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縣單台村第一書記吳金良:「狗不咬」書記駐村記

息縣單臺村駐村第一書記 吳金良:有人沒有,屋裡有人沒有?村民:有,我剛剛在屋裡疊衣服,我也沒聽見,估計你來多了,狗也不咬了。走訪貧困戶是駐村書記的日常工作之一。今年58歲的吳金良是息縣發改委一名幹部,2017年3月份,臨近退休的他卻主動請纓到單臺村當駐村書記。信陽市息縣發改委項目辦副主任 李俊:們都非常驚訝,因為畢竟當時他已經57歲了。信陽市息縣臨河鄉單臺村第一書記 吳金良:

(有人問我)是圖啥?是圖提拔還是圖政績,我說我不那樣認為,組織有需要,單臺群眾脫貧有需要,我作為一名老黨員,只要身體允許我該上必須上。

僅用了三天時間,吳金良就辦好了交接手續住到了單臺村。更出人意料的是,老伴劉冰也決定捨棄城裡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來到村裡照顧他的衣食起居。坑坑窪窪的土路,不少村民還住著土坯房,單臺村的現狀讓吳金良沒日沒夜地忙活起來。在一次冒雨排查危房時,他卻被村裡的狗咬傷了。信陽市息縣臨河鄉單臺村第一書記 吳金良:狗是通人性的,我來得多了,它不會咬我了。吳金良決定要當一個“狗不咬”書記,為此,他和村幹部們挨家挨戶走訪了全村78戶300名貧困群眾,進行精準再識別、確保一戶不漏。與此同時在各方幫助下,新建村組道路10條,文化廣場、幼兒園、光伏電站也先後投入使用,使單臺村煥然一新。

息县单台村第一书记吴金良:“狗不咬”书记驻村记

他叫袁中友,養殖的30畝小龍蝦今年將給他帶來十幾萬元的收入。然而就在去年,他還是一個讓村幹部們發愁的貧困戶。家裡因病致貧,缺乏脫貧門路。吳金良經過市場考察後,決定引導村民們發展小龍蝦養殖,有一段幾乎天天往袁中友家的蝦塘跑。

信陽市息縣臨河鄉單臺村村民 袁中友:有時候是通知我養蝦技術培訓,有時候是申請國家政策填個表什麼的,這個田埂可以說有一半的小路都是他踩出來的。很快,全村的水產養殖面積就達到了三百多畝,貧困戶也減少到51戶150人。就在吳金良準備帶領村民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的時候,老伴劉冰被檢查出患有肝膽腫瘤,吳金良只好一邊照顧老伴,一邊繼續工作。老伴做完手術後,僅休養了十天兩人又雙雙回到單臺村。農村環境整治等工作又讓吳金良忙得腳不沾地。

吳金良的妻子 劉冰:村裡群眾有的就來看我,看老吳挺忙,不能做飯,她們有的蒸的饅頭,包的餃子,都給我拿,這都是他工作的成績,要是他對群眾不好,群眾也不會對我這麼好。吳金良的手機不斷響起——新建蝦塘還在挖,垃圾分類入戶宣傳也要抓緊,工作千頭萬緒……儘管天將擦黑,吳金良還是和往常一樣,抓起包大步流星地走入茫茫暮色。

信陽市息縣臨河鄉單臺村第一書記 吳金良:百姓心中有桿秤,只要為民幹事,幹事為民,老百姓會發自內心地感謝。

吳金良在日記中寫道:脫貧攻堅戰中站好了崗,卻在家庭中脫了崗,我對老伴十分愧疚。小孫子在視頻通話時說:“長大了要像爺爺學習,要和爺爺一樣棒!”這就是對我最好的褒獎。白髮不懼任重,伉儷攜手情深。在脫貧攻堅戰中,吳金良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出彩河南人的擔當精神,希望我們身邊能湧現出更多的“狗不咬”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