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競逐新能源賽道 看威馬小鵬蔚來如何爲爸爸們打工

BAT爭奪風口的戰火從外賣、共享單車再度延燒到了新能源。近日有傳言稱,剛剛喬遷新居的小鵬汽車正與阿里接洽最新一輪融資,其規模可能高達6-7億美金。而小鵬上一輪融資僅在半年以前--2018年1月29日,小鵬汽車在香港宣佈完成22億元B輪融資,由阿里、富士康、IDG資本聯合領投。

眾多資本競逐新能源賽道,BAT先後在這個賽道上佈下關鍵棋子。但造車畢竟不同於新經濟概念下的流量發展模式,它所帶來的巨大資源消耗有時甚至超出棋局玩家們的預想。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就曾在採訪中表示,"知道造車燒錢,沒想到這麼燒錢。"

新能源汽車對BAT們而言,究竟是一個風口還是一個坑,目前來看判斷還為時過早。

BAT競逐新能源賽道 看威馬小鵬蔚來如何為爸爸們打工

阿里能否再度力挺小鵬?

就在本週,小鵬汽車位於廣州天河區的研發總部竣工。與此同時,市場傳言稱距離上一輪融資僅過去半年,小鵬就再度馬不停蹄地啟動新一輪融資。這一次的融資對象首先對準了阿里。

BAT競逐新能源賽道 看威馬小鵬蔚來如何為爸爸們打工

作為阿里新能源佈局下的重要一環,2017年阿里已經在小鵬汽車A+輪融資中投了5億元人民幣,佔股10.03%,阿里蔡崇信進入小鵬汽車董事會任董事。此後阿里再度領銜B輪融資,至此小鵬汽車在資本市場的融資金額已超過50億元人民幣。

然而看似數十億資金進賬,卻架不住花出去的速度更快。2017年5月,小鵬汽車已經在廣東肇慶投資100億元建設生產基地,一期產能10萬輛,將於2019年竣工投產。另外何小鵬曾對媒體透露,小鵬汽車團隊在兩年時間裡從一千人左右漲到五千人左右。在北京、上海這個團隊已經在建立。未來,在硅谷、廣州也會建立自動駕駛和互聯網團隊。

雖然造車燒錢,但整個行業正處於聚變期,拿到船票意味著車聯網的巨大市場空間,以及擁有塑造人們第三空間的機會。這或許也解釋了阿里為何從一開始就必須在新能源汽車這根賽道上必須握有屬於一張重要的牌。

如果本輪融資阿里繼續領投的話,其在小鵬汽車的佔股比例有望進一步提升,目前阿里已經是小鵬汽車的第四大股東。對於入股小鵬汽車,阿里巴巴方面曾表示,小鵬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創業公司,可以視為阿里巴巴在汽車領域整體佈局的一部分。面對汽車製造業的百年曆史,阿里巴巴並不會自己造車,做一個顛覆者,而是通過投資新造車勢力形成"加法"效應。

蔚來與特斯拉共同的股東:騰訊

相比阿里,騰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佈局顯然領先一個身位。2015年繼首輪投資超億元之後,騰訊又於2017年連續參與6億元的B輪融資和20億元的C輪融資。

BAT競逐新能源賽道 看威馬小鵬蔚來如何為爸爸們打工

2017年3月騰訊還以17.78億元的代價收購了特斯拉5%的股權。一舉將中美兩大電動汽車領域的網紅企業收入囊中。

目前,在蔚來汽車56家投資人當中騰訊位居第二,第一大股東為李斌個人佔股21.17%。之後分別是高瓴資本佔股8.7%、雷軍的順為資本佔股5.77%、淡馬錫佔股4.53%、百度佔股3.63%、紅杉佔股3.08%、劉強東佔股2.82%、厚朴佔股2.63%、華平佔股2.18%。

與小鵬汽車成為"第一家量產的互聯網車企"類似,有分析人士認為,估值50億美元的蔚來汽車也許會成為"第一家上市互聯網車企"。蔚來汽車正在忙於交付,新的工廠還在建設當中,未來要實現更大的產能滿足規模交付和新產品系列的推出,顯然還少不了背後騰訊這位"爸爸"的支持。

百度10億美元買來威馬這個"熊孩子"

從2016年8月至今,威馬汽車已完成三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超120億人民幣。沈暉在今年3月的時候甚至對外宣稱已募集200億元人民幣,但是相比於小鵬和蔚來,威馬的融資來源一向比較神秘。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威馬背後有百度這位爸爸在撐腰。

BAT競逐新能源賽道 看威馬小鵬蔚來如何為爸爸們打工

據悉,在2017年12月百度資本10億美元領投了威馬B輪融資,這輪融資中由百度集團、阿米巴資本、SIG海納亞洲等跟投。在隨後的一輪融資中,據說騰訊也有入局,但具體融資額度未透露。

對於為什麼會選擇投資威馬,百度前總裁陸奇曾這樣解釋:百度 All in AI,而在這個戰略裡,他們更強調的是「人工智能的產品化和商業化落地」,而汽車又是百度非常重視的領域。之所以選中威馬,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創始人沈暉的個人資歷,二是威馬團隊掌握了造車這件事裡幾項非常核心的研發能力,三是看重威馬「把智能技術轉化為價廉物美的用戶體驗」的價值觀,這一點和百度非常契合。

但相對來說,威馬這個"熊孩子"似乎不那麼聽話,沈暉甚至曾公開對媒體說"我是拿了百度的錢,但百度不能強迫我。" 顯然,百度對被投的控制力要遠遜於阿里和騰訊。

結語: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這麼評價 BAT 的投資邏輯:我把 BAT 的投資分成幾種,最健康的就是真正的賦能,而且我是比較同意馬化騰的說法,「去中心化的賦能」,就是不影響你的獨立性。中心化就是隻有我一個,別人就別活了。去中心化這個是最健康的。第二種是佔位型,像智能電動車一樣,參與一下,也還可以。第三種就是所謂的業務協同,這個就得看資源怎麼匹配。最不應該鼓勵的就是炮灰型、炮臺型,這特別扯,裹挾創業者和別的投資人。

但是,不管怎樣,面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BAT巨頭們在新能源車、人工智能等領域的佈局不會停止,因此,未來給這些"熊孩子"送錢的事兒還得繼續。畢竟,在押注未來的風口這件事情上,三家企業都不敢鬆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