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今年普遍看好的新玉米行情,存在風險預期?

為什麼說今年普遍看好的新玉米行情,存在風險預期?

時間進入8月份,也正式迎來了真正的“酷暑”,從南到北怎一個“熱”字了得。但一直“不溫不火”的玉米市場,未來又將如何演繹呢?

玉米授粉關鍵期遭遇高溫“烤”驗

近期業內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東北的高溫天氣了。這種天氣對正處於生長關鍵期的大宗作物玉米來說是一種嚴峻的考驗,對單產及其不利。據悉,此次東北罕見高溫天氣主要原因是受副高持續偏北的影響,未來3天,高溫範圍、強度將繼續擴大。

按慣例,7月底至8月上旬正值東北地區春玉米關鍵授粉期,此時天氣變化對玉米生長的影響十分關鍵,但今年還真是“天公不作美”,在經歷了春播期間的區域乾旱後,夏季授粉關鍵期,東北局部地區迎來罕見的高溫天氣。據最新氣象報道顯示,自上週末開始內蒙古、吉林、遼寧省已相繼發佈高溫預警,最高氣溫均衝擊35℃以上。8月1日,遼寧平均最高氣溫達35.6℃,相較於常年偏高6.5℃,省會瀋陽最高溫達36.9℃,創歷史新高度;吉林多地也打破歷史最熱紀錄。

為什麼說今年普遍看好的新玉米行情,存在風險預期?

按照我國玉米育種與生長的條件要求,高溫天氣是不利於此階段玉米授粉,眼下東北玉米正陸續進入關鍵的授粉期,且大部分地區授粉將持續至8月上旬。對於玉米而言,開花期氣溫高於32℃則不利於授粉。

夜間悶熱同樣影響玉米生長

白天不懂夜的黑。除了高溫不利於授粉等因素干擾以外,其實即便夜間溫度高達20℃以上也不利於玉米生長,只是未受人們重視。

根據天氣網數據可知,近幾日瀋陽地區日間最高氣溫突破35℃不利於授粉,而夜間高達25℃同樣不利於單產,尤其是對於已經完成授粉,進入灌漿期的玉米而言。數據顯示,玉米授粉後進入灌漿期,當夜間低溫超過20℃時,玉米植株可能會有更高水平的“暗呼吸”。如果夜間溫度過高,植物會花費額外的能量維持夜間的細胞活動,而不是使用該能量來填充籽粒。

為什麼說今年普遍看好的新玉米行情,存在風險預期?

當然,一兩次額外的溫暖夜晚並不值得擔憂,但在較長的時間內重複出現,會對玉米產量產生負面影響。本次東北高溫預計將在8月5日之後結束,希望東北玉米生長與單產水平不要因此而受到實質性影響。

新玉米行情被普遍看好

在目前新玉米存在減產預期的情況下,價格上漲的預期還是比較強的。新季玉米上市之後的開秤價格是否出現大幅上漲行情,要看今年最終的產量和品質情況。

目前的市場供應還是比較充足的,臨儲玉米拍賣繼續主導著市場,每期還保持著800萬噸的投放量。在今年產區玉米長勢不樂觀、減產預期較強的情況下,刺激了一部分貿易商和用糧企業參加拍賣的積極性。

從需求上看,今年整體市場給出的訊號就是優質玉米數量極具競爭力,無論是終端企業還是飼料企業對於優質玉米的需求熱度一直都沒下降。深加工企業目前仍有部分處於停工檢修狀態,但需要關注的是新增產能的投放問題,眾所周知,東北地區今年下半年新建了很多終端企業,比如黑龍江寶清縣萬里潤達150萬噸玉米深加工及電廠項目建設已經進入收尾階段,下一步這些新建產能對深加工消費的帶動會發揮出充滿想象的空間。到了秋季收購玉米季節,新企業必然也會加入收購陣列中,這樣原本就對於新季玉米青睞的廠家企業和港口甚至會出現競價搶糧情況出現。從今年整體的優質玉米市場來看,秋季收購時對於優質玉米的競爭或許是多方面的。

飼料要漲價了?

豬價在本月再度發力,接連突破今年反彈新高,豬市異常紅火,養殖戶出欄積極性增加,豬農基本進入微利狀態。據悉,目前已經有不少離場養殖農戶準備重返戰場,繼續開展養殖。除此之外,雞蛋價位的反彈也對新玉米形成刺激。

為什麼說今年普遍看好的新玉米行情,存在風險預期?

海關數據顯示,6月份我國玉米進口量達到52萬噸,1~6月累計進口量達到221萬噸,7月份尚有少量進口玉米到貨。在今年七月正式對美國加徵關稅之後,這將直接導致我國從美國進口玉米價位的攀升,價位優勢將會消失殆盡。進口玉米以及玉米替代物將會大幅度削減,今年下半年我國大量進口穀物的可能性已明顯下降,總體有利於國內糧價底部抬升,甚至會影響到明年上半年的市場走勢。這也是對於國內玉米價位的一大刺激。

忌過度押注後市

總體來看,今年市場對秋冬季玉米行情普遍看好,但另一方面,今年國內玉米拍賣的力度以及拍賣量也較去年有大幅提高,過度押注後市,一定程度上可能將過早消耗玉米行情預期。市場惜售心態的出現,可能會導致市場中流通玉米的存量較去年有所提高,如果拍賣出庫等行為再有所偏慢,這就容易把去庫存的壓力釋放拖沓至秋冬季,若新季玉米沒有遇到產量上的較大變數,則必然給後市帶來新的行情壓力,這種情況同樣也值得關注。

所以暫時還不要盲目樂觀,畢竟當前臨儲玉米仍是市場主流,5000多萬噸成交糧,足以彌補需求缺口,比起天氣因素,貿易戰、以及市場中玉米存量對未來行情的影響力可能會更加突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