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有心:萬法唯心,一切唯心造

萬有心:萬法唯心,一切唯心造

開悟修煉故事:心,能大能小

有一位信者問無德禪師道:同樣一顆心,為什麼心量有大小的分別?禪師並未直接作答,告訴信者道:請你將眼睛閉起來,默造一座城垣。

於是信者閉目冥思,心中構畫了一座城垣。

信者:城垣造畢。

禪師:請你再閉眼默造一根毫毛。

信者又照樣在心中造了一根毫毛。

信者:毫毛造畢。

禪師:當你造城垣時,是否只用你一個人的心去造?還是借用別人的心共同去造呢?

信者:只用我一個人的心去造。

禪師:當你造毫毛時,是否用你全部的心去造?還是隻用了一部分的心去造?

信者:用全部的心去造。

於是禪師就對信者開示道:你造一座大的城垣,只用一個心;造一根小的毫毛,還是用一個心,可見你的心是能大能小啊!

萬有心:萬法唯心,一切唯心造

開悟修煉故事:安靜自在心頭

住聱州浦陽縣佐溪山的朗禪師給玄覺禪師寫來一信。信中說:他自從到了佐溪山,居住山中,心意泰然。但見青松碧沼,明月自生,名花香果,蜂鳥銜將,猿嘯長吟,遠近皆聽。每夜鋤頭當枕,細草為氈。反觀世上崢嶸,競爭人我,只覺得安坐山中,心情舒暢極了。

玄覺接信後,給朗禪師回信一封,談了他對隱居山中的看法。玄覺寫道:山中部鬱長林,巍巍山峰、鳥獸喧鬧、水石嶺蝶、春夏秋冬,花草隨之興衰,晨昏午夜,雲氣隨之變化。這種情況下,如未識道而先居山。則只能是見山而忘其道。相反,如果先識道而後居山,則會是隻見道而忘其山。忘山則道性怡神,忘道則山形眩目。

因此說,能做到見道忘山就是處在紅塵人間,心中也是寂靜安然的,如果是見山忘道者,就是在山中,心也是喧鬧不止的。

人迷稱做失,人悟稱做得,得失在於人,和環境的喧鬧與安靜有什麼關係?正如自己不懂得駕船,又怎能去怨河水曲折呢?

萬有心:萬法唯心,一切唯心造

開悟修煉故事:念正天堂路,念邪地獄門

白隱禪師是日本江戶時代中期的禪僧。也是臨濟宗的中興祖師。他不慕名利,終生都住在鄉下的小廟裡。以寫作和說法來普度眾生,他的門下如東嶺圓慈、峨山慈掉等,個個才智出眾。

一個武士去拜訪著名的白隱禪師,向他請示說:禪師,你說的地獄與極樂之說到底是真實的,還是杜撰的?如果是真實的,能否帶我親自參觀一遍呢?

白隱禪師立刻用惡毒的話攻擊武士的品行道德,罵他是個徒有虛名的偽君子,騙錢騙色的大混蛋。

武士十分驚訝,但還是以一個武士應有的修養忍耐儘量剋制自己不發火。

沒想到白隱禪師罵上了癮,居然嘲弄說武士的劍連只老鼠都砍不死,還有臉來問道參禪。

武士再也忍不住了,拔出腰裡的佩劍就去殺白隱禪師,罵道:你這個禿驢實在是個無賴!我謙虛誠懇地來問道,你怎可如此出口傷人?

武士瞪著血火的雙眼,渾身殺氣騰騰,劍尖指著禪師的鼻子,一步步把白隱禪師逼到一個角落裡。

白隱禪師躲到柱子後面,面不改色地說:你不是要求我帶你參觀地獄嗎?你看,現在不就是地獄嗎?

武士一愣,察覺到自己的失態,明白了禪師的苦心,連忙跪地道歉說:對不起,禪師!剛才是我魯莽失態了!請原諒。

白隱禪師微微一笑,說道:你看,這就是極樂!

有禪語云:念正天堂路,念邪地獄門,萬法由心生,萬事由心滅。一善發動即是天堂極樂,一惡發動即是地獄修羅。白隱禪師要告訴武士的其實就是這些。

萬有心:萬法唯心,一切唯心造

開悟修煉故事:心亂世界就亂

小和尚走到慧能大師面前,問了一個問題:師父,為什麼東西總是很容易便弄亂了呢?

慧能大師便問道:徒兒,你這個‘亂’字是什麼意思?

小和尚說道:你知道嗎,那是指沒有擺整齊。看看我的寢室,東西都沒在一定的位置,這不叫做亂叫什麼?昨天晚上我花了不少時間才把它重新擺整齊,可是就沒法保持很久,所以我說東西很容易便弄亂了。

慧能大師聽完就告訴徒弟說:什麼叫做整齊,你擺給我看看。

於是,小和尚便開始動手整理,把屋裡的東西都歸定位,然後說道:請看,現在它不是整齊了嗎?可是它沒法保持多久。

慧能大師又再問徒弟:如果我把你的床往這裡移動一二寸,你覺得怎麼樣呢?

小和尚回答說:不好,這麼做兩邊就不對稱了,最好讓兩側的空餘地面一樣多。

隨後,慧能大師又問道:如果我把你的臉盆從這兒移到那兒呢?

那又把地面的佈局弄亂了。小和尚回答道。

如果我把茶几上這本書打開呢?慧能大師繼續問道。

那也叫做亂。慧能大師再回答道。

慧能大師這時微笑著對小和尚說道:徒兒,不是東西很容易弄亂,而是你心裡對於亂的定義太多了,但對於整齊的定義卻只有一個。

萬有心:萬法唯心,一切唯心造

開悟修煉故事:重要的是心

千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鼻祖,同時又是有名的一休禪師的得意弟子,他當時在日本的社會地位非常尊貴。一次,宇治這個地方一個名叫上林竹庵的人邀請千利休參加自己的茶會。千利休居然答應了,並帶眾弟子前往。

竹庵非常高興,同時也非常緊張。在千利休和弟子們進入茶室後,他開始親自為大家點茶。但是,由於他太緊張了,點茶的手有些發抖。致使茶盒上的茶勺跌落、茶籠倒下、茶籠中的水溢出,顯得十分不雅。千利休的弟子們都暗暗在心裡竊笑。

可是,茶會一結束,作為主客的千利休就讚歎說:今天茶會主人的點茶是天下第一。

弟子們都覺得千利休的話不可思議,便在回去的路上問千利休:那樣不恰當的點茶,為什麼是天下第一?

千利休回答說:那是因為竹庵為了讓我們喝到最好的茶。一心一意去做的緣故。所以,他沒有留意是否會出現那樣的失敗,只管一心做茶。這種心意是最重要的。

對於茶道來說,重要的是心。不管多麼漂亮的點茶,多麼高貴的茶具,沒有心的真誠,可以說任何意義都沒有。

萬有心:萬法唯心,一切唯心造

開悟修煉故事:盡凡心,生道心

寶通禪師初參石頭希遷禪師時,石頭禪師問道:哪個是你的心?

寶通回答道:見語言者是!

石頭禪師不以為然地說道:有見有言即是妄心,在言語的上面還見不出你的真心!

寶通慚愧,日夜參究,什麼才是自己的真心?經過十天以後,寶通禪師又回來請示道:上次的回答不對,今天,我知道什麼是我的心了。

石頭禪師問道:什麼是你的心?

寶通回答道:揚眉瞬目。

石頭禪師繼續問道:除卻揚眉瞬目,請將心來!意即不可用動作,心不是揚眉瞬目的動作。

寶通道:若如是則無心可將來!

石頭禪師提高聲音說道:萬物原來有心,若說無心盡同毀謗。見聞覺知,固是妄心,但若不用心,又如何悟入?

寶通禪師終於言下大悟。

萬有心:萬法唯心,一切唯心造

開悟修煉故事:心生法生,心滅法滅

盤珪禪師說法時不僅淺顯易懂,也常在結束之前,讓信徒發問,並當場解說,因此不遠千里慕道而來的信徒很多。

一日,一位信徒請示盤珪禪師說:我天生暴躁,不知要如何改正?

盤珪禪師答道:是怎樣一個‘天生’法?你把它拿出來給我看,我幫你改掉。

信徒道:不!現在沒有,一碰到事情,那‘天生’的性急暴躁,才會跑出來。

盤硅禪師說道:如果現在沒有,只是在某種偶發的情況下才會出現,那麼就是你和別人爭執時,自己造就出來的,現在你卻把它說成是天生,將過錯推給父母,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信徒經此開示,會意過來,再也不輕易地發脾氣了。

萬有心:萬法唯心,一切唯心造

開悟修煉故事:快樂只是一種感覺

有好多天了,慧能小和尚獨坐寺內,悶悶不語。

師父看出了其中的玄機,也不語,微笑著領著弟子走出寺門。

門外,是一片大好的春光。

師父依舊不語,懷抱春光,打坐於萬頃溫暖的柔波里。

放眼望去,天地之間瀰漫著清新,半綠的草芽,斜飛的小鳥,動情的水河。慧能小和尚深深地吸了口氣,偷窺師父,師父正安詳地打坐在山坡上,心中空無一物。

小和尚有些納悶,不知師父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過了晌午,師父才起來,還是不說一句話,不打一個手勢,領著弟子回到寺內。

剛到寺門,師父突然跨前一步,輕掩上兩扇木門,把小和尚關在寺門外。

小和尚不明白師父的意旨,徑自坐在門前,半天納悶不語。很快,天色暗了下來,霧氣籠罩了四周的山岡,樹林、小溪、小鳥也漸漸變得不明朗起來。

這時,師父在寺內朗聲叫他的名字,進去後,師父問:外邊怎麼樣了呢?

慧能答:全黑了。

還有什麼嗎?

什麼也沒了。慧能又回答說。

不,外邊還有清風、綠草、鮮花、小鳥,一切都還在。

慧能頓悟,明白了師父的苦心,這些天籠罩在心頭的陰霾一掃而空。

萬有心:萬法唯心,一切唯心造

開悟修煉故事:一切牽絆都是憂和惱

一位老僧深有感觸地說:活著是一種折騰,是一種不斷被慾望折騰來折騰去的過程。所有的情啦,欲啦,都是煩惱之源,是煙雲之物。想想,走了,能帶走什麼?名啦,利啦,你能帶走多少?惟一能帶的,將是你的真與靈了。

小徒弟問:所以我才要活得快樂些,因為死後根本帶不走快樂。

老僧緩緩搖頭,你如何明白快樂?真正的快樂你明白麼?而且,快樂仍是情。無情,才是佛。

真與靈是什麼?

真就是佛,靈也是佛。

小徒弟有些糊塗了:我不懂您的話。

有個一心向佛的人,苦苦悟什麼是佛,參了很久,也沒悟出。就去拜訪佛,那天,佛知道他要來,就在他把門推開時,猛地把門關了。那個人就敲啊敲啊,敲了很久,又喊,佛就在屋裡誦經。那個人嗓子喊出了血,佛就是不開門,他只好回去了。在回去的路上,那個人猛然悟出了什麼是佛。

小徒弟更迷惑了:什麼是佛,吃閉門羹就是佛嗎?

對了。老僧說,吃了閉門羹就是佛。因為這就是真。

小徒弟說:您要是圓寂了,也是佛嗎?

老僧但笑不語。

那您所說的靈呢?小徒弟又問。

孩子啊,你怎麼能明白呢?我怎樣解釋你才明白?靈是一種超脫,一種真氣。老僧嘆口氣,在塵世之中,惟有佛能夠避開憂和煩惱,避開了,就是靈。

在佛的眼中,什麼是憂和煩惱?

老僧輕輕地說:世上一切牽絆,都是憂和煩惱。

萬有心:萬法唯心,一切唯心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