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快遞到車」出標準規範,這幾個實測問題咋解?

你家的汽車如果能接收快遞,你願意將後備箱開放給快遞小哥麼?

可能很多人已經面臨,或者即將面臨這樣的選擇。

去年12月底,蔚來ES8發佈會上宣佈將與京東、順豐合作,為車主提供“快遞到車”服務。隨著6月份蔚來ES8交付,這項功能也隨之被應用。

7月30日,作為合作方京東物流還在國家標準平臺申請了企業級的“快遞到車”服務標準,這也是目前國內首個“快遞到車”服務標準。

京東“快遞到車”出標準規範,這幾個實測問題咋解?

快遞到車是什麼?

快遞到車,簡單來講就是在你的授權下,快遞員可以在無鑰匙狀態,在限定時間內打開你汽車的後備箱,把快遞放進去(注意打開的機會只有一次)。

這項服務最早開始是在2014年,沃爾沃最先開啟。

之後,亞馬遜推出了“Amazon Key In-Car”,支持雪弗萊、別克、通用、卡迪拉克、沃爾沃部分車型的快遞到車。

京東“快遞到車”出標準規範,這幾個實測問題咋解?

京東物流算是國內最早吃螃蟹的,除了蔚來ES8交付使用後開始的快遞到車服務,與領克汽車的合作也已經啟動,與福特、北汽等多家車企也已達成合作意向。

京東“快遞到車”出標準規範,這幾個實測問題咋解?

標準化解決了什麼?

可能也因為這項全新的業務,國內沒有先行者,京東立刻跟進了一項企業級的“快遞到車”服務標準,同時還在申請《快遞到車技術標準》。

京東方面表示,此舉是為了規範和提升“快遞到車”服務質量。目前國內市場上,快遞末端投遞方式正在不斷創新,驛站、快遞櫃……形式多樣,確實也需要就新型模式進行引導和規範。

根據國家標準委“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上公示的標準來看,京東主要就投遞前溝通、快遞查詢、投遞流程、例外狀況等工作細節做出具體規範。

挑幾個值得關注的點講一下,例如快遞箱的要求:符合後備箱尺寸規格、不能是冷鏈快遞、也不能破損。

京東“快遞到車”出標準規範,這幾個實測問題咋解?

例如出現意外狀況必須1天內處理。

京東“快遞到車”出標準規範,這幾個實測問題咋解?

給誰用的?

但從目前已經享受過該服務的車主評價來看,雖然很炫很酷很有技術含量,但被接受度短期內並不看好,使用場景也是比較有限的。

這裡需要談幾個現實的問題。

① 你得有輛車。首先,你得有輛新車,老車是實現不了的,畢竟想要完成這樣一個快遞到車的動作,背後是車聯網技術支撐,需要車輛搭載一些配套的技術產品。這就在門檻上限制了使用人群。

京東“快遞到車”出標準規範,這幾個實測問題咋解?

② 車子不能動。其次,細想一下也沒那麼便利。根據亞馬遜的快遞到車服務,消費者需要提供4個小時的時間窗口完成服務。

京東時間上相對好一些,2個小時的時間窗口,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

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段你選擇的時間內,這輛車必須停在你選擇的地址附近,是的,收貨地址還是家庭或者工作地址,但要保證車子就近等著快遞。

亞馬遜這方面還有規定,車輛停泊位置和消費者選擇的地址距離不得超過兩個街區。京東暫不瞭解最遠距離,但也應當不能太遠。

有網友評價:這對快遞員也是個挑戰,之前小區位置就不太好找了,現在除了找到住址,還得去找車。

不過,根據消費者實測,快遞員手持終端上有汽車位置和快遞員位置提醒,能跟著指示走,還算方便。

京東“快遞到車”出標準規範,這幾個實測問題咋解?

③ 額外要收費。再者,使用場景也比較有限。眼下,末端投遞方式還是豐富完善的,快遞櫃、驛站、物業、送貨上門都是不錯的選擇,快遞到車更多類似於私人的快遞櫃,並沒有太多非他不可的應用場景。

有網友提出,出差在外時這種服務比較受歡迎,車輛閒置不用,家中又沒人取快遞,長期放置物業或者快遞櫃也不太合適,這時候快遞到車就很合適了。

京東“快遞到車”出標準規範,這幾個實測問題咋解?

並且,就目前京東的這項服務來看有個額外的收費,因為要求快遞員精確到某個時間段內送達,算是一種增值服務。京東默認與京準達綁定,消費者自主選擇時間段(2小時),額外收費也隨時間段不同上下波動。

京東“快遞到車”出標準規範,這幾個實測問題咋解?

相比免費的快遞櫃、物業代收,這個額外收費也會攔住一部分消費者。

④ 意外狀況多。同時,根據使用過的消費者表述,處於創新初級階段的快遞到車意外狀況也比較多。

一位車主表示,因為京東快遞員小哥的手持終端在地下車庫沒有信號,掌控不了她的後備箱,是她把車開到地面之後完成的全套流程。

京東“快遞到車”出標準規範,這幾個實測問題咋解?

另一位車主表示快遞小哥進不去他們的小區,所以他去接他了,並且出於好奇,讓京東小哥當他不存在走了一遍快遞到車操作。

⑤ 大件或不能收。同時,也在這位消費者的嘗試下,否定了大件的使用場景。原本有網友給這項服務給予了很大期待——收大件快遞。

但在上述消費者試用中發現,後備箱打開的幅度很小,也不能通過向上掰動來擴大開口大小。一方面確實保障了車內財物安全,快遞小哥進不去車內;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快遞箱的大小。

京東“快遞到車”出標準規範,這幾個實測問題咋解?

安全是最大難題

雖然談了這麼多快遞到車的缺陷,但長期來看,這項服務前景還是非常廣闊。

隨著消費者淘汰舊車換新,基礎使用人群肯定會不斷擴容,相比較速遞易、豐巢等的快遞櫃數量,全國的汽車保有量大很多,有效利用起來將會成為末端投遞選項中的中堅力量,還給物流企業省下一筆存放費。

並且,相比小小一個的快遞櫃,後備箱的空間足以接納一般的大件快遞,這是快遞櫃不可比擬的優勢。

但這一切美好構想的前提是安全。

如何在打開後備箱時規範快遞員的服務、保障車內財產安全?是否能保障車輛的視頻等監控正常?如何抵擋黑客的系統攻擊保障車主信息安全?這都需要提前解答。

(掌鏈傳媒記者 周豔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