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資產處置,未來的新方向

近期,在嚴控監管,去槓桿和再融資渠道收緊這三重因素疊加的情況下,企業債違約事件正在不斷髮生。與此同時,隨著國內宏觀經濟增速的下滑,商業銀行體系內的不良資產逐漸暴露,不良率急劇上升,不良資產規模也在不斷擴張,對不良資產的處置需求也極為迫切。作為金融資產來說,不良資產的數量增加,使其價格下降,性價比上升,不良資產處置因此將成為未來一個巨大的風口。

不良資產處置,未來的新方向

不良資產也會是“香餑餑”

什麼是不良資產?很多人對此並不是很瞭解。不少人認為不良資產就是銀行的不良貸款,其實這是一個誤解。事實上,不良資產是個相當寬泛的慨念,包括債權、不動產等。目前除銀行的不良貸款以外,困境企業的債務股權、困境房地產以及信用卡和學生的個人消費貸等,都可能成為不良資產的一部分。

不良資產≠無價值的資產。聰明的不良資產投資人會採用逆向投資思維,以合適的價格買入,將其進行合理的處置,等到恰當時機再將其出售,同樣也能獲得巨大的利潤。很多時候資產只是因為缺乏合適的運營,又或者因為經濟週期而陷入暫時的困境,而並非是一文不值的"垃圾"。經過合理的處置,不良資產可以轉變為具有具有投資價值的資產。不良處置最大的意義是在於緩衝與盤活。特別實在經濟下行期,通過不良處置,可以有效的緩衝金融風險,避免金融風險的集中爆發對經濟的更大沖擊,穩定市場經濟。不良資產的處置,也是一個盤活存量資產的過程,通過有效的併購重組,挖掘和提升資產的使用價值,優化資源配置,有利於增加經濟的活力。

不良資產處置,未來的新方向

未來新方向

東方資產《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2018)》中指出,中國隱性不良資產規模巨大,存量不良資產出清的高峰還未到來,未來3-5年不良資產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另外需警惕近年來銀行關注類貸款大幅度提升,在2019年銀行不良貸款存在集中爆發的壓力。麥肯錫預計2019年中國不良資產率或升至15%。屆時,每年應對壞賬所需的花費會增長2萬億至3萬億元人民幣。

更令人欣喜的是,不良資產的處置方式也出現了創新趨勢。原來主要通過催收、重組、併購、轉讓、訴訟、核銷、委託處置等方式,現在也出現了包括資產證券化、再重組、基金化、產品化、互聯網+創新模式等,不良資產處置方式越來越多元化。對於投資者來說,不良資產處置是今後值得探尋的一個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