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和傳統工科有什麼差別?就業和薪酬有什麼競爭力?

新工科和傳統工科有什麼差別?就業和薪酬有什麼競爭力?

文|劉冷絲

欄目|絲說大學專業和就業

很多人在網上發文預測未來的專業就業、底薪等等,很多都是不靠譜的。因為,任何一個新興的專業和行業,必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政府部門倡導的必然趨勢。

新工科和傳統工科有什麼差別?就業和薪酬有什麼競爭力?

這三位大佬站在一起為了雲計算

今年由教育部牽頭制定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列出了製造業加上大重點領域人才需求預測,這就是比較靠譜的。這份預測有很強的政策指導作用,即包含這幾個大類的工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10個領域的新興專業。

這樣的新興專業或者說領域與目前國內大學的專業設置相匹配的是這樣的:電子技術類、計算機技術、網絡與信息工程、安全工程、新能源、功能材料、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專業。

這也就是我們要說的“新工科”的概念範疇。

那麼,國家對未來這些新興的工科人才有什麼新的要求呢?

新工科和傳統工科有什麼差別?就業和薪酬有什麼競爭力?

兒童機器人和基因工程研究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相對於傳統的工科人才,未來新興產業和新經濟需要的是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複合型“新工科”人才。

具體來說,新興的工科人才需要具備三大素質和特點:一是他們不僅要在某一學科上研究精深,還應具有“學科交叉融合”的特徵;二是他們不僅能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去解決現有的問題,還有能力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以應對未來發展出現的新難題,對未來技術和產業發展起到引領作用;三是他們不僅在技術上表現優秀,還懂得經濟、社會和管理知識,兼具良好的人文素養。

這樣的要求有點高吧?

新工科和傳統工科有什麼差別?就業和薪酬有什麼競爭力?

這位男生畢業於清華核技術專業

簡單總結一下就是,與傳統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強調學科的實用性、交叉性與綜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訊、電子控制、軟件設計等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技術的緊密結合。

再具體一點來看看,未來哪些大學專業和社會就業的行業將會有好的起點,以及較高的薪酬?

計算機科學佔據了三大領域——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生物與醫學類的有基因工程;工業製造類的有核技術類、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類、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類。這些未來急需的高端人才,其實類別並不多,也就7大類型。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缺人才”是永遠的,不只發生在現在,還會發生在未來,關鍵是你能否識時務者為俊傑?

新工科和傳統工科有什麼差別?就業和薪酬有什麼競爭力?

機械戰警劇照,演繹未來機械製造

相關數據顯示,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電力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新材料將成為人才缺口最大的幾個產業,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將會達到750萬人。

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將達到950萬人,電力裝備的人才缺口也將達到909萬人。

各位學霸寶寶們,看好你的專業,好好努力,未來一定是你們的。當然囉,也是大家的!

敬告本文如有錯漏,作者將在跟帖中及時更正,也請各位網友批評指正,謝謝您!

新工科和傳統工科有什麼差別?就業和薪酬有什麼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