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區大力打造馬文化特色小鎮

西部地區大力打造馬文化特色小鎮

相比浙江等東南沿海,內蒙古、新疆和青海等西北地區發展特色小鎮客觀存在著產業資源薄弱等問題,而通過弘揚當地民族特色的馬術、賽馬等馬文化,馬文化特色小鎮成為西部地區發展特色小鎮的一支生力軍。

馬文化將推動

特色小鎮建設

全國馬術賽事、節慶日、那達慕大會(蒙古族傳統節日)等大型活動每年超200場。新疆伊犁昭蘇天馬節、雲南大理三月街賽馬會、青海玉樹賽馬節等經典賽事活動,參與人數達數十萬人。

隨著馬術旅遊漸成時尚,馬術等馬文化產業正在爆發式增長,各類馬文化特色小鎮也將應運而生。

在內蒙古、新疆和青海等民族地區,馬文化、遊牧文化由來已久,而各種馬文化節慶也將帶動馬文化旅遊、馬文化文旅特色小鎮的發展。

日前,內蒙古鄂爾多斯國際馭馬文化節在伊金霍洛旗賽馬場開幕。來自俄羅斯、澳大利亞、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南非以及國內的13名優秀騎師和32匹純血賽馬參與比賽。賽事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近2萬名觀眾到現場觀看。

鄂爾多斯先後成功舉辦了中國馬術大賽、鄂爾多斯國際馬術節、鄂爾多斯馭馬文化節等一系列馬術品牌賽事。據介紹,鄂爾多斯國際馭馬文化節是立足於國內市場,獲得國際賽馬聯合會官方認證的速度賽馬賽事,在今後不斷的賽事中,將成為鄂爾多斯旅遊+文化+體育的抓手,有力地促進鄂爾多斯市旅遊業發展。

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以下簡稱“科左中旗”),則是通過講好內蒙古騎兵二師十一團等革命故事,突出紅色文化、民族文化與旅遊產業融合。該旗一年一度的“8·18哲里木賽馬節”,已成為集草原文化、體育賽事、旅遊產業為一體的旅遊盛宴。

科左中旗組織策劃和實施敖包文化節、馬文化節、科爾沁敘事民歌節,深入景區景點開展《嘎達梅林》等長篇敘事民歌演出和四胡、馬頭琴非遺表演等;並深入挖掘蒙古族餐飲文化內涵,著力推廣“達爾罕全牛宴”、“烤全羊”、手扒肉等蒙古族風味食品,推動乳製品、牛羊肉製品、民族服飾、民族樂器、土特產品等向旅遊商品轉化。

多地打造

馬文化特色小鎮

今年7月16日,以“馬與世界”為主題的“2017中國新疆伊犁天馬國際旅遊節”在昭蘇縣天馬旅遊文化園開幕。

在中國“天馬”故鄉、新疆伊犁州昭蘇縣的伊犁河谷,以及中國第二大草原、中國最大的高山草原的巴音布魯克草原等新疆地區,均是馬文化和遊牧民族特色文化豐富的地區。通過馬文化特色小鎮的打造,馬文化旅遊資源,將能夠串聯起瑪卡、紫草等當地中藥材、原產地優質有機農產品,迎來民族地區的發展新機遇。

在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以下簡稱“科右中旗”)等地已經在著手打造馬主題特色小鎮。

科右中旗位於水草豐美的科爾沁草原腹地,馬文化底蘊深厚,旗中蒙古族人口比例達到86%。長期以來,科右中旗的居民養成了養馬、賽馬的習慣。

以此為背景,科右中旗政府規劃將科右中旗巴彥呼舒鎮打造成馬主題特色小鎮,圍繞馬的形象及馬文化改造小鎮的整個視覺、產品和產業的設計,實現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馬主題特色小鎮建設內容包含馬主題酒店、馬術學校、馬主題博物館、馬主題商業街等。

今年5月,內蒙古青馬車寨文旅嘉年華特色小鎮成立項目在內蒙古包頭市土默特右旗(以下簡稱“土右旗”)動工。該項目是土右旗2017年重點旅遊招商項目之一,項目以“青馬車寨”品牌為核心,同時與內蒙古農大馬術演藝、敕勒川現代農業博覽園等項目交融開展,旨在打造國際馬術、國際賽車、青少年拓展等獨具特色的車馬文化特色小鎮和國際知名體育賽事旅遊目的地。

相關專家指出,目前中國馬產業的主要業態相對傳統和單一,主要集中在以馬匹繁育、比賽及俱樂部教學等傳統業態模式,可進一步挖掘與開發與國際接軌的豐富馬文化的娛樂元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