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基金六成產品虧損,基金經理「練兵」多年業績不佳

華夏基金六成產品虧損,基金經理“練兵”多年業績不佳

作者/《壹財信》修文

近期,華夏基金可謂是風生水起,不僅成功舉辦“2018華夏基金養老高峰論壇”,還憑藉在指數創新與推動ETF產品發展方面的良好表現,第九次榮獲亞太區“2017年度最受認可ETF品牌”獎。

然而與這些極不相稱的是,在該公司旗下所有產品中,今年有超過六成的基金都處於虧損當中,雖說這畢竟是市場行情使然,但身為公募基金領域投研實力領先的基金公司,如此靠天吃飯終究令諸多基民失望,為投資者養老一說也只能是看A股“臉色”的事情了。

華夏基金六成產品虧損

基民真金白銀慘被多位基金經理拿來練手

在資本市場中,要想穿越牛熊是相當難的事情,但這也是公募、私募基金管理者夢寐以求的願景。可惜的是,即使是行業中擁有超強投研實力的華夏基金公司也仍然未能做到。根據《壹財信》瞭解,在A股的持續下跌之後,老牌基金公司華夏基金旗下的六成產品收益告負。

從下跌較多的基金來看,跌幅超過20%的都是主動管理型產品,這樣的情景倒是有些讓人意外,難道主動管理還不如被動持股嗎?華夏盛世混合作為跌幅最大的產品,虧損幅度達到28.29%。

華夏基金六成產品虧損,基金經理“練兵”多年業績不佳

這隻2009年12月11日成立的基金,自成立日起復權單位淨值增長率為-37.40%,其中今年上半年回報率為-25.20%,區間淨值跑輸基準增長率15.37個百分點。What?這水平竟然出自公募界老大華夏基金公司?別急,還有更“激動”的。即使從歷史年度業績來看,該基金也是表現差勁,多個年度裡評級都為一般或不佳,都說買基金要看重長期回報,原來是騙寶寶“養基”!

華夏基金六成產品虧損,基金經理“練兵”多年業績不佳

該基金的現任基金經理為代瑞亮,此人從2015年7月9日開始管理華夏盛世混合,和前任陽琨共同管理50多天的任職回報為-3.87%,而自己單獨管理2年多的任職回報卻是-32.03%。就算2015和2016年行情變化盈利的基金經理的發揮,可2017年那麼明顯的藍籌牛市,該基金竟然還下跌了16.22%,這操作簡直是醉了!而且代瑞亮在好買的評分中,防禦力僅得0.12分,比同類平均水平低97.60%,看來不光是進攻性不強,防禦性也很弱呀。

代瑞亮2010年7月加入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等,現任股票投資部高級副總裁。其在華夏基金共管理過4只產品,也許是表現並不亮眼,如今僅管理了1只。

華夏基金六成產品虧損,基金經理“練兵”多年業績不佳

華夏領先股票和華夏高端製造是該公司另外兩隻業績悲催的產品,華夏領先,這隻2015年5月15日成立的基金,自成立日起復權單位淨值增長率為-48.50%,其中今年上半年回報率為-24.79%,區間淨值跑輸基準增長率13.42個百分點,該基金現任基金經理是林峰和王曉李。

二人從2015年9月1日就分分合合,好似“神仙眷侶”。在2015年9月1日到2016年9月13日的第一次合作期,也是最好的合作期,獲得了19.23%的回報,而在2018年1月17日至今的第二次合作期,二人卻虧損了27.87%,這第二次合作也太有失水準了吧。

華夏基金六成產品虧損,基金經理“練兵”多年業績不佳

不過從二季度的前十大重倉股看,僅有臺海核電、當代明誠、衛士通三隻股票的跌幅比較大,其餘股票均表現良好,然而這前十大重倉股僅佔到基金總資產的三成,看來二季度18.88%的跌幅主要還是被其他重倉股拖累了。

華夏基金六成產品虧損,基金經理“練兵”多年業績不佳

而華夏高端製造混合這隻2016年5月11日成立的基金,自成立日起復權單位淨值增長率為-32.80%,其中今年上半年回報率為-23.61%。該基金現任基金經理是孫萌,不僅從業經歷僅有2年多,而且幾度更換基金,都被證明操作水平無比的差,這是花別人的銀子不心疼呀!

華夏基金六成產品虧損,基金經理“練兵”多年業績不佳

華夏基金六成產品虧損,基金經理“練兵”多年業績不佳

其實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林峰和王曉李身上,而且二人的職位都是投資部高級副總裁。

多隻基金3年以上累計收益虧損

二季度基金虧損利潤超百億

近日,第十四屆“年度ETF全球大獎”評選中,華夏基金憑藉在指數創新與推動ETF產品發展方面的良好表現,榮獲亞太區“2017年度最受認可ETF品牌” 獎,而這是華夏基金連續第9次獲此殊榮。

但根據數據顯示,備受華夏基金推崇的華夏上證50ETF、華夏滬深300ETF等指數基金充其量只是擴大公司規模的工具而已,就拿上面兩隻ETF基金來說,在2013年兩隻基金分別下跌了11.16%、5.42%,而當年滬指跌幅為6.75%;2014年滬指大漲52%,兩隻基金也上漲了55.80%和51.83%;2015年滬指上漲9.41%,而華夏上證50ETF卻下跌4.50%,華夏滬深300ETF上漲8.74%。從這三年的表現看,兩隻ETF的抗跌性並不明顯,而主板市場在經過了上面三年的估值迴歸後,從2016年迎來了轉變。2016年滬指下跌12.31%,兩基金卻僅下跌2.81%、8.42%;2017年滬指上漲6.56%,兩基金則上漲23%以上。看來,ETF也不是安心投資的法寶。

除此之外,近期在華夏基金主辦的“2018華夏基金養老高峰論壇”,華夏基金多位高管均表示,要將華夏基金打造成養老金業務的行業龍頭。可問題是,目前華夏基金旗下共有超過40只基金的累計單位淨值低於1元,其中成立時間接近3年或者3年以上的基金有6只,均為權益類產品,這樣的年化收益水平想讓投資者放心的以此“養老”或許還有些困難。

而根據剛剛披露完的二季度財務報告來看,華夏基金旗下86只財務利潤為負的基金虧損總額達到了121.65億元,同時,實現盈利的基金僅收穫了44.05億元的利潤,綜合來看,二季度華夏基金旗下所有基金共造成了77.60億元的利潤虧損。而華夏上證50ETF、華夏滬深300ETF是虧損數量最大的兩隻基金,二者合計虧損了45.80億元。

華夏基金六成產品虧損,基金經理“練兵”多年業績不佳

而在今年一季度,華夏基金旗下利潤為負的基金共造成64.47億元的虧損,但盈利的基金卻僅實現了36.87億元。如此悲催的盈利情況也說明了,面對節節下挫的A股市場,公募基金領頭羊也無法逆勢為投資者帶來收益,更多的也只能是望股興嘆了!

注:本文為《壹財信》-1caixin.com原創,轉載須註明完整來源,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