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產業進入嶄新時代 中小企業崛起空間尚存

環保產業進入嶄新時代 中小企業崛起空間尚存

經常聽到“剛需房”的說法,卻鮮有人提到“剛需產業”。實際上,作為目前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環保產業完全稱得上“剛需產業”的名頭。由於其關乎著人類的生存健康,有具備廣闊的市場空間,正呈現出巨大的張力。

伴隨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態環境正遭遇越來越大的壓力,尤其是進入經濟新常態之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縱深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在此大背景下,環保產業中細分領域的熱度開始不斷上升,譬如廢氣治理、垃圾焚燒發電、汙水處理、黑臭水體治理、海綿城市等,無論是現有規模的擴張還是未來潛力都十分可觀。

分析指出,環保產業這種生機蓬勃的發展,與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密切相關。尤其是國家政策的扶持,多項環保舉措紛紛落地,大大刺激了環保產業的長久發展。可以說 ,當前中國的環保產業已經邁入了嶄新時期。

“在這樣的時期裡,環保治理的需求加速釋放,更加治理效果,消費更加理性,偉大的環保企業也將在這個時代中降生!”一位行業大咖說道。

的確如此,中國的環保產業迅速騰飛,政治與環境的雙重壓力將鬱積多年的汙染問題迅速釋放為環保產業的市場需求,加上“千秋大計”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進入深水期,各方面的利好集中在環保產業身上,使其成為一片資本的極樂熱土。

不過也有不同的聲音指出,雖然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環保產業已經成為涵蓋環保設備製造、環保工程、環境保護服務、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的綜合性產業,但這個行業目前仍舊不甚健康,中小企業佔據太大比重,規模化不足,聚集度不高,還需要經歷幾次重組洗牌。

非環保企業通過併購進入環保領域,加劇市場競爭,對產業利潤產生不小的影響。在未來發展中,企業只有更加精細化,才能有效提升核心競爭力,比如從單一的環保裝備製造商向環保服務營運商轉型,再比如從向環保服務營運商轉型等。

短板存在屬於正常情況,儘管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環保產業的規模與質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但這個差距正不斷縮小,邊界和內涵也不斷在延伸和豐富,整個產業散發出來的力量,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引擎。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動,讓環保產業已經到了從規模化增長到品質提升的重要階段,在當前的大格局中,大型企業率先受益,但留給中小企業的空間仍舊十分廣闊。前提是中小企業們能夠抓住細分領域的潛在機會,不斷開闊新業務,探索發展新模式,實現品質化、差別化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