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專業影響工資收入有多大?名校身份又對哪些人影響最大?

大學專業影響工資收入有多大?名校身份又對哪些人影響最大?

劉冷絲

欄目絲說大學專業和就業

無論是大學新生、老生,還是家長,以及社會各界,大家都很關心大學專業和大學的牌子對未來工資的收入影響。

畢竟,人首先得活著,需要有一份酬勞,要自食其力,生存下來才能夠難求發展。

大學專業影響工資收入有多大?名校身份又對哪些人影響最大?

有些用人單位就是要求出身名校

中國薪酬網公佈了一份國內高校的薪酬收入排行榜,雖然並不完全科學,但大致可以看得出畢業生日後的收入與專業、學校之間的關係。

首先,影響個人未來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專業。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不一定能明白其中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就公佈的數據來看,即使是排名前20的,收入第一名的專業是第10名專業的近2倍,這可見其中的差異之大。專業選擇確實是王道,這也證明了過去有關專業的傳說還是正確的。

大學專業影響工資收入有多大?名校身份又對哪些人影響最大?

排名前20的專業的酬薪

這也就是國家鼓勵高考制度和大學改革發展以專業優先的道理。專業不僅影響一個人的一輩子收入,恐怕也和國家的整體發展緊密相連。

其次,除了專業以外,有一個問題還存在,學校的名氣與個人收入有多大的影響呢?

有高校研究者在2017年提供了一份研究報告,這份報告以985、211高校為研究對象,調查名校對個人收入的影響。這份研究報告得出了一個值得我們重視的結論:名校對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影響力最大,對高收入和低收入影響力並不大。

其一,在低收入群體中,高校畢業生的身份對於其收入的貢獻相對較低,與普通高校畢業生相比,這種光環並沒有給他們帶來非常大的差距。

大學專業影響工資收入有多大?名校身份又對哪些人影響最大?

薪酬排名前10的高校

其二,在中等收入群體中,高校畢業生的身份對於其收入的貢獻相對較高,與普通高校畢業生相比,這種效應發揮到了極致,差距達到近一半。然而在高收入群體中,畢業生的身份所帶來的效應減弱為,但是仍然大大高於低收入群體的,即985、211等名校身份帶來的。當然,經濟效應在中高收入群體中的作用較大。

不管怎樣看,大學名校對所有收入群體均有正效應,可以下結論:在畢業生中,簡單就工資收入方面而言,院校的歧視是存在的。

其三,造成這樣的工薪差異,關鍵源於當前社會用人單位的就業歧視時下——中國式就業歧視日益顯性化和普遍化。

大學專業影響工資收入有多大?名校身份又對哪些人影響最大?

有的單位只到名校開招聘會

有的地區和用人單位在人才開發、人才發展戰略實施過程中硬性提出限招,他們對高校畢業生有明確規定——對高校畢業生在人才選拔聘用中予以優先,有的則規定對985、211高校畢業生在就業待遇方面予以優待。這種用人趨勢進一步加劇社會的名校情結。

很多用人單位招聘員工為了減少招聘成本,擇優選用。這無可厚非。但是,有的用人單位直接將優秀畢業生和985、211劃等號,而將那些一般大學畢業生定為普通,這恰恰是教育部將我國高校化為三六九等造成的。因為,所謂的某某工程大學稱號都是上面的政策所規定的,好在教育部已經明確表態,不再對985、211高校進一步建設了。

最後,要想消除非名校歧視,這恐怕還要從源頭做起。

大學專業影響工資收入有多大?名校身份又對哪些人影響最大?

名校的資源和機會確實很高

我國很多高校在碩士、博士招生過程中甚至明文規定非985、211本科畢業生不錄取,學歷查三代,這種做法對於目前的就業歧視無疑是火上澆油。消除非名校歧視,公務員招考應帶頭示範,重點大學只是少數,所有公務員用人單位應該基於崗位要求選人,不能預先將多數人拒之門外。

看來,我國走人才興國的道路,首要的還是要打破固有的落後人才觀念。

大學專業影響工資收入有多大?名校身份又對哪些人影響最大?

敬告本文如有錯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將在跟帖中及時更正和補充,也請各位網友批評指正,謝謝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