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新風尚之全民刷館,令人驚艷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之珍藏

旅遊新風尚之全民刷館,令人驚豔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之珍藏

鎮館之寶-獸首琉璃杯,這張照片是二喬的得意之作

尋覓著獸首琉璃杯的大名,二喬趁著去西安旅遊之際,拜訪了陝西省歷史博物館。------- 題記


陝西曆史博物館,不虧為中國第一座大型的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裡面的珍藏真是讓人流連忘返,不瞞你說,二喬我在博物館裡逛了一天,那些寶貝們實在是太迷人了。

陝西曆史博物館概況

陝西曆史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大雁塔西北側,是我國首批4A級旅遊景點,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館藏文物171.795萬件(組),其中,一級文物762件(組),國寶級文物18件(組),其中2件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旅遊新風尚之全民刷館,令人驚豔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之珍藏

場館大門,建築的外觀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

  • 陝西曆史博物館前身為1944年6月成立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1950年改稱西北歷史陳列館,1952年改稱西北歷史博物館,1955年6月改稱陝西省博物館。
  • 1983年,在現址籌建新館,1986年夏破土動工,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開放,並定名現名 。
  • 200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09年被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
  • 2016年,被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評選入“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
  • 2017年12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

旅遊新風尚之全民刷館,令人驚豔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之珍藏

館區佔地 6.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56萬平方米,文物庫區面積8千平方米,展廳面積1.1萬平方米。

館藏文物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

大唐遺寶展

1970年10月,西安南郊的何家村唐長安城興化坊所在地,基建施工時窖藏出土了兩個陶甕和一個提樑罐,1000多件深埋地下上千年的金銀器、玉器、貴重藥物、中外錢幣、銅器展露“真容”。

旅遊新風尚之全民刷館,令人驚豔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之珍藏

唐代是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時代,而金銀器、玉器又是唐代工藝美術的代表,盛唐時期的何家村窖藏可稱得上“皇冠上的明珠”,也有專家稱其為“何家村遺寶”、“大唐遺寶”,它與西方著名的考古發現“阿姆河遺寶”相對應,成為20世紀中國重大考古發現

旅遊新風尚之全民刷館,令人驚豔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之珍藏

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在陝西曆史博物館西廳已展陳6年,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260萬遊客。珍品展示區是展覽最重要的部分,展示何家村出土玉器、寶石等器物30餘件組,包括陝西曆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獸首瑪瑙杯

同時還展出了窖藏出土金、銀、銅幣466枚,時代上迄戰國,下至唐代。還有日本銀幣、波斯薩珊銀幣和東羅馬金幣,時代跨度千餘年。據陳列人員介紹,這些出土文物價值估算為3830萬錢,相當於150萬男丁一年向唐政府繳納的租粟。

鎮館之寶

鎮館之寶就是前文提到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中的18件(組) 國寶級文物,其中2件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其中獸首琉璃杯和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就是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鎮館之寶中的寶

旅遊新風尚之全民刷館,令人驚豔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之珍藏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1、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陝西曆史博物館中鎮館之寶中的寶貝,從不出境展出。

銀壺的造型採用了北方遊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和馬鐙的綜合形狀。在壺身的兩面,以模壓的手法各捶出一匹翹首鼓尾、銜杯匐拜的舞馬。

銀壺上的馬為舞馬,它是一種經過專門訓練,表演馬舞的馬。提樑、蓋及舞馬紋飾均鎏金,燦燦金色與灼灼銀光交相輝映,色調分外和諧富麗。安史之亂以後,“舞馬”技藝逐漸失傳,僅以文字形式流傳於世。此壺被發現後,成為唯一能證明唐玄宗生日宴會上舞馬銜杯祝壽的實物資料。

旅遊新風尚之全民刷館,令人驚豔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之珍藏

2、鑲金獸首瑪瑙杯。陝西曆史博物館中鎮館之寶中的寶貝,從不出境展出。全世界僅此一件,價值連城!

旅遊新風尚之全民刷館,令人驚豔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之珍藏

獸首瑪瑙杯做工精湛,選用極為罕見的纏絲瑪瑙製成,材質紋理細膩,層次分明,光鮮潤澤。巧妙利用材料的自然紋理與形狀進行雕刻,依色取巧,隨形變化。器型彎曲富於變化,型似號角。前端碾琢成牛首形狀,獸眼圓睜,炯炯有神。

獸角為螺狀,長長的雙角彎曲著伸向杯口兩側。獸耳高高豎起,微微內收。獸嘴鑲金,畫龍點睛,既突出了整體造形的完美,又增添了瑪瑙杯的身價。

旅遊新風尚之全民刷館,令人驚豔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之珍藏

旅遊新風尚之全民刷館,令人驚豔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之珍藏

3、鴛鴦蓮瓣紋金碗,唐代,共出兩件,代表了盛唐時期我國北方金銀器製作的高度成就。

碗錘擊成型,器身滿飾珍珠地紋,腹部捶出雙層仰蓮瓣,上層蓮瓣中分別鏨鴛鴦、鸚鵡、鴻雁、鸛翎、鹿、狐、獐、兔、鴨等珍禽異獸;下層蓮瓣內刻忍冬花草。

碗內底刻寶相花,圈足飾方勝紋一週,內刻鼓翼雲端的飛鳥一隻及流雲數朵,底沿以小聯珠綴成,製作精妙絕倫,富麗堂皇。

旅遊新風尚之全民刷館,令人驚豔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之珍藏

旅遊新風尚之全民刷館,令人驚豔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之珍藏

4、唐三彩駱駝載樂俑為唐朝的文物,1959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造型新穎浪漫。

駝背部架一平臺,鋪方格紋長毯,上有樂舞俑8個,7男樂俑1女舞俑。樂俑環坐平臺四周,分別執笛、箜篌、琵琶、笙、簫、拍板、排簫7種樂器,在全神貫注地演奏,女舞俑婷婷玉立於7個樂俑中間,輕拂長袖,邊歌邊舞。

這組樂舞俑是典型的盛唐時期的作品,舞樂者均穿著漢族衣冠,使用的卻大都是從西域傳入的樂器,表現的是流行於開元、天寶時期的“胡部新聲”即胡漢文化融合後的新舞樂。釉色鮮明亮麗,協調自然,堪稱唐三彩中的極品。

旅遊新風尚之全民刷館,令人驚豔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之珍藏

旅遊新風尚之全民刷館,令人驚豔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之珍藏

5、鎏金銀竹節銅燻爐,銅爐系博山爐形式。

由爐體、長柄、底座分鑄鉚合而成,通體鎏金鋈銀,精雕細鏤,是一件至為罕見的藝術精品。

爐口外側和圈足外側刻有銘文,記其原為未央宮物,後歸陽信家,應是漢武帝賜給陽信長公主及其丈夫大將軍衛青的賞物。

旅遊新風尚之全民刷館,令人驚豔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之珍藏

6、皇后之璽玉印為西漢時期的文物,1968年發現於陝西省咸陽市韓家灣狼家溝村。

枚玉璽玉質之精美,螭虎造型之生動,璽文字體之規整大氣,雕琢技法之嫻熟,都是罕見的。

因出土地點距漢高祖和呂皇后合葬的長陵約1公里,推測為呂皇后呂雉之物,是漢代皇后璽的唯一實物資料,彌足珍貴。迄今為止,皇后之璽仍是我們發現的兩漢時期等級最高、且唯一的一枚帝后玉璽,屬於國家級文物。

旅遊新風尚之全民刷館,令人驚豔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之珍藏

7、宮女圖,1960年陝西乾縣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繪於墓前室東壁南側,共9人。

為首一人頭梳單刀半翻髻,目視前圓,雙臂交又於腹前,挺胸起步前行,姿容華貴高雅。其後一人頭梳螺髻,回頭似在向其他人吩咐事情。

其餘7位宮女頭梳半翻髻、螺髻或雙螺髻,手中辨別持有獨臺、團扇、如意、圓盒、高足杯、拂塵、包袱等物,側身緩行。

其中除2位著男式袍衫外,其它7位皆著窄袖袒胸短襦,肩披絲帛,下穿紅、黃、綠等色曳地長裙,腳著如意雲頭履,畫面形象生動,似是侍寢的圖景。

旅遊新風尚之全民刷館,令人驚豔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之珍藏

旅遊新風尚之全民刷館,令人驚豔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之珍藏

8、鸚鵡紋提樑銀罐,是迄今已知唐代銀罐中最大氣和精美的一件。

銀罐上鏨刻的鸚鵡振翅欲飛,鮮活而豐滿,恰好與圓渾的外型,飽滿的團花相配,給人以富貴喜慶的感覺。

旅遊新風尚之全民刷館,令人驚豔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之珍藏

9、黑釉油滴碗,陝西渭南出土。高8.5,口徑30,底徑10.6釐米。

油滴,是宋代黑釉瓷的特殊品種之一,特點是在烏黑的釉面上呈現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圓點,狀如夜空的星辰,又似一滴滴晶瑩的油珠,十分美麗。油滴釉碗出土較多,但如此大口徑的油滴碗國內罕見,這件是迄今所見同類器物中體量最大的一件。


旅遊新風尚之全民刷館,令人驚豔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之珍藏

由於篇幅太長,這一次的陝西曆史博物館介紹就到這裡啦~~~

這裡的珍藏和歷史故事真的豐富多彩,建議大家閒暇時間,可以親自來走一趟,聽一聽過去的故事,看一看過去的時光,在這裡,恍惚可以跨越時間的長河,讓我們穿越時空,交織過往!

相信你們肯定也跟二喬一樣,對這裡神之嚮往,流連忘返!

旅遊新風尚之全民刷館,令人驚豔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之珍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