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被擒,爲什麼還能保住命?只因他脫下衣物,康熙看了實在不忍

通過著名演員陳道明領銜主演的《康熙王朝》和金庸大師所寫的《鹿鼎記》,我們都可以瞭解到大清帝國康熙大帝的一些傳奇故事,特別是少年時代的康熙擒拿滿清第一巴圖魯更是特別精彩,康熙也正是憑藉拿下鰲拜以後才徹底的掌握住了清朝的大權,並最終開始了自己輝煌的一生,正如《康熙王朝》片尾曲所唱的一樣,“我真的還想在活五百年”。那麼問題來了,康熙大帝抓住了鰲拜,面對鰲拜這樣武藝超群,背後勢力強大的大BOSS,康熙為什麼不殺了鰲拜呢?難道是因為怕鰲拜的部下造反?事實上,是因為鰲拜脫下了自己的衣物,康熙看後實在不忍心在殺他了。

鰲拜被擒,為什麼還能保住命?只因他脫下衣物,康熙看了實在不忍

康熙在8歲時就登基成為大清朝第三位皇帝,在他的父親順治帝駕崩之前,因為兒子實在年幼,因此除了讓自己的母親孝莊太后盡力去幫助康熙外,還為康熙選了四位輔政大臣,他們分別是索尼、鰲拜、蘇克薩哈、遏必隆。為了鞏固帝位,康熙甚至在年幼時就和索尼的孫女訂婚,並在十幾歲時,兩人就成婚了。但索尼年紀大了,在康熙十幾歲時,索尼就死了,但索尼卻讓自己能力頗為突出的兒子索額圖繼續幫助康熙。

鰲拜被擒,為什麼還能保住命?只因他脫下衣物,康熙看了實在不忍

索尼一死,鰲拜那更是囂張跋扈,畢竟四大輔政大臣當中,也只有索尼有能力也有資歷去壓制鰲拜。因此在鰲拜的陷害下,蘇克薩哈最終被鰲拜幹掉。而剩下的遏必隆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也是鰲拜的死黨。因此,在康熙年幼之時,康熙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權力,康熙哪裡是一個甘於做傀儡的人,表面上他對鰲拜沒有絲毫動作,對於鰲拜的提議,康熙也基本上點頭通過了。

但暗地裡,康熙可是進行了一番準備。

首先,通過運作,也通過自己皇祖母孝莊的幫助,康熙慢慢的將鰲拜的一些心腹調離到了邊遠地區,尤其是針對軍隊,康熙更是在其皇祖母的幫助下,將一些忠誠於大清的將軍調來京城。看過《康熙王朝》的朋友肯定熟悉一個片段,在康熙殺鰲拜前,康熙是首先將皇祖母的心腹吳六一調任九門提督的,有了這個關鍵性心腹在九門提督的位置上,康熙自然放心多了。

鰲拜被擒,為什麼還能保住命?只因他脫下衣物,康熙看了實在不忍

其次,康熙秘密訓練了一批武功不凡的少年。但在鰲拜面前,這群用來擒拿鰲拜的娃娃兵卻是如表演行為藝術一般,當鰲拜看完以後,只當康熙是沉迷於享受和娛樂當中,這反而很好的麻痺了鰲拜。

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打鬥,康熙還是驚險的擒拿了鰲拜。但為什麼後來康熙還是沒有殺了鰲拜,而只是簡單的將鰲拜終身監禁呢?根據歷史相關資料記載,那是因為在康熙要殺鰲拜的前一晚,鰲拜請求面見皇帝,當康熙來到天牢看到鰲拜時,鰲拜就跟談心一般的和康熙說起,以前跟隨皇太極征戰沙場的種種往事,並掀開自己的衣服,當康熙看到鰲拜身上一條條觸目驚心的傷疤時,尤其看到那條為救自己爺爺皇太極而留下的那條大傷疤時,康熙發現,鰲拜雖然做錯了很多事,但他畢竟對大清是忠心的,在打江山時,鰲拜更是立下了赫赫戰功,就因為這個,康熙最終還是沒有殺鰲拜。

當然,康熙最終沒有殺鰲拜,看到鰲拜身上的傷疤自然是一個原因,但小編想著,更多的是應該孝莊的提點。孝莊應該替康熙分析過殺鰲拜的利弊,殺了鰲拜,不但會讓鰲拜的那些死忠分子不穩,而且很顯然,一個活著的鰲拜要比死去的鰲拜要有價值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