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達緣何年年保級年年上岸

泰達緣何年年保級年年上岸

連續三年泰達都已滑到降級的邊緣,卻能在聯賽末期鹹魚翻身,實現逆轉。有人認為是打假球或默契球,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泰達保級的最大法寶是天津足球有深厚的底蘊。足球是天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楊柳青年畫和果仁張外,天津人的文化還有"四大懂":懂吃(美食)、懂唱(京劇)、懂說(相聲)、和懂球(足球)。建國初期足球運動開展最好的城市是大連、天津、北京、上海和廣州。五十年代國家隊一分為二,紅隊在北京,白隊就在天津。湧現了曾雪麟、任文根、陳山虎、袁道倫、李恆益等諸多大牌球星。六十年代的孫霞豐以及後來的左樹聲、陳金剛、于根偉更是人們耳熟能詳。五六十年代天津長期駐有兩支甲級隊,民園的天津隊和寧園的全國火車頭隊。所以足球在天津的群眾基礎極為深厚,無論出了什麼問題都逃不脫眾多民間高手的火眼金睛。目前的泰達應處於中超的中游水平,之所以年年保級是自己胡折騰造成的。從內部罷訓到錯誤引援,從年年換帥(今年竟達4個)到頻頻高層易人,眾多反常現象,難道不值得泰達好好反思嗎?

(古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