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演員,被譽爲「秦腔一枝梅」 的李梅

李梅,1969年6月16日出生於陝西西安,國家一級演員、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 、陝西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主工正旦、小旦,諳熟秦腔、眉戶、碗碗腔,能文能武,是秦腔劇種的標誌性人物之一。

1996年憑藉眉戶現代戲《留下真情》榮獲第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1997年被陝西省政府授予“青年表演藝術家”稱號 。2000年憑藉眉戶現代戲《遲開的玫瑰》中喬雪梅一角榮獲第九屆“文華獎”表演獎。2001年被評為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和“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2005年憑藉《遲開的玫瑰》與傳統秦腔《西湖遺恨》榮獲第十五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 。同年榮獲中國“秦腔四大名旦”之首。2006年被評為"陝西省行業領軍人物”。2007年被評為第七屆“三秦巾幗十傑”和 “三八紅旗手” 併名居榜首。2010年憑藉秦腔現代戲《大樹西遷》中孟冰茜一角分別獲得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 ;第二十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 。同年被陝西省婦聯評為“百年三八傑出女性”。2011年喬雪梅一角再次榮獲第二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2012年被陝西省婦聯評為“三秦文化優秀女性”。她是西北唯一一位二度“梅花獎”、二度“文華獎”和二度“白玉蘭戲劇獎”的共同獲得者,被譽為“秦腔一枝梅” 。

2015年,李梅被陝西省省委組織部任命為“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以及“西安交大戲劇學院院長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國家一級演員,被譽為“秦腔一枝梅” 的李梅

李梅

李梅,出生在陝西西安,自小能歌善舞,對錶演藝術非常感興趣。1980年,11歲的李梅考入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演員訓練班之初;12歲初次登臺在《三對面》中飾演銀屏公主一角;13歲就站上了舞臺中央;14歲成為《楊七娘》戲中主要角色;15歲主演《楊七娘》一角;16歲演出了秦腔《遊西湖》中的“鬼怨”一折,躍上了戲曲藝術征程的第一級臺階 。

學藝七年,系統地學習了唱腔藝術,表演程式,基本要領,把子、腿功、技巧、圓場等步驟均在其列。主攻花旦、小旦兼刀馬旦,李梅在這七年的學習生涯中,硬是練出一身文武兼備的紮實基本功,這為她以後的藝術之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87年,李梅在表演訓練班因擅長演古裝戲並且能文能武,還塑造過許多性格迥異的藝術形象。所以畢業後留在了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擔任演員 。

演藝經歷

1990年,李梅隨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參加全國戲曲現代戲交流演出,並獲得優秀獎。1994年,李梅赴京參加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戲曲特技展播演出。同年,赴雲南、蘭州等地參加“西北薈萃” 戲曲演出 。

1995年,李梅參加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應邀的赴荷蘭國家大劇院建院十週年紀念活動,活動中李梅主演了傳統秦腔《西湖遺恨》,在戲中飾演主角李慧娘;同年參加了全國戲曲現代戲交流演出 。

國家一級演員,被譽為“秦腔一枝梅” 的李梅

吹火

1996年, 李梅主演了眉戶現代戲《留下真情》,在戲中扮演主角劉姐;榮獲第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最佳表演獎 。同年,出演了秦腔歷史劇《蔡倫》,戲中飾演蔡倫的妻子苦荷一角,獲全國梆子戲新劇目交流演出優秀表演獎;同時被陝西人民廣播電臺評為“十大新聞人物”;陝西省“新百名秦腔演員優秀唱段”評選活動特等獎;中國戲劇“金三角”表演一等獎;陝西省第一屆藝術節表演一等獎 。

1997年,李梅在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中獲“春蘭杯”三等獎;同年,被陝西省文化廳、省文聯、省劇協授予“青年表演藝術家”稱號 。1998年,李梅與趙季平一起榮獲文化部頒發的“突出貢獻專家獎”,在陝西戲曲界她是惟一獲此殊榮者 [12] 。

1999年,李梅參與了作家陳彥編寫的大型眉戶現代戲《遲開的玫瑰》的排演,在劇中扮演主角喬雪梅;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劇組參加在德國舉行的國際藝術節,李梅主演傳統秦腔《楊七娘》,在戲中扮演主角楊七娘 。

2000年,李梅憑藉眉戶現代戲《遲開的玫瑰》中喬雪梅一角,榮獲第九屆戲劇文華獎的表演獎 。2001年,貴州茅臺酒廠投資60萬元,支持李梅舉辦了三場“李梅從藝二十年專場演出”(茅臺之春)演唱會 ;被陝西省文化廳、省文聯、省劇協聯合授予“青年表演藝術家”稱號;被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省精神文明辦授予“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以及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 。2002年,李梅與李娟以及張蓓、任小蕾、李君梅等“五朵金花”一起出演大型秦腔戲《王寶釧》,劇中她們五人飾演了不同風格的“王寶釧” 。

2004年,李梅參加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節比賽,主演了傳統秦腔《西湖遺恨》和眉戶現代戲《遲開的玫瑰》。憑藉兩部戲中李慧娘與喬雪梅的角色榮獲第15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 。2005年,她參加了陝西電視臺等西北五省區十家強勢媒體聯手打造的“中國秦腔四大名旦爭霸戰”並獲“秦腔四大名旦”之首,被專家點評為“最佳實力獎” 。2006年,她被評為"陝西省行業領軍人物” 。

2007年,李梅參與了慶祝建軍80週年“2007和諧發展·軍民共建新陝西”的戲曲綜合演唱會,演唱了眉戶戲《遲開的玫瑰》選段。同年,作為在工作崗位上做出了突出貢獻的女性,李梅被評為陝西省第七屆“三秦巾幗十傑”並授予“三八紅旗手” 稱號名居榜首 。2008年,李梅出演秦腔現代戲《大樹西遷》 ;出演秦腔交響詩畫《夢迴長安》第四樂章《楊貴妃》 。2009年,她主演了秦腔歷史劇《蘇若蘭》,劇中飾演蘇若蘭一角 ,並獲得了“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

國家一級演員,被譽為“秦腔一枝梅” 的李梅

李梅劇照

2010年,李梅參與了第五屆中國秦腔藝術節的活動;活動中“陝西李梅文化藝術發展中心”在西安曲江新區正式成立。這是陝西省乃至西北地區唯一一個以藝術家個人名字命名的文化藝術實體 。李梅與張濤、惠敏麗合作,主演了由方軍執導,鄧火林編劇,西安曲江影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出品的秦腔音樂藝術電影的《寒窯記》,片中李梅飾演王寶釧一角。8月14日,她出席了《寒窯記》在西安市李家村萬達影城舉行了劇組見面會,該影片在西安11家影院上映 。同年,她主演了秦腔現代戲《大樹西遷》中的孟冰茜一角 ,分別獲得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獎”表演獎和第二十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 。

2011年,李梅憑藉眉戶現代戲《遲開的玫瑰》中喬雪梅一角,榮獲第二十五屆戲劇梅花獎,成為戲劇“二度梅”獲得者 。同年9月,成功舉行了由陝西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陝西李梅文化藝術發展中心聯合主辦的“李梅從藝30年紀念演出”系列活動,分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新聞發佈會、北京長安大戲院演出了代表劇目之一《大樹西遷》和新編秦腔歷史劇《蘇若蘭》 ,並在中國文聯大樓戲劇家協會舉行了專家研討會 。

2012年4月15日,李梅出席了國家財政部、中國文聯、中國劇協“五部中國優秀戲劇電影”拍攝序列的國家精品劇目——秦腔現代戲《大樹西遷》在西部電影集團正式舉行的開機儀式 。該片是戲曲劇目改編的同名戲曲電影,由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推出,國家一級編劇陳彥創作,西部電影集團導演強小陸執導,李梅飾演片中女主角孟冰茜 。同年,李梅被陝西省婦聯評為“三秦文化優秀女性” ;被多家媒體評為"陝西最具文化影響力人物”;秦腔“十佳青年演員” 。2014年,李梅接受了人民網陝西頻道對“全國人大代表”的採訪,作為秦腔劇種的標誌性人物並錄製了視頻專訪 。

2015年,李梅出演了傳統秦腔《再續紅梅緣》,該劇借鑑了京劇《遊西湖》、川劇《紅梅記》、越劇《李慧娘》和粵劇《再世紅梅記》等不同劇種的精華部分,保留了秦腔《遊西湖》中《鬼怨·殺生》的經典橋段及“吹火”絕技,並在劇中跨行當分飾青衣、花旦兩個角色 。之後她做客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知·行”演播室,拍攝了標題“一帶一路”的節目專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