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門1對1 AI IN ALl,張翼稱做教育就應該要用「牛刀」

掌門1對1 AI IN ALl,張翼稱做教育就應該要用“牛刀”

文|朱曉培

“這些年,我們不斷與AI結合,產生了很多的思考。於AI和教育的結合,我想將其比作一架飛機。”掌門1對1創始人兼CEO張翼在近日的中國互聯網大會上的主題演講《AI+教育,我們究竟要的是怎樣的融合》中認為,互聯網教育與AI的結合,完成了教育從汽車到飛機的飛躍。

在線教育的發動機和傳統教育的初衷是一樣的:完成對孩子的全能教育。但是不同之處在於:如果傳統的在線教育是一輛汽車的話,有了AI後,在線教育就變成了一架飛機。這架飛機有一個龐大的機身,可以容納下數十倍能量與汽車的發動機,而這個發動機就是海量大數據。智能化和分析識別能力就是這架飛機的機翼。

互聯網誕生以來,不斷的改變著各種線下領域,社交、零售、餐飲、出行等多個行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對教育行業的改變,一直比較慢。

2014年開始,一批創新者進入教育領域,開始嘗試利用技術,而非此前簡單的互聯網模式改造教育行業。掌門1對1也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成立的。

2014年,掌門1對1全面從線下轉型線上,採用現場視頻直播的方式,為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連接國內最好的老師,進行1對1線上學習,並獲得了小米創始人雷軍旗下順為基金近2000萬元A輪融資。

2015年下半年以後,K12在線1對1受到資本青睞,整個賽道融資聲音也越來越大。而掌門1對1更是在3年多時間獲得了6輪融資。

掌門1對1的投資人元生資本合夥創始人彭志堅說,為什麼這幾年有這麼多教育產品出現呢?因為教育是一件非常互動的事情,而互聯網的出現,恰好擴寬了這種互動的邊界。“我相信未來的教育一定是一片廣闊的天空,我也相信張翼能夠帶領掌門1對1這個團隊去打造出一艘教育的巨型航空母艦。”

掌門1對1 AI IN ALl,張翼稱做教育就應該要用“牛刀”

技術:智能化為教育帶來了改變

在2018上海科技節上,張翼提出,教育領域將逐步實現AI in all 的互動教學新模式,利用AI能夠根據孩子的喜好進行精準的學習方案匹配,進行虛擬實景教學,從而打造全能型的教育人才。

目前,掌門1對1已經打造了智能匹配、智能課堂、智能評測功能,將AI運用到匹配、監測、題庫、教研多個場景。

張翼認為,是智能化為整個在線教育帶來了改變。

智能化傳遞了高效能、高效率以及個性化。自從掌門1對1切入純在線以後,發現精準傳遞帶來了極大的效能,對於很多三四線城市家庭來說,能接觸到一線老師是極大的福利,同時對於一線城市的很多家長和學生來說,能夠省去大量路上堵車時間,這也是極大的福利。這不僅是空間上,也是時間上的10倍提升,學生因此可以利用更多的時間進行學習。

“以前我們說殺雞不要用牛刀,但是對於教育來說,殺雞一定要用牛刀。” 張翼認為,一個老師之所以經驗豐富,是因其接觸了很多學生,他本身成為一個數據庫。

張翼表示,“相較於技術,更重要的是數據。” 當在線教育的平臺或者公司,擁有了大量數據庫,就可以非常精準地梳理出多種學生的模型,可以知道何種學生遇到何種問題,問題是邏輯上的還是言語上的,或者具體到某一學科,有哪些知識點還未突破學生應去解決。基於標籤化提供的大數據,最後形成的是學生的肖像和學生的學習路徑。

目前,掌門1對1擁有超過600萬註冊學員,覆蓋全國600多個省市縣,整個收入規模佔據在線1對1教育學科輔導70%的市場份,而且這一數字還在高速增長。此外,掌門1對1的教師數量已經突破5萬大關,獨家研發課件超過20萬套,搭配各省各學科題庫資源達1200萬。這些都為掌門1對1的“AI+教育”模式提供了強大的數據基礎。

掌門1對1 的數據量是最大的,掌門1對1不僅是一家教育公司,也是一家數據公司。

有了數據基礎,“ AI+教育”就可以做到更細化與個性化。

利用視頻技術,可以觀察,一個孩子的上課過程中是否專注,在哪些地方會走神,還可以清楚瞭解一節課的組成部分,包括每個部分學生的掌握情況、逗留時間。

張翼說,以往學生需要做大量的測試,才能夠鑑別他的水平。現在這並不需要,在整個上課的過程中,機器會將他和其他在這個平臺上進行學習的學生模型進行對比,以尋找與之相匹配的模型。

通常,一個學生可能要做10道題,但在經過精準的識別後,掌門1對1僅會推給他3道題,就能達到與以前做10道題一樣的水平。由於原來上課並不精準,所以1小時的課對於學生而言負擔很重,但是通過純智能化識別,學生只需上半小時的課即可。

未來在線教育市場會有更多的競爭對手進入這個跑道,在這場比賽中,除了品牌、服務質量、教師資源領先之外,技術將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

掌門1對1 AI IN ALl,張翼稱做教育就應該要用“牛刀”

理想:讓教育共享、智能,讓學習高效、快樂

7月1日,掌門1對1在公司內部向員工通報,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裡,掌門1對1單月營業額已突破4億元。

張翼表示,公司接下來的產品重心會逐步轉向“培優”領域,瞄準尖子生,同時也會進一步加大在教研部門和技術部門的資金投入力度, “基本不設預算上限”。

2015年,最困難的時候,掌門1對1要靠借錢發工資。當時,沒有人會想到,公司能在三年後完成1.2億美元D輪融資。

“教育是個慢行業,我們不應該跟風,應該看好一個點,然後持續發力。”張翼說。

創辦掌門1對1之前,張翼曾在自己大學課業之餘創辦了一家覆蓋四座城市的線下K12培訓機構,這讓他積累了教育的實戰經驗。

張翼此前開辦線下輔導機構。創業的念頭源於高考後,做家教的經歷。高三畢業的暑假,他帶了三個高中生,輔導自己擅長的數學和物理。在家教過程中,慢慢摸索出規律,並瞭解到大部分人對知識理解程度的差異很大。他覺得,讓別人聽明白是一種挑戰,很有趣。大一那年寒假,他聯合了二三十個狀元大學生,辦起了輔導班。

“名校大學生1對1輔導”吸引了一兩百名學生。一個寒假下來,張翼嚐到了創業的甜頭。最重要的不是賺錢,而是從中收穫的成就感。

為了創業,張翼選擇退學。“當時就覺得不能再等了。看了那麼多互聯網公司,我覺得時間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晚一年你就沒機會了。”張翼覺得,自己最擅長的就是教育,幹了那麼多年,尤其是高考教育,這是最好的切入點。

創業以來,掌門1對1就堅持選用“好老師”。“中國前十大名校裡,百分之五的學生都是掌門1對1的老師。”張翼稱,掌門1對1將標準化和名師化相結合,標準化能保證整體水平,名師化可以發揮優秀教師能動性。

掌門1對1設立了掌門教研院,下設本地化課程研究院、個性化教育研究院和中高考研究院三大子研究院。其中,強調本地化課程的研究,意在為老師和學生個性化的匹配教學提供千人千面的定製化課程。截至目前,本地化課程研究中心已自主研發課程材料超過20萬套,教材範圍覆蓋全國600多個省市縣。

據掌門1對1教研負責人介紹,在基礎數據層面,教研平臺將會以題庫系統、知識點考點庫、教材庫、考綱庫為基礎,並分類整理各類教學的音頻和圖片,將上課視頻按模塊切片顆粒化處理,細化到單個考點、單道真題,再根據講題方法、學生掌握程度、真題難度、考點頻率、講課時長、學生反饋等標籤分類,最終形成百萬個視頻素材庫。

教育是一個拼短板、多壁壘的行業,在線教育企業要做好,必須保證老師培訓體系要做好,技術、系統要做好,課程、服務也要做好。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從1對1到大班課,掌門1對1一直深耕在線K12輔導,核心沒有變。“我們發現學生的成績是由其學科素養、思維能力決定的,所以我一直在想,能不能在學生比較小的時候就發現他的弱項,然後提早彌補。這是我們的初心。” 張翼說。

除了做好產品和服務,掌門1對1在發展時,也很注重品牌這一無形資產。在幫助學生提升成績的同時,掌門1對1舉行了很多文化和公益活動,包括 “放手24小時”活動、“為你藏書”、免費閱讀經典圖書、在線支教等,併成立了“掌門公益勵學助學金”。

其中,“放手24小時”活動中,掌門1對1為孩子提供往返機票,讓他們在上海名企、名校體驗24小時,吸引了數百萬名三四線城市家長的關注。而“為你藏書”是掌門1對1與代言人黃磊、各大書店共同打造的,讓十萬名讀者走進書店,根據線索找到自己心愛的書籍。而在線支教活動,是掌門1對1聯手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發起的,目的是通過公益助力的形式,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

“做一件事情只考慮賺錢,沒有任何意義。我一直以來想做的事,是在這個時代創造某個行業的拐點,進而推動這個行業的發展”張翼曾對媒體這樣說。他追求“讓教育共享、智能,讓學習高效、快樂”的教育理想, 認為只有做得最好的人,才有機會讓這些都成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