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央視主持人辭職創業,靠賣「知識」年入上億,網友卻吐槽:騙子

前央視主持人辭職創業,靠賣“知識”年入上億,網友卻吐槽:騙子

這兩年火了一個詞“知識焦慮”,什麼是知識焦慮?

就是我們對新的知識、新的信息和新的認知迭代始終有一種匱乏感,因為擔心自己知識匱乏而落後於社會和他人,從而產生了一種心理恐懼。“我不想被超越,更不想被落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跟緊這個時代,更加快速高效的吸收。”

也是因為這個,火了一個行業—知識付費。什麼得到、荔枝微課、喜馬拉雅等等知識付費平臺不斷湧出,各大自媒體也開始開課,不管講的水平怎麼樣,反正來錢是真的快,渴望學習的人太多了。

而據最新的數據顯示,得到APP,僅用2年時間,用戶量就超過2000萬,營收過億。如此的發展速度,可見這個行業的前景。

得到是誰?得到是前央視主持人,自媒體首富羅振宇創立的知識付費平臺,2015年12月底創立,如今儼然成為了知識付費領域的老大。

羅胖的前半生:媒體人、自媒體人、知識網紅

羅振宇被人稱作為羅胖,確實是因為胖,胖嘟嘟的臉,挺可愛。羅胖是個知識分子,特別喜歡讀書。

羅振宇1973年出生在安徽桐城,是個普通家庭,本科讀的是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系,後又到中國傳媒大學讀了碩士和博士,算個高級知識分子了。

前央視主持人辭職創業,靠賣“知識”年入上億,網友卻吐槽:騙子

進入央視後,開始只是做個臨時工,後來做了《對話》欄目製片人,期間也做過一些節目主持人。2008年從央視辭職跳到了第一財經,做了《決戰商場》等節目的主持人。

至此時,羅振宇依舊還是默默無名。不過羅胖嗜書如命,用一句搞笑的話說就是“成宿成宿的看”,這也讓羅胖知識儲備量極其豐富,觀點犀利,總能從別樣的角度看問題。

轉折點發生在2012年,羅胖從第一財經離職,和媒體人申音一起創辦了羅輯思維,在“明星+經紀人”模式的運營下,羅振宇的個人品牌被無限放大。

當時有兩個風口,讓《羅輯思維》快速火爆,羅振宇也快速成為了“知識網紅”。第一個就是微信公眾號,羅胖開始在其公眾號《羅輯思維》每天早上6點多推送一條60秒的語音,堅持了4年,快速積累了幾百萬粉。

第二個是優酷土豆合併,中國最大的強勢視頻播放平臺出現,並鼓勵專業生產內容,那會兒《羅輯思維》做一期節目,在首頁能掛三四天。

這兩個疊加效應真的非常之大。後臺湧入的用戶就像潮水一樣,‘嘩嘩’地往裡湧,《羅輯思維》和羅胖就這樣火了。

2014年,羅振宇與申音分道揚鑣,開始獨立運營《羅輯思維》。

從媒體人,到自媒體人,再到知識網紅,徹底火了羅振宇還是很有情懷的。

一開始還有點情懷,後來都是生意

任何東西和錢掛上關係,很快就變得商業了,都是為了賺錢,不要談什麼情懷。

有一次,錄《羅輯思維》,花一整天才錄好,出來時天下著又細又密的小雪,羅振宇在路邊說了一句話:“老杜(羅振宇同事),這個事業是一個讀書人該幹一輩子的事業。”杜若洋感動至今:“我覺得特別有情懷……就是他真的是愛這個事兒。”

這個時候的羅振宇確實是富有情懷的,但是很快就變成了商業。

前央視主持人辭職創業,靠賣“知識”年入上億,網友卻吐槽:騙子

2013年8月9日,羅輯思維推出了“史上最無理”的付費會員制,分200元、1200元兩檔會員價。結果,5000個親情會員、500個鐵桿會員6小時售罄,羅輯思維瞬間集資160萬元,成功獲得第一桶金,羅振宇感慨到:“原來還能這樣要錢!簡直是商業的屠龍之術啊!”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羅胖開始組織了大批基於社群經濟的商業實驗,還發展出了一套話語體系,交朋友叫“建立連接”,聚會叫思想碰撞,侃大山叫線下high聊會。也許,這就是以後各種新鮮名詞的靈感來源。

2014年7月,上線“真愛月餅”,賣了4萬多盒。10月,又開始賣“柳桃”,上線一天,10000盒柳桃售罄。果真是有用戶之後,錢真好賺。

2015年10月,羅輯思維完成B輪融資,估值13.2億。並宣佈暫停會員招募,但支持會員資格的轉讓。

前央視主持人辭職創業,靠賣“知識”年入上億,網友卻吐槽:騙子

2015年,羅胖又開發了一個新的生意路子,搞跨年演講,收取門票。據瞭解,在2016年,羅振宇跨年演講中,2天入賬越4500萬的龐大數字。

原本富有情懷的羅振宇,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名精明的商人。羅振宇直言不諱地總結:“做生意掙錢不管他人,是最有尊嚴的生活。自己養活自己,對身邊人負責,是最高的榮譽。”

得到APP,2年用戶2000萬,收入破億

如今,羅胖最得意的作品當然是得到,在知識付費的風口下,羅胖抓住了,併成為了領跑者。

2015年年底上線的得到APP,僅用2年的時間,用戶就突破了2000萬,營收過億。得到拉來了很多知識界的牛人入駐,讓得到聲名鵲起。《李翔商業內參》、《薛兆豐的經濟課程》、《嚴伯鈞講藝術》等等,名人的效應帶動下,得到APP用戶量持續上升。

前央視主持人辭職創業,靠賣“知識”年入上億,網友卻吐槽:騙子

得到的用戶定位很清晰,也深諳用戶心理——用戶們就是來“學習、掌握技能”的,他們熱衷於看“如何快速閱讀”、“如何成為演講高手”、“如何有效學習”。來得到,就有一種“我在學習,我在看書,我沒有虛度光陰”的心理暗示。

知識焦慮的人群真的很大,知識付費市場更是前景無限。正如羅胖推銷得到所說:“跟我們一起走,你會有面子,而且有收穫。”

羅振宇的騙局

2017年,有一篇文章叫《羅振宇的騙局》在互聯網刷屏,文中質疑大部分知識付費其實都是大忽悠。羅胖更多意義上滿足了絕大部分人不喜歡讀書卻喜歡被人稱之為讀書人的虛榮心。

文章寫到,得到APP的內容產品為“二道販子產品,聽著很高大上,但是都不夠系統,且失真,更多意義上只是滿足絕大部分不喜歡讀書的人被人稱之為讀書人的虛榮心。簡而言之,得到的三宗罪是:一、羅胖更多意義上滿足了絕大部分人不喜歡讀書卻喜歡被人稱之為讀書人的虛榮心;二、得到傳授的知識常常“藥不對症”;三、得到傳授的知識“是未經你羅胖思考的”。

此文也引發了網友們的集體討論,很多人認為知識付費就是個騙局,也有說羅振宇是個騙子的。

前央視主持人辭職創業,靠賣“知識”年入上億,網友卻吐槽:騙子

對於這些言論,羅振宇也做出了回應:有的人就那樣,他訂了知識產品,訂完覺得沒用。沒用又花了錢,他是得吐槽。

其實,這是大多數的狀態,因為患上了知識焦慮症,都是跟風,完全不會先衡量自己目前的狀態,然後再去做規劃,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很多人堅持不下來,三分鐘熱度。

所以,很多知識付費的情況是:“一開始,覺得很有啟發很有用,看完的一瞬間覺得自己受益匪淺。可時間長了,我才發現:我的認知並沒有由此而提高,我的思維並沒有由此而升級,我的知識和技能依然在原地踏步。”

這就是知識付費的真相。

死磕自己的羅胖

最後說點其他的,為什麼羅胖能火起來,能成功?答案是死磕自己。

在《羅輯思維》,羅胖的廣告語是“死磕自己,愉悅別人”,這其實反映的是羅胖的做事精神。

不得不說,成功的人都是堅持不懈,肯吃苦的人。如果關注過《羅輯思維》公眾號,就會知道,每天早上大概6:45,都會推送一條60秒的語音,風雨無阻,羅胖堅持了4年,這是何等的精神,相信很多人做不到,會不間斷的給自己找理由,休息幾天也沒事,可是羅胖一天不落,這就是死磕自己。

前央視主持人辭職創業,靠賣“知識”年入上億,網友卻吐槽:騙子

有一次,羅振宇第二天的60秒語音一直沒想好,在辦公室沙發上想到3點,不小心睡著了,迷迷糊糊5點醒了繼續憋。當天還要錄視頻,他從不用提詞器,打一個磕巴從頭來過。整個人疲憊得不行,還跟杜若洋唸叨:“哎呀,我覺得這事兒不可持續,不可持續。”

某種意義上,“死磕”來自一種對自身缺失的認識:羅振宇最羨慕高曉松,因為他聽說《曉說》經常一條過。羅振宇總結,人家有天賦,是天生貴族,自己只能靠努力,是屌絲逆襲。他認為,如果一個人沒有天賦但能把一件事做到“死磕”,也能達到一種驚人的極致。

正是這種做事的精神,成就了今天的羅振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