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疫苗之殤,或許區塊鏈能派上大用場

最近一週,無數的父母在憤怒、焦慮中度過。疫苗之殤,不僅刷新了人們對道德底線的認知,更引發了人們的對疫苗乃至所有藥品在製造、銷售等環節的擔憂。

長春長生生物作為疫苗事件的主角,已被司法機關立案調查,相關涉事公司也必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在關乎億萬兒童健康成長的問題上,僅對責任企業施以嚴罰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做點什麼。

應對疫苗之殤,或許區塊鏈能派上大用場

加速建設食藥溯源體系,但仍存在若干缺陷

近年來,食品與藥品領域頻發安全問題,發展產品溯源體系迫在眉睫。

2015年底,國務院就已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我國重要產品的追溯體系建設。

2016年9月,食藥總局發佈相關文件,將進一步強調要推動食品藥品生產經營者完善追溯體系。

截至2018年3月31日,已有超過7500家企業入駐相關的追溯與溯源平臺,其中藥企入駐數量達2865家,佔我國藥品生產企業總數的80%。

如今,我們打開手機淘寶、支付寶、阿里健康,掃描藥盒上數字8開頭的20位溯源條形碼,即可獲得詳細的藥品來源信息。

但以疫苗為主的傳統追溯體系,主要是基於中心服務器製作的各種編號、編碼來完成。由於採用的是中心化的維護存儲模式,誰作為中心維護這個賬本變成溯源有效與否的問題關鍵。

應對疫苗之殤,或許區塊鏈能派上大用場

除此之外,傳統溯源體系至少存在三種明顯的缺陷:

1、編號容易造假;

2、全國範圍的編號系統工作量煩雜;

3、編號對應的信息容易被篡改。

目前,針對前兩個缺陷,可以用RFID標籤來解決,而針對第三個缺陷,可以引入區塊鏈技術來解決。

藥品各環節上鍊,形成有效的信息查詢與溯源

目前來看,醫療行業進行更為嚴格的信息監管是大勢所趨,而區塊鏈技術正好可以有效解決信息監管,基於區塊鏈的溯源技術,可以有效解決傳統溯源的痛點。

區塊鏈採用的是基於協商一致的、公開透明的共識算法,使得加入區塊鏈中的所有節點,能夠在去信任的環境下自由、安全的交換數據,使得對“人”的信任改成了對機器的信任,任何人無法篡改信息。

一旦藥品相關信息經過驗證並添加至區塊鏈,就可以得到更加穩定和可靠的保存。

應對疫苗之殤,或許區塊鏈能派上大用場

區塊鏈技術的另一個優勢是扼制行業鏈條腐敗。

為了搶奪市場,疫苗銷售機構給作為疫苗採購方的疾控中心、基層衛生院負責人提供回扣,少則幾千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元。

據第一財經報道,中國裁判文書網收錄的司法文書中,從2014年至今的4年多時間裡,與疫苗有關的貪&腐案件達到數十件,涵蓋十多個省份。

將疫苗的生產方、審批方、經銷商、採購疫苗的疾控中心、使用疫苗的醫生、疫苗被注射者,以節點的形式全部納入鏈上管理,監管部門就能根據鏈上相關信息,追溯發生問題的環節,查實在疫苗生產過程中,哪些單位和個人經手疫苗,以及在哪一個環節可能出現問題。

應對疫苗之殤,或許區塊鏈能派上大用場

巨頭紛紛佈局“區塊鏈+醫療”

目前,不少行業巨頭已參與到“區塊鏈+醫藥”的佈局當中。

2016年12月,國際藥業巨頭德國默克集團成功申請一項專利,即利用區跨鏈技術追蹤藥品在供應鏈中的位置;

2017年4月,國際IT巨頭IBM集團宣佈,基於區塊鏈的醫藥採購供應鏈服務平臺即將推出;

2018年3月,由京東主導搭建的“區塊鏈防偽追溯平臺”正式上線,可以為企業提供包括藥品追溯、藥品流向在內的相關服務;

2018年4月,騰訊方面表示其區塊鏈業務將落地醫療領域,目前已和廣西柳州展開合作,未來將實現電子處方的不被篡改。

應對疫苗之殤,或許區塊鏈能派上大用場

或許,當初如果引入了區塊鏈,疫苗生產者與利益相關方就不會如此“無下限”。當然,區塊鏈也不是萬能藥,抑制人性的貪婪,不僅需要技術,更需要法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