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做一個「不安分」的人

《西虹市首富》的熱映,沈騰再一次進入大家的視線。

我們要做一個“不安分”的人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這些年沈騰以不同的身份出現在觀眾面前,大多時候是演員,有時候是編劇和導演。

有人說,“沈騰什麼都去嘗試,真是不安分啊。”

可事實是,往往走的更遠的都市生活中“不安分”的人。

我們要做一個“不安分”的人

拿沈騰來說吧,當他跳出演員的舒適圈,做了導演和編劇, 才發現自己有著無限的潛能,就算將來不做演員了,他還能通過編劇和導演,在圈子裡找到自己的位置。

他這種“不安分”的人,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斜槓青年。這些人,不會安於現狀,永遠不會喪失生活的主動權。

kiko,是一個公司的文案,是我朋友裡一個“不安分”的姑娘。

我們要做一個“不安分”的人

每隔幾個周,就能看到她在朋友圈裡曬旅行的照片,讓我們這些整天埋頭在狹小格子間裡的人好不羨慕。

每次她朋友圈下,總能看到這樣的評論:真有錢啊,到處去玩。但很多人不知道,她出去玩,自己花不了多少錢的。

kiko喜歡旅行,每次去一個地方,就會寫一篇遊記貼在自己主頁上。精緻的排版,文藝的攝影,還有走心的文字推薦,總讓人忍不住多看兩眼。

一開始kiko只把這當做一種愛好,隨著網頁瀏覽量越來越高,就有雜誌社編輯找她約稿,找她的人多了,寫作就變成了一種副業。

現在本職工作外,她有時間就去世界各地玩。

當愛好成為了一種賺錢方式, 工作就變成了一種享受。

認識一個攝影師,也是一個“不安分”的人。

我們要做一個“不安分”的人

一年前他還坐在體面的國企大樓裡,過著人人羨慕的朝九晚五的小日子。

可他覺得這樣的生活就像溫水裡煮青蛙,會慢慢吞噬生活的熱情,遞上一封辭職信瀟灑離開了。

很多人不解地問他,“把這麼好的工作辭掉,拿什麼養活自己?”其實他早就有了自己的打算,開一家攝影工作室,為此他已經做了幾年的準備。

大學時他喜歡攝影,拍了不少照片,工作這兩年再忙他也沒放棄攝影,有時間就去上課提升自己,還會接幾套寫真的工作。

這次,很多老客戶和朋友聽說他開了工作室,都來照顧他的生意,儘管剛起步,但養活自己足夠了。

攝影,就是他隨時離職的底氣,他不必拘束,不必被別人眼中的安逸綁架,可以任性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的公司裁員了,她也在其中,令人意外的是,沒有被辭的惶恐,她顯得很淡定。

後來有一次吃飯,問她為什麼這麼淡定,她笑著說,這一年,自己一直在兼職英文翻譯,賺得是本職工作的兩倍,本來就想著年底辭職,這樣正好。

想起之前她是一個看美劇都要依賴字幕的人,現在竟然做了英文翻譯,在她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朋友說在過去一年裡,她每天利用休息時間學習英文,下班、週末、甚至回家的公交車上,都會拿起手機學習。

這樣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讓她的英文進步神速,從當初的英文菜鳥,變成了現在的英文達人。

其實一開始學英文完全是被刺激的。有一次她們公司派人去國外學習,她非常想要這個機會,奈何英文不好,沒被選上,那時候她決心改變,學英文。最後她不僅變得更優秀,還免於成為無業遊民。

張泉靈說,“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我們要做一個“不安分”的人

身邊總有這樣的人,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擔心被時代拋棄,被別人替代,卻不願意走出舒適區,做一點改變,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等真正遇到變故時,只能措手不及。

反觀那些“不安分”的人,他們肯走出舒適區,給自己的人生做更多儲備。在面對變故時,他們可以用前期儲備,平靜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