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區塊鏈項目靠不靠譜?看這五個維度就夠了

互鏈脈搏按: 8月4日,全球區塊鏈創新50強線下交流會在上海成功舉辦,互鏈脈搏受邀作為本次會議的戰略合作伙伴,並與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創業管理實踐教授龔焱、ALLIVE基金會創始人劉琦開、全球區塊鏈創新50強之一的Decentraland團隊核心成員等展開了一場區塊鏈高端對話。

區塊鏈技術並不是萬能藥,但今年以來,大量的區塊鏈項目紛紛“拋頭露面”,令人眼花繚亂,其中不乏抱著“圈錢”為目的的項目在招搖撞騙,苦惱了不少投資者。那麼,究竟如何判斷一個區塊鏈項目靠不靠譜呢?

在全球區塊鏈創新50強線下交流會的圓桌對話環節,中歐商學院龔焱教授拋出了這一熱點話題,引發了幾位大咖的激烈探討。

判斷區塊鏈項目靠不靠譜?看這五個維度就夠了

“對於早期項目,判斷他們價值的第一點在於區塊鏈項目的技術壁壘,尤其是技術標準的細化,可以作為公鏈項目的評判標準。”圳鏈科技創始人楊傑女士率先拋出了觀點。

她認為,無論是中國還是在海外,區塊鏈都是一個新興產業,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但項目是否擁有技術壁壘,是判斷區塊鏈項目是否有價值的最基礎的標準。

互鏈脈搏主編曹元對此亦表示贊同。同時,他從媒體的角度提出,項目的數字化程度也決定了一個區塊鏈項目是否靠譜。

“比特幣之所以能夠很成功,就是因為全部在全部的應用都是在線上,數字資產跟物理資產沒有關係,但到區塊鏈3.0的時候,很多描繪很好的項目沒有辦法落地,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們的數字化程度不高,沒法完成鏈上映射,並且實物資產映射上鍊過程中無篡改、構建可信環境的難題沒有解決,項目就落不了地,比如溯源鏈就常常面臨這類問題。”曹元表示,除了比特幣之外,接下來我們可能會看到,包括、遊戲、資產證券化、供應鏈金融等數字化程度比較高的領域,比較容易實現落地。

ALLIVE基金會創始人、同浩資本創始合夥人劉琦開對此感受頗深。

“公鏈是從應用入手的,數字化程度高的會先上鍊,而數字化程度低的,我們要先幫助它完成數字化,這是會有一個過程。” 劉琦開表示,數字化程度可以作為一個維度去評判項目上鍊的可靠性。

此外,劉琦開提出了判斷項目可靠的第三個維度——團隊的願景及渴望度。

判斷區塊鏈項目靠不靠譜?看這五個維度就夠了

“三年前,我們評估一個公鏈的核心邏輯,除了看技術能力,就是看團隊的願景與渴望度,這個標準今天同樣適用於拿來驗證區塊鏈項目。” 劉琦開在會議上指出 。

而圳鏈科技創始人楊傑則進一步指出了團隊對於區塊鏈項目靠譜與否的重要性。“除了願景及渴望度,團隊開發經驗與履約能力同樣重要,有過技術開發經驗的團隊,他們所做的區塊鏈項目成功率更高。”

楊傑還補充說,“最後一個考量項目靠譜與否的維度是社群的熱度或用戶參與度,很多公鏈的項目,最終還是一個平行網絡,平行網絡最重要的就是生態和社群,而社群也同樣代表了用戶對項目的認可度。”

從上述幾位大咖的探討來看,判斷一個項目靠譜與否可以總結為:技術壁壘、數字化程度、團隊願景及開發經驗、項目履約能力、社群熱度五大維度。

目前,區塊鏈行業尚沒有統一的項目評判標準,本次會議中所提到的五大維度,實際上涵蓋了對項目本身的技術、團隊、環境、落地進度到生態建設等多維度的綜合考量,可作為衡量區塊鏈項目靠譜與否的幾大關鍵指標,供業界人士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