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強力推進中國科技城實現超常發展

绵阳:强力推进中国科技城实现超常发展

新聞發佈會現場

四川新聞網綿陽8月9日訊(記者楊全春)8月9日上午,綿陽市舉行解讀市委七屆五次全會精神第三場新聞發佈會,綿陽科技城管委會副主任胡精、科技城管委會經發局副局長張朝雙、科技城管委會軍民融合辦主任朱先凱、科技城管委會綜合辦副主任羅猛出席新聞發佈會,向大家介紹科技城如何實現超常發展的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發佈會由綿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外宣辦(市政府新聞辦)主任李濤主持。

建設綿陽科技城,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經過18年的努力,科技城初步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助力經濟增長、保障國防建設的路子。今年上半年,科技城實現GDP786.76億元、增長9.5%;第二產業增加值396.77億元、增長9.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7%;第三產業增加值389.98億元、增長9.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37.26億元、增長17.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1.43億元、增長12.5%,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較快增長,科技城綜合實力持續增強。

剛剛召開的綿陽市委七屆五次全會,對新時代推進綿陽發展進行了戰略謀劃和安排部署,明確提出了建設中國科技城和西部現代化強市的奮鬥目標,按照“四個時間節點”的進度安排,到2020年,綿陽科技城超常發展要取得重大突破。這是既是落實省委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技城建設20年必須交出的答卷。為此,綿陽市委將著力推進中國科技城建設實現新突破擺在了“五個主攻方向”的首位,明確要聚力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產業創新,以超常舉措促進科技資源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把科技城建設的落腳點放在促進經濟發展上,以經濟發展的成效來檢驗中國科技城建設的成效。落實到實踐中,就是要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軍民融合發展、科技城集中發展區建設和園區發展,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聚集更多創新資源要素,走出一條立足存量、做大增量的科技城超常發展路子,以超常的信心決心、超常的思路舉措,加快把科技城打造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試驗田、軍民融合創新的排頭兵和西部地區發展的增長極。

在創新驅動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以開放思維和寬廣視野,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聚集更多創新資源要素,著力培育創新主體、營造創新生態、激發創新活力、壯大創新產業。

一是培育創新主體。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二是營造創新生態。加快由政府主導向企業、高校、社會機構等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營轉變,推進各類創新平臺資源整合。三是激發創新活力。推進國家科研人員激勵計劃試點,開展成果產權制度、成果轉化收入分配、薪酬激勵機制等改革,打造國家級國際性科技創新、軍民融合開放合作平臺。四是壯大創新產業。爭創“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食品飲料等六大重點產業;積極引進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重點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核技術應用、北斗導航、空管、磁電材料、信息安全等新興產業。

在軍民融合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一是著力加強重大國防項目建設服務保障。積極推進在綿實施的國家國防重大科技專項建設,全力服務保障中物院某重大裝置、大型低速風洞、連續式跨音速風洞、空氣動力數值模擬平臺等軍民融合重大項目加快建設。二是著力創新軍民融合體制機制。健全軍民融合組織管理、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激勵保障等體制機制。三是著力推動軍地資源共建共享。鼓勵國省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和重大軍民融合科研設施向市場主體開放。四是著力強化軍民科技協同創新。持續提升已有國省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平臺的創新能力。推動軍地資源整合和雙向互動,培育和打造一批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的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示範平臺。五是著力壯大軍民融合產業集群。構建“1+13”軍民融合高技術產業體系,帶動實現軍民融合產值、增加值倍增,打造千億級、百億級軍民融合高技術產業。

在科技城集中發展區建設和園區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一是加快建設科技城集中發展區。綿陽將堅持把集中發展區作為中國科技城超常發展的核心載體,啟動編制新一輪發展規劃,按照“項目引領、產城並進、全面提速”的要求,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建設均保持每年投資100億元以上,加快建設“生態至美、科技至偉”的科技新區、產業新區和城市新區。二是著力推進產業園區發展。按照“區域集中、產業集群、開發集約”要求,大力實施“園區千百億工程”,支持園區擴能升級,促進專業化、特色化、高端化發展。力爭到2020年,科技城園區工業經濟佔全市工業經濟比重達到85%以上。(本網綿陽熱線:0816-22613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