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3萬基金,怎麼一夜間沒了?

前幾天,一位會員碰到了件很詭異的事。

他很久沒看自己的基金賬戶了,最近一看,突然發現自己以前買的23萬份基金竟然不翼而飛了。

我的23萬基金,怎麼一夜間沒了?

我的23萬基金,怎麼一夜間沒了?

這位會員買的廣發鑫利混合基金前段時間清盤了,他以為是跑路了,嚇了一跳。

最近又有不少會員在問力哥,申萬菱信申萬傳媒分級最近發基金清盤提示公告了,到底是什麼情況。

我的23萬基金,怎麼一夜間沒了?

不知道今年是不是真的流年不利,一個月前開玩笑說的無窮六絕七翻車果真應驗。

基金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清盤,僅今年上半年就有

278只基金清盤,都快趕上P2P清盤的速度了……

要知道,從14-17年,四年間基金清盤的總數才246只,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清盤數就已超過去四年的總和!

然而,這還只是個開端,進入下半年以來,基金清盤速度進一步加快,剛過去的7月份,清盤數量已高達72只。

清盤=跑路?

不知是被阜興私募基金跑路給搞懵了,還是被最近的P2P暴雷給嚇怕了。

有些基民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想到可能是跑路了。

但這事還真和跑路沒什麼關係。

基金清盤,簡單理解就是開放式基金退出市場,與投資者“說再見”。

我的23萬基金,怎麼一夜間沒了?

但這並不是說有人不懷好意,捲款潛逃了。

基金清盤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四個:

1、到期清盤:基金成立時合同約定到期清算。

2、表決清盤: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主動決定終止基金合同進而清盤。

3、直接清盤:基金規模太小,觸發了清盤“紅線”。

這裡的紅線有兩條:

一是公募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

二是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

去年修訂的公募基金運作管理辦法中對此有專門的規定。

我的23萬基金,怎麼一夜間沒了?

簡單理解就是持有人太少,或者是淨資產太低,基金就得清盤了。

4、合規清盤:因不符合監管要求必須清盤,比如所有分級基金就面臨這個問題。

目前來看,絕大部分清盤為表決清盤和直接清盤,佔到清盤總數的90%。

不管是表決清盤還是直接清盤,其主要原因都是基金規模太小了。

我們知道,基金公司運營基金的目的是為了賺錢,不是做慈善,如果基金規模太小,收取的管理費基數太低,入不敷出,繼續運營下去只會讓公司虧錢,那當然就會選擇清盤了。

基金規模過小,最主要的原因是最近股市行情持續走低,藍籌股萎靡不振,創業板更是屢創新低,外有中美毛衣戰的打壓,內有各種公司醜聞的拖累,加上持續去槓桿導致資金面緊張,市場可謂風聲鶴唳。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債市違約潮愈演愈烈,信用風險已成為整個金融市場都無法忽視的重要因素。

股市低迷和債市違約導致基金淨值持續下跌,基民普遍出現大量虧損,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很多人就會本能選擇不再申購,而加速贖回,最終導致基金規模越來越小……

就像P2P雷潮中,許多投資人爭相撤資,導致原本基本面還可以的平臺,也因為擠兌而出現危機,是一個邏輯。

是留還是撤?

放在幾年前,出現可能清盤的基金,基金公司都是極力挽回,就算清盤了也是諱莫如深,覺得是公司的一大丑聞,家醜不可外揚。

不過現在清盤天天見,基金公司也都看得很開了,清盤已經常態化,覺得該清的就得清,沒啥好猶豫的。

我的23萬基金,怎麼一夜間沒了?

那基金清盤對投資者到底有什麼影響呢?

遇到基金清盤時,投資者有三種應對方法。

第一種是贖回。

贖回時,投資者需繳納一定比例的贖回費,通常基金持有時間越長,贖回費率越低。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遏制短炒基金或用基金套利,如果持有時間少於七天,一般會收取1.5%的懲罰性費率。

如果你是以浮虧狀態下被迫贖回的,心有不甘,最好贖回後馬上重新買入類似的基金。一般更建議大家直接買指數基金,因為指數基金買賣和持有成本相對更低。

第二種是基金轉換

因為先贖回再申購,需要支付兩道手續費,可以說是基金清盤帶來的無謂損失。

而通過基金轉換,既節省了中轉耗時,有時還能節省手續費。

比如天天基金有一個“超級轉換”服務,可以直接將你持有的基金轉換為其他基金。

我的23萬基金,怎麼一夜間沒了?

目前可供轉換的基金有2400多隻,選擇餘地非常大。

轉換模式有兩種,90%轉換和100%轉換,都會產生部分差額,從活期寶中多退少補。

活期寶是天天基金的活期理財產品,類比餘額寶。

如果選擇100%轉換的話,會從活期寶中凍結轉出基金淨值10%的金額。

畢竟基金有漲跌的風險,人家幫你墊資,這個風險肯定得規避掉,如果是90%轉換則不需要凍結資金。

第三種選擇,就是啥都不做,坐等基金清盤。

通常在基金開始正式清算後,就不支持贖回了,這時投資者別無選擇,只能等待基金清盤完成。

也就是說,一旦開始清盤,基金的流動性就被鎖死了,在此期間,你的資金只能享受銀行活期的利率,也就是0.35%,超級雞肋。

基金清盤的時間,短則幾天,長則幾個月,並不受自己控制。

對投資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況且清盤還需要承擔清算期間的清算費用。

所以如果你手裡的基金髮出了清盤通知,最好的方法還是趕緊贖回或轉換掉。

不過如果你持有的基金還不滿7天,為了避免懲罰性的贖回費率,還是拿滿7天吧。

幾點小建議

最後,小錢給大家幾點建議,讓大家避免踩到基金清盤的坑。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儘量遠離迷你基金,基金清盤的主要原因就是規模太小,不清你清誰呢?

至於規模多大,當然是越大越好咯,規模5000萬以下的基金就千萬不要碰了。

不過要注意,現在不少基金分成A類和C類,後者沒有申購贖回費,而收取銷售服務費,適合不確定持有周期的投資人,一般C類規模小於A類,但力哥的七步定投策略牽涉到低估值擇時輪動和動態再平衡策略,所以更推薦大家買沒有申贖費用的C類,我們在考量一個基金規模時,要把A類和C類份額合併計算,這其實是一隻基金。

其次,購買基金的時候得注意一下持有人結構,裡面機構持有比例不要太大。

比如一隻基金,規模10億,不算小了,但是如果機構佔比95%,機構將資金一抽,基金分分鐘就被清盤了。

基金持有人結構,在天天基金的基金詳情裡面可以查到。

我的23萬基金,怎麼一夜間沒了?

最後,謹慎投資一些特殊類的基金,比如分級基金、保本基金、定增基金,這些特種基金面臨較大的政策風險,未來轉型壓力大,保不準什麼時候就被清掉了。

目前市場上的公募基金數量已超過5000只,投資者面對的選擇太多,由於無所不在的馬太效應,未來的基金行業發展趨勢必然是大部分資金會往少數明星基金產品集聚,就好像貨幣基金也要好幾百個,但大部分人只知道一個餘額寶一樣,最終強者越強,弱者只能被淘汰掉。

對市場而言,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那些表現優秀的基金會繼續存活下去,並且規模越來越大,而表現糟糕的基金則會逐漸退出市場,避免繼續坑人。

長期看,這是好事呢~

只是按照今年的垃圾行情,未來清盤潮可能還將繼續,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今年是很難熬的一年。

越是這種人心惶惶的時候,越是要保持樂觀,千萬不能被恐懼驅使,中斷定投,那你就真的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