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領銜數萬億項目待出發,「大基建」三大懸疑待解

華泰證券認為,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餘額在34萬億左右,我國政府的負債率(即槓桿率)在44.2%與77.7%之間,遠低於日本、美國、新加坡、歐元區等世界發達經濟體。

更多資訊,請下載Wind金融終端APP

8月10日,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報道:交通部正在研究補短板政策措施,數萬億項目待發。前幾日,有媒體報道中國鐵總已經提高今年鐵路投資總額至8000億元以上。

呼之欲出的“大基建”項目目前尚未有明確的官方版本,但揚帆起航就在眼前。而在市場層面,仍然面臨三大疑慮:總盤子究竟有多大;地方政府的隱形債務是否會構成約束;貨幣政策是否會跟上,是否面臨通脹壓力

交通部领衔数万亿项目待出发,“大基建”三大悬疑待解

總盤子多大不好說,從目前的情況看,正在一步步推進

《經濟參考報》報道說,交通部正在研究補短板的政策措施,等成熟後將對外公佈。今年上半年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3萬億元,公路水路完成投資9806億元,完成全年1.8萬億元任務目標的54.5%。

Wind注意到,1.8萬億的任務目標相較於2017年的2.27萬億實際完成額有所下降。此前,中國鐵總已經將全年鐵路投資目標額由7320億元提升至8000億元。按照此番交通運輸部的積極表態,調升2018全年公路水路投資總額可期

根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內容:交通部人士表示,下一步主要是彌補中西部交通基礎設施滯後的短板,包括鐵路、高速公路還有農村道路建設等方面,而東部地區重點則是一體化,實現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互相支撐。

目前,市場層面對本輪穩增長措施正向作用存在一定疑慮,很顯然,10年之前的四萬億放到今天,已經是總量不足,對經濟起不到明顯的拉動作用。根據此番交通部人士的表態,明確了補短板的需求所在。

此外,各地已經有所行動。如浙江、廣東、青海、江蘇、河南表態推進重點、補短板工程的計劃投資總額粗略統計就已在5萬億元以上。

交通部领衔数万亿项目待出发,“大基建”三大悬疑待解

債務約束並不是問題

地方政府雖然有投資的需求,但對於隱形債務負擔,也是市場擔心的一個問題。

2017年底我國政府顯性債務規模為29.95萬億元,政府負債率為36.2%。華泰證券認為,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餘額在34萬億左右,據此我們將隱性債務計入總債務規模,測算出我國政府的負債率(即槓桿率)在44.2%與77.7%之間,遠低於日本、美國、新加坡、歐元區等世界發達經濟體。因此,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下一步我國加槓桿的主體部門仍然是政府。

值得注意的是,在融資方面,專項債券成為一個亮點。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上提出 “加快今年1.3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今年前7個月,我國地方政府共發行專項債超過5000億元,尚有約8000億元規模有待年內釋放。

專項債券被列入政府性基金預算,不列入一般公共預算,不計入赤字。而且專項債券的時間,可以拉長到15年

。在基建投資等領域,專向債有領投的性質,可以撬動更多的商業銀行資金與民間投資。

另據瞭解,最近一個月,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分別赴北京、上海、浙江、河南、湖北、江西等地開展基礎設施投融資實地調研。據悉此次調研是為了做好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

貨幣政策會跟上?

貨幣政策能否繼續跟上,是市場關心的另一大焦點問題。2008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降息5次降準3次,貨幣政策配合了財政政策的實施。

本次穩增長,高層一再喊話不會大水漫灌,要實施精準滴灌。

有媒體報道,多家銀行已明確要求下半年各地分行進一步加大對公信貸項目儲備、加大投放力度。多位專家和銀行業內人士表示,下半年社會融資總額和表內信貸增速均會有提升。從貸款投向看,“大的”基建投資,“小”的中小微企業、高端製造業等料成信貸投放重點。

交通部领衔数万亿项目待出发,“大基建”三大悬疑待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