責考核的辦公室同時也是督查部門,每天都要對企業內的邊邊角角、員工行為等進行巡查。

初次和企業接觸時,會對企業如此重視管理肅然起敬,但是仔細分析就發現不是那麼回事了。

為什麼說管理是一門藝術?“過度管理”的危害就是答案

首先從這個企業的發展階段來說,成立不到4年,尚處於“高投入、快成長”時期,公司急需的是集中精力開拓市場、實現盈利,但是,無論是董事長、總經理,還是各個部門的負責人,每天都要緊盯內部管理,董事長(老闆)是因為重視管理,總經理(職業經理人)是受董事長管理風格的影響,不得已而為之,各部門負責人則是怕出了岔子要挨處罰,不止扣錢可能連位子也保不住。

其次單從這個企業的規模來說,100來人,除了小部分社招、外聘人員有經驗,大多數人員都是新手,包括大多數的管理者也都是新提拔的,經驗明顯不足。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應付業務需求已經捉襟見肘,還要應對公司內部管理的各種要求,平日裡自然是叫苦連天。因此,我們在推行績效考核和技術等級管理時就遇到了很多阻力,不配合、抱怨、應付了事。

應該說,企業重視管理並沒有錯,但是管理早熟、管理過度的結果就是“過猶不及”了。我們常說,管理是一門藝術,就是說管理的難點是對“度”的把握,在該嚴格細緻的地方(或時機)要嚴格細緻,在該寬鬆的地方(或時機)要寬鬆。比方說企業內的產品管理、財務管理、資金管理,這個是無論在任何發展階段、任何經營狀態下都要重點規範管理的。

為什麼說管理是一門藝術?“過度管理”的危害就是答案

對於與業務相關的職能或活動,就應該在強調高效的基礎上適度規範,不能讓規範影響了效率。例如我們在山東的一個客戶,非常強調付款的規範性,為此要求所有采購行為都必須要有合同,而且必須嚴格執行合同的付款條件,但是簽訂合同雙方公司都需要走流程,一些重複性的採購行為需要頻繁的籤合同、走流程,結果造成了付款和進貨的滯後,經常影響生產部門的使用,這就是過猶不及。而其他非主價值鏈上的活動,比如後勤,在企業初創期,則可以從簡管理、外包管理,避免分散太多精力。

作為企業的創業者、老闆,必須要思考什麼情況下該如何管理?

1、 要理解管理必須為經營服務,而不是制約經營。

企業創業初期,在經營方面需要的是開拓,需要的是速度,管理方面應該重點強調為經營助力,而不是規範,因此一定不能過度管理,可管可不管的一定不要管。

為什麼說管理是一門藝術?“過度管理”的危害就是答案

2、 管理體系是伴隨著經營的成熟而逐步建立的,而不是管理先於經營。

生態戰略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認識到,公司發展的歷程主要不是靠強制的設計,還是靠自發的演化。企業剛起步時,可能談不上管理。隨著經營的發展,部門多了,業務也複雜了,開始需要明確職責、規範、流程。企業再大一點,人逐漸多起來了,內部公平性問題逐漸顯現,這時需要建立組織體系、薪酬體系、考核評價體系等等。企業發展加快後,產業更加複雜,對人才的需求加大,因此整個管理體系需要升級,領導力建設、文化建設、人才開發體系、組織變革體系等成為重點。

總之,一句話:“管理一定要適度。管理上做更少的事情,用更簡單的方式,獲取更好的成果。”


大家有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作者/編輯:合易諮詢(nj_heyeehrm)

相關內容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