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拼多多山寨廠家:內部存鄙視鏈 自稱不賺錢

“你怎麼能說我們是山寨呢,TCL曾以侵權為由把公司告到了工商局,工商局都支持了我們。”拼多多上市後,其平臺存在的海量山寨品牌也開始被輿論聚焦。對於山寨的指責,多位“山寨”廠商並不服氣。

鳳凰網財經啟陽路4號(ID:qiyanglu4hao)輾轉聯繫到了多位山寨廠家,部分廠家曾有與正版品牌交涉的經歷。

不過,與輿論相反,多位廠家稱,自己產品在拼多多上線後,銷量並未獲得顯著提升,一些交易量屬於刷單而來,並未賺到多少錢。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山寨廠家”內部,也存在鄙視鏈。

有廠商自稱曾訴贏TCL

番禺區大石街下轄的大山村、大維村、詵村、禮村等城中村,是山寨電視機的集中地。

錦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黃宏生(化名)向鳳凰網財經表示,廣州當地共有電視機廠商數百家,基本都是小品牌,其中還包括不少番禺區的家庭作坊。

在2012年之前市場環境還不錯時,不管是批發到農村、或者走外貿出口,這些廠家都能找到銷路。

早在十多年前,黃宏生就註冊了一個名叫“TGt”的商標,用來生產電視機。因為字母“t”的一橫非常短,形似大寫的“L”,有人認為“TGt”是山寨了“TCL”。聽到這一說法,黃宏生很生氣,他一再向鳳凰網財經強調,“TGt”是經過合法註冊的商標,屬於公司的自有品牌。

揭秘拼多多山寨廠家:內部存鄙視鏈 自稱不賺錢

黃宏生註冊的商標獲工商總局通過

揭秘拼多多山寨廠家:內部存鄙視鏈 自稱不賺錢

商標對比

據黃宏生表示,因為這個商標,TCL曾以侵權為由把公司告到了工商局。“我們在工商局做了答辯,工商部門最後也支持了我們的申訴,公司得以保留TGt的商標。”

去年,公司的代理商在拼多多開設了店鋪,又有人開始指責“TGt”是山寨品牌。“我看了半天,覺得可能是顏色的問題(TGt與TCL同為紅色),把字體改成了黑色。”黃宏生還叮囑代理商,如果仍有顧客指責就把“t”改成大寫。“但我商標就是這麼註冊的,如果貿然改成大寫,誰知道又會惹到哪路神仙。”據黃宏生表示,他也要求代理商在店鋪上標明“我們不是TCL”,但按照平臺規定,不賣TCL的店鋪不能出現“TCL”的字樣。

黃宏生一再堅持,自己並不是蹭名牌,“公司註冊商標時,TCL還不是那麼有名”。他告訴鳳凰網財經,“TGt”是代表了公司的願景,但具體什麼含義則不願做出說明。而公司法人李曉梅(化名)對此則有不同說法,她表示“TGt”並不是公司自有品牌,而是從別人手中購買而來。

儘管一再否認蹭名牌的行為,鳳凰網財經也注意到,錦潮公司也申請註冊了一個為名“OIOIOO”的商標,圖標與“OPPO”有些相似。

鳳凰網財經也在拼多多平臺上發現了一款名為“小米視界”的電視機,其生產廠商為廣州市番禺區的一家公司。公司負責人劉奎(化名)告訴鳳凰網財經,他是在去年下半年註冊了一系列品牌,包括“康佳視界”、“小米視界”等,當時也是為了蹭個熱度。“大家都這麼搞,商標中介也和你說可以蹭名牌。”

劉奎告訴鳳凰網財經,拼多多上的用戶大多隻看價格,很少有人因為山寨而投訴賣家。如果被投訴的話,公司也會選擇退貨。拼多多上市後,部分山寨品牌遭到下架,劉奎也主動下架了他的“小米視界”電視機。“現在大家都罵,我們也就不做了。”

番禺區的另一個小老闆餘非凡(化名)在拼多多經營一款“KOIVIKDA”電視機。“你覺得這個牌子像誰?”儘管他堅持認為自己的品牌不算山寨,可是輿論潮水襲來時,他也主動刪除了商標名稱,產品介紹只剩下“液晶電視機”,產品圖片中也沒有出現商標字樣。“別人都刪除了,我也跟著刪了,不然剩我一個人都不好。”

鳳凰網財經注意到,餘非凡也申請註冊了“IFHENE”、“SIKYVVORTN”、“康徍”等商標,但並未獲得通過。“我看各個廠都是這麼蹭名牌的,我也就註冊看看能不能通過,如果通過的話就做。”餘非凡說,他申請的所有商標中,只有“KOIVIKDA”獲得通過。“我們要等到商標獲得通過後才會開始生產,不像有的廠憑藉一張商標局的受理書就開始做了,那種是違規的。”

餘非凡告訴鳳凰網財經,廠家要想在拼多多上賣貨,需要提供該商品的商標註冊證。而包括“小米新品”等在內的商標並沒有獲得通過,卻也在拼多多上正常售賣,並且銷量不俗。“我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上架的。”

對此黃宏生認為,原因可能是近期平臺審核不太嚴格,導致產生漏網之魚。“去年拼多多審核還挺嚴格,我有一些電視機在快遞過程中損壞被顧客舉報,平臺就認定我壞貨率高,把我的店鋪封停了一段時間。今年3月開始就不怎麼查了。”

一位從事商標中介業務的人員告訴鳳凰網財經,只要能夠申請成功,並且在2個月的公示期內沒有遭到其他品牌的異議,即使是蹭了名牌也是合法合規。“原則是要與其他商標有所區別,這樣就能獲得通過。同時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迷惑性,這樣有時能讓消費者產生混淆,誤以為是知名品牌。”該人員表示,蹭名牌就是這樣一種尋求折中的過程。

“菜市場賣菜都比這個賺得多”

赴美上市引發輿論熱議後,拼多多一度被指為“山寨天堂”、“假貨天堂”。但是所有接受鳳凰網財經採訪的廠家都表示,拼多多的火熱並沒有給他們的銷量帶來多少提升。

“小米視界”品牌的註冊者劉奎告訴鳳凰網財經,自去年登陸拼多多後,扣掉一部分刷單數據,他總共賣出了1000多臺電視機,在所有廠家中不算頂尖,但比起價格較高、銷量慘淡的大牌產品,這個數據已算不錯。

“多開一家店,就多一個渠道。”劉奎告訴鳳凰網財經,除了拼多多,他也開了淘寶店,兩個平臺的銷量差不多,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幾臺,差的時候幾天也賣不出一臺。“除了‘小米視界’,我們也有自己的註冊品牌,但小品牌不好做,一方面受大廠擠壓,另一方面小廠之間也競爭激烈。”

電視機利潤微薄。黃宏生說,一臺32寸電視機的材料成本640元,玻璃屏幕就要佔掉八成。2018年後玻璃價格飛漲,電視機的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32寸的合理價格是710-720元,我們賣669元,再扣掉20元人工成本,一臺電視機才賺9元。算上快遞費、水電房租,我們是虧損的。” 儘管如此,“TGt”在拼多多上的銷量仍然不足1000臺。

他告訴鳳凰網財經,一塊價值1000多元的玻璃,只要出現一條暗線,就會被拿到二手市場上作價150元出售,別人收回去後再做成廉價電視機。代理商也曾要求他生產三四百塊的電視,這個價位在拼多多上較有優勢。“我說我把壞玻璃賣出去,現在再收回來,有病啊?”

黃宏生說,在拼多多火起來前,他沒有開過網店,都是通過線下渠道進行銷售,其中出口佔大頭,國內市場也以三四線小城、農村為主。

“本來我有線下渠道,不想做網絡,但互聯網也是趨勢,只能迎頭跟上。”據其透露,今年5月到7月在拼多多上虧損了12萬元。

黃宏生的朋友中有人做五金、包裝、整機等,包括代理商在內所有人都在叫苦連天,“都不知道需求在哪裡”。一旦有工廠接到了稍微大點的單子,供應商就一窩蜂都擠上去,搶材料訂單。“可想而知形勢有多惡劣。”

“現在哪裡還有利潤,菜市場賣菜都比這個賺得多。”餘非凡告訴鳳凰網財經,之所以會選擇入駐拼多多,正是看中了該平臺剛剛起步,大廠不多,競爭形勢較好。不想公司的總體銷量也沒有得到很大提升。“以前我們每年在淘寶也能賣到一萬多臺,拼多多火起來後,顧客全部轉移過來,現在淘寶店都很少操作了。”

“山寨品牌”也存在鄙視鏈

“那種品牌做不長遠,都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黃宏生表示,這些小廠一般都會選擇蹭名牌,產品價格低廉,很容易出問題,消費者找上門來就換個牌子繼續生產,很多廠子的註冊地址都是虛構的。

以32寸電視機為例,黃宏生自稱他690元的價格已是成本價,而另外一些銷量較好的廠家卻能賣到500多元,讓他感到不可思議。“拼多多本身窮人多,賺錢不容易,人家花錢買你的東西,起到要對得起這些人。”

但他也表示,消費者能接受如此低價,應該也做好了低質的心理準備。“電視機要在無塵車間裡生產,否則屏幕會出現點點,我們的客戶是不要的。拼多多有些顧客連暗線都能接受,還在乎這個點?”

網絡發展洶湧向前,此前沒有網店經驗的黃宏生感到力不從心。“像我們這些小品牌,如果要注重質量,價格高了就賣不出去。如果不注重質量,這個品牌就做不長遠。”

黃宏生對未來有些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