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了,還不趁此機會超越別人?!

考研政治中國近代史綱要第四至第六章考點總結

暑期了,還不趁此機會超越別人?!

第四章 開天闢地大事變

新文化運動

開端: 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後更名為《 新青年》

基本內容: 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迷信;提倡個性解放,反對封建禮教;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口號:民主和科學(德賽精神)

意義:前所未有的啟蒙和空前的思想解放 的思想運動

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革命的爆發,是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性事件,它推動著中國的先進分子把自己的目光從西方轉向了東方,從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轉向社會主義,昭示著人們,資本主義制度並不是永恆的,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群眾一旦決心組織起來,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自身力量,創造出維護絕大多數人利益的嶄新的社會制度。

十月革命給中國先進分子的啟示:第一,經濟落後的國家,也可以用社會主義思想指導自己,走解放之路,第二,這些革命誕生的社會主義,俄國號召反對帝國主義,並以新的平等的態度對待中國,有力的推動了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國革命勝利的史實,給中國的先進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啟示,推動他們去研究這個革命所遵循的主義。

五四運動

導火索: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意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第一,五四運動表現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第二,五四運動是真正的群眾運動,第三個,五四運動,促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以及與工人運動的結合;第四,五四運動發生了俄國的十月革命之後,他屬於無產階級進行社會革命的一個部分

中國早期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三類人:1、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的精神領袖(李大釗,陳獨秀),五四愛國運動的左翼骨幹(毛澤東),3、一部分原中國同盟會成員,辛亥革命時期的活動家。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第一、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第二、有課科學的知道思想;第三、代表著中國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代表著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

大革命

革命綱領,: 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當前階段的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民主共和國。

第一次國共合作:共產黨員以個人的名義加入國民黨。

新三民主義:在民族主義裡面突出了反帝的內容,在遴選主義裡面強調了:民主權利應該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應;為少數人所有;民生主義概括為,“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兩大原則,後來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張(未能實現)。

五卅運動: 掀起全國範圍內的大革命高潮

失敗原因:客觀: 反革命的力量過於強大

主觀: 第一、陳獨秀自身犯錯誤,放棄領導權。第二、我們黨處於幼年時期,沒有鬥爭經驗 ;第三、共產國際不瞭解中國的情況,對中國革命作了不切實際的指導。

教訓:首先,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革命首先要建立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統一戰線;其次,在中國革命中,無產階級領導權的中心是農民問題;再次,中國革命的主要鬥爭形式是軍隊,無產階級要建立革命領導,必須掌握革命武裝

意義: 打擊了帝國主義,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統治

暑期了,還不趁此機會超越別人?!

第五章 中國革命新道路

南京國民政府的性質: 地主階級買辦性的大戰艦基,繼續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道路,

土地革命

興起: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

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戰爭和戰略問題》四部著作

挫折: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紅軍被迫長征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理論提出的意義:標誌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

古田會議、井岡山土地法和興國土地法(在土地線索和會議線索裡)

遵義會議

解決了 軍事和組織 問題

意義: 間會議線索

長征的勝利

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靜寧將臺堡會師標誌著長征勝利結束

總結歷史經驗,迎接全國性抗日戰爭(第五章,長征勝利後面,第4點)

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毛澤東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總結歷史經驗,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

1935年12月,毛澤東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闡明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政策,批判黨內的關門主義和對於革命的急性病,系統地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上的問題,1936年12月,他寫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這部著作,總結土地革命戰爭中黨內在軍事問題上的大爭論,系統地說明了有關中國革命戰爭戰略方面的諸問題。1937年夏,他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授《實踐論》《矛盾論》,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高度,總結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經驗,揭露和批評黨內的主觀主義尤其是教條主義錯誤,深入論證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科學地闡明瞭黨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所進行的理論工作,對黨的政治路線、軍事路線和思想路線進行了撥亂反正,從思想上、理論上武裝了中國共產黨人,使他們滿懷信心地去迎接即將到來的偉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

暑期了,還不趁此機會超越別人?!

第六章 抗日戰爭

中國抗日戰爭的開始:

九一八事變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七七盧溝橋事變

抗日救亡運動: 一二九運動促使中華民族崛起,標誌著中國人民抗日新高潮的到來

西安事變:意義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十年內戰由此結束,國內和平基本實現

抗戰統一戰線:

瓦窯堡會議

國共第二次合作統一戰線的標誌: 國民黨中央通訊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蔣 介石發表了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

統一戰線特點:第一、廣泛的民族性和複雜的階級矛盾;第二、雙方都有政權、有軍隊;第三,沒有正式的固定組織形式和協商一致的具體綱領 (注意和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對比:第一次國共合作,共產黨以個人的名義加入共產黨)

全面抗戰路線和戰爭發展

抗戰第一個大捷:平型關大捷

國民黨正面抗戰第一個大截:臺兒莊戰役

抗日戰爭三階段: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最關鍵階段)、戰略反攻

三大口號: 堅持抗戰到底,反對中途妥協;鞏固國內團結,反對內部分裂;力求全國進步,反對向後倒退。

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

進步勢力: 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

中間勢力: 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和地方實力派

頑固勢力: 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抗日派

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

三三制原則: 共產黨員,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不左不右的中間派各佔三分之一

抗戰時期土地政策: 農民交租交息、地主減租減息

文化建設: 創辦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開展了第一個自然科學教學與研究的專門機構

延安整風

主要內容:《改造我們的學習》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整頓黨的作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主要任務: 主觀主義 ,首先在黨的高級幹部中進行

重點: 教條主義

抗戰勝利

抗戰勝利結束的標誌: 日本天皇以廣播“終戰詔書”的形式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

抗戰完全勝利結束的標誌: 中國收回臺灣及澎湖列島

意義: 第一、大杯了侵略者,捍衛了主權和領土完整;第二、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人們在精神上、組織上達到了空前的高度;第三 、促進了中華民族團結、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神。

經驗: 第一、各族人民團結是戰勝一切困難、實現奮鬥木匾的力量源泉;第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第三,要提高綜合國力;第四,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反對侵略戰爭,但不懼怕戰爭;第五,堅持黨的領導。

暑期了,還不趁此機會超越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