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開始首批申請!

中國創業與投資專業門戶

據李小加透露,港交所4月24日關市以後,會正式公佈整體改革和新規則。公佈完之後,4月30日將按照新規接受申請。“港交所的這次改革,是香港資本市場上25年來一個最大的改革。

“我們並不比市場更聰明,也不是上帝,要仔仔細細把規矩定好,然後讓市場跟著規則走。很多人問,香港開闢了資本市場新土地,大家就有通暢的退出機制。這就嚇到我了,應該要不斷地接棒、送棒,而不是‘丟手絹’。”在港交所25年來最大變革前夕,4月22日,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現身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50人論壇年會(H50),詳解這一改革“初心”。

據李小加透露,港交所4月24日關市以後,會正式公佈整體改革和新規則。公佈完之後,430日將按照新規接受申請。“港交所的這次改革,是香港資本市場上25年來一個最大的改革。這次改革包括三個部分:第一是新經濟裡的特殊股權安排,第一次在香港允許了;第二,是生物科技公司生命科學公司,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也可以上市了;第三是在美國已經上市的想回家,家也可以安在香港,而且這個家既溫暖又容易。”

為什麼這個時候做如此改革?李小加坦言,“特別是對今天生物科技、生命科學領域來說,我們覺得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時機到了。社會環境條件具備了,資本市場也必須要跟上節奏。”

那麼,國內醫藥企業應該選擇哪裡作為IPO的上市地?李小加把內地、香港與美國股市管理層對上市藥企的態度,形象地比喻成婚姻關係,以通俗易懂的“王老五尋親記”講述圍繞著中國內地、香港、美國三地的“IPO爭奪大戲”——管理層是岳父,藥企是女婿,姑娘就是散戶。內地姑娘對男朋友不瞭解,全靠岳父把關,出了事姑娘怪岳父,美國自由戀愛,前提是不良愛好得全說出來,否則告你破產,香港岳父也要參考下,籤婚前條約。

在李小加看來,香港市場處於內地、美國兩者之間,既能理解中國的情況,也清除了之前上市的一些限制。據瞭解,此番港交所上市規則改革之際,有多家來自中國內地的醫藥企業正在準備排隊赴港上市。“說句實話,大家很激動。我們在找懂生命科學的人做我們的監管者,我們建了一個大的顧問委員會,所有的一切就希望這個事情出生順利,孩子生了以後很快就能夠長大,長得很好,不要出大的問題。”

以下是李小加精彩演講實錄,投資界(微信ID

pedaily2012)精編整理如下:

港交所25年來最大改革

特別喜歡這種會議,上場的時候有點兒音樂,自己就感覺挺重要,我們香港沒有這個,以後應該引入香港。

昨天我正式在華爾街日報的一個大的論壇上宣佈,我們下個星期二(24號關市以後),會正式公佈這次改革的整體結論和新的規則,全部都公佈,4月30號就可以按新規接受申請。這次改革是香港資本主義上25年來一個最大的改革,在這之前是H股上市,當時是一個巨大的創新(在中國公司法、證券法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讓國企能夠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

四分之一世紀以後,我們又遇到了一個新的大挑戰,就是中國的新經濟公司面臨可能不能在境內上市的問題,只好遠走他鄉。25年後的今天,我們再一次進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這次重大的改革包括了三個部分:

部分一:新經濟裡面的特殊股權安排,第一次在香港允許了。

部分二:生物科技公司、生命科學公司,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也可以上市了。

部分三:在美國已經上市的想回家,也可以在香港。

這三個內容是我們這次改革的主要方面。都是在目前香港交易所的主板裡面進行,只是放了三個不同的篇章。都在下個禮拜就公佈了。

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了

大家可能會問,為什麼這個時候做這個事情?特別是對我們今天生命科學的領域來說的話,我們覺得真的是科學到了、社會到了、資本也必須要到。就是天時地利人和,所有的都具備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天時:生命科學、生物科學、AI、大數據,所有這些能夠共同相互賦能的大規模科技的突破,在我們這個時代要麼已經看到了,要麼馬上轉彎就可以看到。在這個大的時代裡面,科學將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突破。這些科學有可能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生命、改變整個人類的生活狀況。這樣的一種大的變革,科技技術的變革,科學的變革,終於已經到臨了。

地利:我們中國本身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人口群,我們又面臨著幾個大的事情,在生活的這個時代發生了。首先,我們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第二,我們是世界上首次幾億人走入中產。第三,中國又到了人口的老齡化拐點。這些必定意味著生命科學、生物科學、健康產業,將是越來越成為全民最關注的,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一個重大產業,科學可以給我們帶來解決方案,我們自己也急需解決方案。

人和:這是第一次生命科學和生命科技,健康產業、藥物批准各個方面,國際標準的並軌,國際監管者之間的互容、兼容、互認,使得我們能夠在同一個標準下,終於開始討論科學的突破、醫藥的安全、真正使用這些藥的程序和監管的過程。這樣一種天時、地利、人和。

剩下的就是資本。

中國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從一個資本的貧乏國、從一個資本的進口國,今天已經攢到了世界上最多的錢,我們已經不再是世界上資本貧乏的一個國家了,我們變成了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也是第二大的金融體。而我們的金融、未來二十年的挑戰,是這些錢怎麼辦?我們的錢有沒有可能全球配置,有沒有可能在不同領域裡面配置,有沒有可能為我們自己的生命健康、生活健康、長壽能夠做到貢獻。

內地、香港、美國三地監管有何不同?

但是天時、地利、人和什麼都好的時候,還有最後一關就是監管,而監管者在所有大家知道的這些利益群體當中是最保守的(必須是最保守的),因為他肩負著一個普遍服務的責任,它不是給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或者最進取的人服務的,它是要給世界上最不能夠保護自己的人(廣大的投資者)服務。大家知道實際上世界監管在資本監管上面,就是三個大的基本的格局:

格局一:美國格局資本是大人,他的整個監管理念是資本和需要資本的人。世界上就兩種人,需要資本發展的人和有資本的人,有資本的人把資本給需要資本的人,需要資本的人把收益給了有資本的人。在美國這個哲學裡面,這兩個人都是大人。這兩個人不需要你特殊地去平衡,由他們自己,只有一個事情你管住就可以了,不許撒謊、不許不實陳述。這樣的一種制度意味著沒有什麼太多的門檻。

我前段時間講了一個王老五尋親的故事,這個時候需要錢的王老五,到了美國,你自己去選、你自己去投,有的公司就敢來,你的王老五就敢去拿錢,拿了錢以後你如果騙了人家,你做錯了事情,你娶來的媳婦都是女漢子,那你是不容易解決的,但是他是要求市場。

因此在美國沒有任何的限制,你什麼都沒有都沒有問題,只要你說。

格局二:香港格局香港在中間,更接近於美國,但是有內地和中國人的特色。香港我們一般也要求大學畢業。一般也要求都要有研究生畢業,如果你沒有的話,在香港也可以,但是那你就得已經是參加過各種各樣的考試、已經很牛的人了。

同時,香港也有要求是不能有不良嗜好(最好不要抽菸喝酒,沒有刑事責任,沒有被監管當局查到過惡跡),這種情況下在香港還是有這個要求的。不像在美國,你犯罪的人也可以娶媳婦,但是你得跟人家說你犯過罪,你不能騙人家。國內的話你別說犯罪了,你好人都還不一定讓你上,你也得等三年,排著隊慢慢咱們再來看。

格局三:內地格局。九十年代初,我們的投資者、機構、監管者,證券法、公司法都還沒出現,都是同時誕生的,那也就意味著中國是唯一一個大市場,所有上億的散戶直接入場,是直接下場投資的,這在全世界也是沒有的。鑑於我們這樣一個特點,鑑於發展初期是國企和老百姓的錢想解困,從這樣一種初步開始到今天,它的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邏輯前提是說,投資者是需要保護的,投資者是不能夠自己保護的。光靠披露是不行的,拿錢的人是要由監管者來盯著的,因為拿錢的人裡面有壞人,壞人拿了錢幹壞事兒以後,我們老百姓的錢需要保護。由此基本邏輯會衍生出一系列的內地資本市場的邏輯。

這些邏輯大家都很清晰,不是說我們的監管者不明白,是這個市場本身的特點造成的。

基於這樣的話,因此我們的王老五想要娶個親,那你就一切都要很清楚:

1、你要有學歷。

2、你要有收入。

3、你還要有研究生學歷,你還要賺錢。

4、我們還要政審(德權兼顧),沒有不良惡習,什麼都行了也還不行。怎麼上市,上市融多少錢,能不能賣老股,價值怎麼定,這也都是要管住的,因為我們的老百姓是需要保護的。

這些都行了,也還要看二級市場強不強,二級市場可不可以,二級市場行的時候大家可以多發點兒,二級市場薄弱的時候不能老發,有的時候甚至要停發一段時間。那麼我們還要選行業,最後由岳父、岳母共同來說,只能好人才能入市,這是一個內地和美國市場的兩個比較大的不同。

港交所改革改什麼?

香港,今天主要改兩個東西:

第一,在外面娶了媳婦的可以回來。我們用王老五不是特別恰當,好像王老五可以在那邊娶媳婦,還可以回來再娶媳婦,因為資本市場是一個多對多,一個投資者可以投很多,一個上市公司可以有很多的投資者和很多的市場,所以這只是舉一個例子,大家千萬別說李小加回去以後說好像想改婚姻法,不是這個概念。

第二,我們以前講的特殊股權安排,就有點兒像婚前協議一樣,以前在香港是不能允許婚前協議的,內地也不允許婚前協議,美國都是可以的,這次允許婚前協議了,現在中國內地CDR也開始允許婚前協議了。但是你一定得是外籍華人,你要是中國人還不行,中國人是中國法律裡面,中國公司法103條上是必須通過平權的,所以你要是中國公司,你必須通過公權,但是你要是外國公司,可以做一個外籍人士在華婚姻條例,可以有這個婚前協議,就是今天CDR就會有這個安排了。

香港今天第三個重大的,和在座各位最核心的關聯改革就是收入,大學畢業也可以不要了,收入都沒有隻適合於生物科技企業和生命科學企業,因為大家認識到了在這個行業裡面,政府不批你的藥,你一分錢都賣不出去,但是並不說明你這個公司沒有價值,而且有可能你這個公司非常有價值。所以美國就是這樣,你只要有一個藥,你哪怕這個藥臨床都還沒開始你也可以去,但是人家聰明的人不給你錢而已。咱們香港這次也第一次打開了這個門。

所以從下個星期公佈了以後,再下個星期一,你沒有大學文憑也可以到香港上市,但是必須是生物科技,就好像說盡管沒有大學文憑,但是你當過兵,你是有人管著你的,有紀律,一切在部隊裡面都學東西。

仔仔細細把規矩定好

這個時候開始接生的時候,心裡開始緊張了(說句實話),因為這個行業新的一件事情出來了,大家很激動。據我們瞭解星期一的時候就會收到十幾家甚至二十幾家的申請,我們已經在找懂生命科技的人做我們的監管者,我們在建立一個大的顧問委員會,我們所有的一切就希望這個事情出生順利,孩子生了以後很快能夠長大,長得很好,不要出大的問題。

可是恰恰這個行業又是屬於風險非常大的行業,挑戰非常大的行業,而這個行業大家都知道有三個最大的特點:

特點一:要花很多的錢,就是還沒見到錢之前,要花很多的錢。

特點二:你要花很長的時間

,經常一個藥的研究從RND(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非常長的時間花很多的錢。

特點三:既使花了錢了、花了時間了也沒人保證,實際上成功率是相當低的,有人甚至說成功率都在10%以下,新藥的創新到最後能夠批准上市,這是非常非常難的一件事兒。

那就意味著資本市場要做這件事兒,它的風險也是非常大的。

很多人找我說,你一定要把好關、做好審查,只有好的公司第一批才能上,慢慢搞好了才能上。我覺得這個觀點、這樣表達的一種意願都非常,但是這種觀點、這種意見不是在港交所或者是香港資本市場的文化的DNA裡面,我們從來就不認為我們比市場更聰明,我們從來都認為市場比我們更理解、更知道什麼好、什麼不好。我們不願意去做一個上帝,說我來選、我來定。我們很希望是規則定清楚以後,你定規則的時候不能隨便定,你定規則的時候不能根據一個意願、領導來定,要很快出來。要仔仔細細把規矩定好。

但是,規矩定好以後,要市場根據規矩來做,這個規矩不能再隨便動,你也不能隨便這個規矩在你身上這麼用、那個人身上這麼用。我們的DNA裡面非常清晰的就是我們不要權力,我們希望權力越小越好,我們希望我們的裁決量越小越好,我們希望我們的規則越清楚越好,你們自己看了以後你們的保薦人、你們的律師就會告訴你說,你可以上,你就一定可以上,不要去找人。你不能上你肯定上不了。

生物科技創業、投資是一場馬拉松

回過頭來我們也在想,在座的各位(投資的或者自己本身就是科學家,就是企業)共同地把這件事兒當成我們共同的事業,我們在跑一個馬拉松。因為生物科技、生命科學這是一個馬拉松。但是我們平常的老百姓不一定懂這是一個馬拉松,馬拉松得跑42公里以後才能見分曉,跑到最後才行,中間斷了的人就沒了。

但是,每次馬拉松都是上萬人參加,但是這有很多人(大概沒有說95%無法到終點,但是至少有大量的無法到達終點),就意味著我們的馬拉松,我們所有參與馬拉松的人,企業在跑的過程當中,我們投資者在給他加油、加水、供給的過程當中,一定要一路上加下去。

我們現在有些投資者、散戶可能不懂,可能在頭兩百米看誰是勝者就賭,頭1000米跑得挺快的,可能到後面就沒他什麼事兒了到了5000米就沒了。所以說怎麼在這中間能夠持續地做下去。

很多人說,小加你們搞了一個資本市場,我們就有一個退出機制了,退出機制挺嚇我的。我們希望咱們今天不光是退市,你應該是換棒,你把那個棒送下去以後別拿著錢就回家了。希望咱們每個人都是送棒,接著再接一個新棒,有的人在前期能看出誰是勝者,敢於承擔風險。你拿的錢繼續往前走,有的人不太熟悉,頭10公里不敢看,他根本不知道誰會贏,他到最後10公里才去看,最後10公里看的人,基本上風險就比較小了,基本上有一定的概率了,我們每個人都不是退出,希望我們大家都是接棒、送棒,不斷地退出,不斷地投入,讓我們這個馬拉松的每一段都有資本的提供。因為監管者走出這一步很不容易。

投資者當好參謀,監管者是學生

最後還希望大家在這裡面,多做幾件事兒。你們都是最聰明的人,你們瞭解這個行業。做好老師,教我們的監管者。因為我們不是高高在上能告訴你我們懂什麼,我們不懂,我們是服務,我們要當好學生。

第一、你們當好老師。

第二、希望你們當好參謀,互相參謀。

第三、要當好監督。

首先我們自己要學谷歌說的那句話,自己不做壞人,我們自己珍惜這片新發展出來的土地,發現問題一定要警告,這樣我們才能維護今天這樣的一種新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