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別HIFI系統的好壞的三個感性要素

鉴别HIFI系统的好坏的三个感性要素

音品之調性

調性就是聲音的基調,底色調。這是直接由系統的頻率分佈特性所決定的。HI-END系統再現音源時應該能夠達到足夠寬的頻率範圍,但一般作為家庭音響系統,頻率響應在40Hz-20KHz正負3dB已經足夠,在我們的生活中,一般居室或客廳的面積大多30平米左右,房屋地面離天花板之間高度也不會超過3米,在這樣小的空間裡,低於40Hz的低頻不但難於正常再現,反而容易引房屋的共振。中檔以上的HI-FI系統,不管是膽機、膽石合併機、純石機系統,要測試指針上要達到40Hz-20KHz的頻響是很容易的事,受限制的反而是音箱。

但是,一個調性好的音響系統,在40Hz-20KHz的帶寬只是基礎條件,關健在於在這麼寬的頻率範圍內均衡性的好壞。作為全頻域完全均衡的放大與再現,這也是鼓舞人們孜孜以求、只能接近但永遠無法達到的目標。從理論上講,我們現在可以設計並製造出理論值為均衡的放大器,但最終經過電聲轉換後發出的聲音,特別是你在聆聽座上兩耳接收到的聲音,即使用科學儀器也難以全面測試是否真的是均衡放大。事實上最終下判斷還是憑你自己兩耳聽覺的感受,也就是所謂調性感受。對於調性感受,特別是在調性的主觀期望方面,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但對於大多數人的統計平均值來說,所達到的優美調性,則是屬於大多數人能夠樂意接受的調性。

從上述的觀點出發,一個系統要達到好的調性,有40Hz-20KHz的帶寬,更重要的是在該帶寬範圍內要有均衡的放大,這有較大難度的,首先是喇叭系統的設計,現在的音箱都是二單元或更多單元通過分頻器組成的,在低、中、高單元間的音頻過渡帶是不可能做到純線性的,一般會有重迭而突出,設計不當也可能出現凹陷或斷裂,箱體本身也存在固有諧振頻率。此外,系統中各組合單元的材質也存在本身固有的共振點。以上種種因素的總和,最終嚴重影響到聲能分佈的均衡性,除了考慮聽音室建築和環境結構外,只有通過器材設計製造、選配以及調試中仔細消除上述種種危害才能使一套系統真正做到頻響寬而且均勻,達到HI-END級的好調性。

要鑑別一套系統調性的好壞,我們不妨採用如下的基本鑑別標準:讓我們首先來識別什麼是不健康的、病態的調性。

根據歸納總結,病態調性不外有如下六種情況:

(1)高頻部份過強,表現為音調尖利或尖刺。

(2)低頻過強:表現為轟響聲太大。

(3)高頻過弱:表現為聲音圓滑模糊,缺乏清澈。

(4)低音過弱:如果80Hz以下弱時,久低音大提琴、大鼓等低音BASE性襯托,如果80Hz-140Hz左右的低頻也弱時,則整個聲底不厚實,調性單薄。

(5)高、低兩端都弱時,則帶寬較窄,這時系統發出的聲音整個聲底就像象多年前所聽到的收音機那樣,調性平窄,音樂的豐富感顯得十分乏味,當沒有優質放音系統對照時聽講話聲反而能給人以清楚諧和感。

(6)高、低兩端強,而中頻部份弱,這時出現主聲部的凹陷,調性變得很不明亮,特別是聽男女聲獨唱時,配器聲大大蓋過歌聲。有些初級發燒友喜歡聽這種兩端提升的樂曲,認為既有強大的低音BASE和鼓點,又有纖細的叮叮喳喳聲,似乎很有樂感,很過癮。但稍有經驗的友立即就能判斷出這種修飾的聲調實際上最遠離真實聲音,令人厭煩。

瞭解和能夠識別上述六種病態調性後,那麼我們可以說:一個系統放出來的聲音不存在上述六種病態,則在調性方面是健康的、和美的。作為HI-END系統,應該有這樣的要求。在調性方面,膽機與石機往往也有一些傾向性,一般來講,中高檔膽機的調性寬厚、柔美、亮麗,屬於比較健康的調性,低檔膽機則有可能出現上面所述的後四種調性弊病。而石機弄得不好可出現上述任何一種類型的弊病。因此,總的來說,同檔次的石機在調性方面是不如膽機的。

鉴别HIFI系统的好坏的三个感性要素

音品之樂感

「樂感」是什麼呢?這確實是一個難以確切定義的概念。只能籠統地說:樂感是具有音樂藝述欣賞力的聽眾,對音樂美好內函的主觀欣悅感受。這種美好內函也許包括韻律、和諧、平衡以及其它許多特有的誘惑力。音樂是世界上千百年發展、交流所形成的龐大的、廣範的藝術形式,可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類。聲樂是由人歌唱或詠頌發出的聲音,歌唱者有男、女以及男、女童聲之別,按歌唱者人數有獨唱、重唱、輪唱合唱之別,按聲部有低、中、高音之別,按唱法又分為古典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及通俗唱法等:而器樂則是由單件或多件樂器演奏形成的音樂,樂器種類是相當多的,按類型可粗分為絃樂器(小、中、大提,低音BASS,中樂之各種胡琴等)。木管樂器(長笛、短笛、單簧管、雙簧管、英國管以及中樂的各種蕭、笛、鎖吶等),銅管樂器(小號、圓號、長號、大號等),鍵盤樂器(鋼琴、鋼片琴、管風琴、電子琴等)、彈撥樂器(豎琴、吉它、曼陀林、中樂的琵琶、月琴、三絃、以及箏、古箏、古琴等),打擊樂器(有調打擊樂器有定音鼓,鐘琴、木琴等:無調打擊樂器有大鼓,小鼓,鈸,鑼,三角鐵,響板,鈴鼓,沙球等),器樂按演奏方法又可分為獨奏、重奏、協奏以及交響樂等。每一類聲音都能體現音樂感。

要鑑聽一套音響系統的樂感,最好將上述的各種聲樂、器樂作品都放出來仔細聽一聽,但這需要大的聲源軟件,也需要相當長的監聽時間。那麼有沒有便捷的方法也可以較準確的監聽系統的音樂性呢?實際上只要集中放一些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天碟就行了。

根據發燒友們多年的實踐經驗,器樂比聲樂在鑑定樂感時敏感些,同時也比較科學標準。器樂中主要可通過監聽兩種樂器發出的聲音來達到試音的目的。這兩種樂器就是號稱樂器之後的小提琴以及號稱樂器之王者的鋼琴。一張名家演奏的、錄音效果極佳的、公認的小提琴天碟,在一套真正的HI-END系統中放出的小提琴聲音簡直美到不可名狀,它的柔美色彩使你想到天鵝絨,它的鮮靈口味使你聯想到一顆剛剝了皮的水汪汪的新鮮荔枝肉滾入你口中,它亮麗而不刺激,滑潤而不飽膩,有肉質而具傲骨,優柔中暗寓剛勁,平順中突現跳躍,琴音的延伸、滑動、轉折、搓揉、切擦、顫動、頓挫、和絃、琴腔共嗚等都能重現得淋漓盡至,在萬千的小提琴演奏技巧方面,任何一位高超的演奏技巧方面,任何一位高超的演奏家都有別人不可能模仿替代的獨特個性,正如在你面前有一群美到沁人心肺、純潔到不食人間煙火味的妙齡少女,一個個誘你神魂顛倒,口水直咽,但他們又是那麼多姿多彩,每一位俏臉模樣都與其他人不同。這就是小提琴的樂感。

鋼琴的HI-END音樂性則充滿了陽剛,健美,精靈,激越,響脆;清澄,重擊時如雷霆萬鈞,琴音能與整個演奏廳共嗚,輕鬆時又如碧波漣漪,毫無拖泥帶水的無病呻吟感。鋼琴聲的美妙、灑脫當然使我們面前真正像看到站著一位令無數女子痴心欲熾的白馬王子形象。但是,只有上好的鋼琴聲才能給人以十分高雅的美感享受,若放音系統質量較差的話,則聽鋼琴曲味同嚼蠟,沒有任何誘人的音樂感召力。

小提琴聲與鋼琴聲之間有一種很微妙的聲色平衡。小提琴聲若柔美得過濃、過膩,常使這套系統在重放鋼琴聲時出現某種程度的擊木式悶聲;反之,鋼琴聲若顯得過份清脆,沒有一定的重量感、質感,則在重放小提琴音色時會出現不應有的擦鋼絲式硬聲,失卻音樂美感。

一個系統,若重放小提琴與鋼琴的演奏都有非常出色的聲音,都極富有音樂性,那麼基本上可以講,這個系統在重放任何音樂時其音樂性將不會有大問題。當然,也可以放幾張交響樂、男女聲獨唱,以及「夜深沉」,「豐收鑼鼓」,「鬼太鼓」之類有鑼鼓點子的音樂片作補充監聽,這樣對系統音樂性的評價將更客觀與全面。

音品之順性

所謂「順性」就是指順耳性,即音響發出的聲音順不順耳?俗話說:「眼睛裡摻不得砂子,耳朵裡容不得碴子」。對耳朵的聽覺來講,什麼是音響系統放音中可能出現的碴子?情況有多種,比如:凌厲尖刺的高音,發毛走調的歌聲,悶聲悶氣的昏濛濛無法分辨出任何樂器特色的群奏的渾濁感,隆隆悶雷般無休止的低音,摧心蕩肺、具有嚴重侵犯聽者健康的小鼓錘擊聲,還有嘶嘶嘶、格厲厲……之類器材材料的共鳴聲,這些都是從音源本身(指錄音軟件)、音源拾取處、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到音箱發聲等一整套環節中各種失真的累積所造成的。比如有CD機的數碼取樣速度誤差所造成的失真(所謂JITTER失真),放大器材的非線性失真、相位失真、互調失真、交赿失真與開關失真(這兩類失真與乙類放大器有關),瞬態失真、電源電壓不平穩、直流化時的波紋係數、變壓器離散磁場與迴路電流的交互作用,還有各種專項的調製失真、……最後還有揚聲器在電——磁——聲轉換過程中產生的失真等等。作為HI-FI起碼要求,這些失真一旦達到憑耳朵能明顯分辨出來的程度,而變成一堆很不順耳的碴滓的時候,那是絕對不能允許的。必須儘量使聽起來很順、很純。

由上面的說法我們知道,從信號源拾取通過各級放大電路到電聲轉換,百分之百地避免失真是不可能的,鑑別一套器材的「順性」好壞,實際上也是對該器材的失真程度進行檢查,可以通過種種電子儀器設備來檢測單件或系統的各項主面失真指標。但至少目前為止,這類測試指標最多隻具備參考價值,這是因為:其一,目前的測試方法不完備(例如一般只輸入標準方波或正弦波作信號源),其二,人耳對失真的反應不單取決於失真的幅度,還取決於失真的類型特徵,比如,一般人認為人耳對奇次諧波失真的敏感度大於偶次諧波失真,總的來說,目前這裡面的詳細因果關係還未搞清楚;但至少現在已經有如下的共識:儀器上波形的畸變大小不完全能代表人耳聽覺的不悅性程度,膽機從儀器上測出的總諧波失真一般比石機要大1~2個數量級(10-100倍),但它們的順性一般卻優於石機,其原因就在於膽機在其失真總譜中,對於人耳具有敏感性、剌源性、不悅性、侵受性的失真成份(這些被稱為惡性失真,比如一次諧波失真)相對較少,而石機儘管總諧波失真小,但上述這類關健性失真卻包含較多,其結果就使得不僅是HI-END級膽機,甚至連普通膽機在順性上都能達到起碼的聽音要求。而中低檔石機在順性方面一般要差一些。

在人耳聽沉感知區20Hz-20KHz範圍內,不妨分為四個頻段,140Hz以下的為低頻段,140Hz-2KHz為中頻段,2KHz-10KHz為高頻段,10KHz-20KHz為特高頻段。低頻段的惡性失真可造成鼓聲與低音提琴的空泛、擴散、渾濁、或者產生摧人心肺的侵害性錘擊聲。高頻段的惡性失真可造成聲音變調、發毛、口齒不清或者走向另一極端——兇硬。人耳聽覺對這些失真屬於最厭惡的類型之一。其中對於「兇硬」之聲常冠以「數碼聲」之類貶詞。然而膽機卻沒有這種「兇硬」之聲,聲音比較柔順,美其名曰:「有膽味」。特高頻段的惡性失真主要是造成絃樂聲、木管聲、鋼琴聲以及女高音聲中原有的泛音成份變性,使聲音帶毛邊、尖剌,鋼鐵聲化,或木鈍、粗糙、乏味,失去華彩和細緻的真實感,使音樂的取悅性大大降低。至於中頻段,以往的音響製造者、設計師認為失真主要出在頻譜兩端的高低頻段,對中頻段的保真度沒有很認真注意,現在觀點改變了,他們認為中頻的保真度十分重要,可能屬於頻段中最重要的。其它頻段的惡性失真都有很明顯的直接感覺,可以用適當的語文言來表達和形容,而中頻區的惡性失真給人產生的是一種無法言傳的總體上不順耳感覺,這種不順耳感覺並不是「鶴立雞群」式的很突出地夾雜在總音域中,而是一種基底性的不順耳,而且單聽起來也不是十分明顯,但不同檔次的器材一比較,馬上就分出高下了。如果說整個純音域象一杯純水,則良性失真可比作溶性成份,搞得好甚至可以起到糖蜜或味精等佐料的作用,而惡性失真則是不溶性雜質,其中高、低頻段的失真是大大小小的沙粒、尖碎石礫,甚至是石塊。而中頻段的惡性失真則是混懸於水中的細泥沙,單憑肉眼難檢,但卻能使整杯水變渾,影響整杯水的透明度。

顯然,系統發聲中濾盡惡性失真,就像一杯水變得一汪清澈,這是對HI-END系統的基本要求,一般高檔膽機系統能達到這一要求。若能連良性失真也基本濾去,則這種系統在「順性」——也就是保真度方面就達到了HI-END的更高層次,這種清澈而中性的純水就不帶有任何音染的味覺了。能高保真地重現音源信息(膽機目前由於真空管構造的固有失真,在這一高標準層次上只能輸於高檔次的石機了),但充其量我們也只能做到高保真的「高」而已,全保真則只是追求的最終目標和理想境界,我們只能努力向這個目標接近,但永遠也不能達到。

對失真、特別是那些微弱的惡性失真或者味精型良性失真的敏感度,在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聽覺差異。在這方面我們不否認有先天因素存在,確實在人群中只有少數是「金耳朵」,他們對聲音的帶寬、響度、特別是細節有極高的辨別能力,但一般人對系統包括失真度在內的種種質素指標的鑑別能力也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多聽、多比較、多揣摩、多思索、多總結來獲取與提高。也就是說即使做不上金耳朵,最終成為一名判斷基本正確的銀耳朵、銅耳朵也無傷大雅。更何況有金耳朵天賦的人更是需要後天培養與努力的,反過來說,若是一個對音樂一竅不通的人,他的聽覺再敏感又有何用?

作者 miui

鉴别HIFI系统的好坏的三个感性要素

關注中國音響網微信號:chinaaudi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