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丨第十六屆「葉聖陶杯」作文大賽決賽題目及特等獎作品選

2018年7月28日,第十六屆“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現場決賽、頒獎典禮暨文學特長生夏令營活動在京成功舉辦。決賽評出了本屆“全國十佳小作家”和特等獎、一等獎等獎項。

現場決賽題目

決賽為現場作文,題目二選一。

1、 以“彆著急”為題(或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2、 一般人都覺得,癖和痴都是性格上的毛病,可是明人張岱卻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痴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 大致意思是:不能和沒有任何癖好(毛病)的人交往,因為其沒有深沉的感情;不能和沒有半點傻氣的人交往,因為其缺少純真的氣質。對此,你怎麼看?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因為“癖”或“痴”而顯得有趣、“可交”的人?請據此寫一篇作文。

題目一官方解析

所有的好文章都來自於對於生活的敏銳觀察與體驗。從自己的切身感受出發,選準一個角度,真實地再現生活,就能寫出鮮活的好文章。

這個題目,我們主要的意圖是用一句勸慰的話語作為引子,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生活中那些讓人感動的時刻,說這話的人是誰?對誰說?在什麼樣的情景下說?而且如果是印象深刻的話語,一般會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事件本身特別重要、過程特別複雜,這句話在關鍵時刻起到了好的效果;一種是這句話在不同的場景中經常被提到,展示了說話人的一貫的性格、情感。這樣的兩種情況下,文章都不難構思。

就這句話本身來說,也可以引發不同的思考,除了日常的勸慰用語之外,我們還可以理解成對生活的思考與感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表現得過於急躁,急於發展,急於成功,急於成長,急於戀愛,急於享受,這樣的急躁,導致了社會生活中很多違背規律、拔苗助長的事情出現。如果學生能對此作出闡釋,當然也可以寫出立意深刻的好文章。

題目二官方解析

設計這個題目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人物,注意發現、表現人物性格、行為中“有趣”的地方。很多老師在教學生寫作文的時候,都會強調錶現人物的個性,但什麼是真正的個性呢?為什麼要寫個性呢?怎樣才能寫出人物的個性呢?這些問題似乎都可以用張岱的這幾句話來回答。所謂個性,其實常常表現為各種與道德價值無關的“毛病”——癖與痴。癖與痴本來都是構成生活之趣味和意義的基本元素,如《世說新語》中就記錄了很多有各種怪癖與痴傻性格的人物(如喜好驢鳴的王粲,喜歡打鐵的嵇康,口不言錢的王衍,寫經換鵝的王羲之等等,而顧愷之的三絕除了書絕、畫絕之外,就是痴絕。這些癖與痴,對於他們的道德品格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卻使他們的個性帶有了別樣的色彩與趣味,使他們的生活具有了審美的價值。

現實生活中,也常常會遇到一些看起來冒著傻氣有這樣那樣的“毛病”的人,但這些如果不牽扯道德行為,也同樣會使人物具有可愛的趣味。這個題目就是讓學生學會發現、描寫人物身上獨特的個性,描寫個性,不一定為了什麼高大深刻的主題,而只是為了表現一個鮮活的人。

特等獎作品選

關注丨第十六屆“葉聖陶杯”作文大賽決賽題目及特等獎作品選

關注丨第十六屆“葉聖陶杯”作文大賽決賽題目及特等獎作品選

彆著急

河南省開封高級中學高二 張桐語

近來發覺你與往常有些不同了。小心翼翼地詢問,你明顯不願多說。昨天,我接到你班主任老師的電話,匆匆趕到學校,看見你和一個男孩子並肩站著,目光躲閃而倔強。直到那一刻,我才恍然明白了你變化的緣由。你不太敢看我,怕我生氣。媽媽沒有生氣,只是覺得心疼。

我明白,愛情是極富吸引力的,它意味著從此你將不再孤單,有一個人能與你共歷風雨。可是這種吸引力,並不都能成為佳話。我不說:“你還小,應該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或者 “小小年紀不學好”,像無數的家長一樣,斥責他們的孩子做錯了事。我心裡清楚,十七歲的你並不是幼稚的孩童,你已經能夠獨立地思考與判斷。然而我還是擔心,擔心你的選擇不夠冷靜慎重,擔心你過早地承受不該有的傷害。

你曾說過你喜歡林徽因,覺得她是最有才氣的女建築學家,那你可曾聽過這一段往事? 林徽因是徐志摩一生的白月光。她十六歲時,年輕的徐志摩曾向她表達過愛慕之情,有人評論說,這場情事本就只與男方有關;也有人說,他二人曾兩情相悅過。無論有沒有動心,十六歲的林微因當時作出了怎樣的回應呢?她說:“原諒我的怯懦,我還是個未成年的少女,我不敢將自己投身於危險的旋渦中,迎來世人的誤解和指責,社會的喧囂和誹難。”她無疑是一個聰明的女子,聰明而冷靜。

十七歲,路還長。你的閱歷,還不足以告訴你什麼是對的時間、什麼是對的人、什麼是愛情。

乾隆是史載詩作最多的古人,什麼小事都能寫一首詩來記錄,因此千百首詩作中,大多並無高妙的文采。可這其中有一百多首,篇篇動人,字字真情,那便是他寫來悼念皇后的。皇后病逝後,乾隆的精神狀況就不太穩定,幾位朝臣也因為沒有第一時間真誠哀悼而被削職。乾隆命人將皇后生病時的所乘之船運送過來,因船巨大而險些拆毀城牆。但凡遇到一點什麼事 ,他都要向皇后的牌位講述。七十多歲時他去祭奠皇后說道:大家都說我會長命百歲,可是我不想活那麼久,我想早點去見你。我的女兒,這就是愛情。

文獻皇后獨孤伽羅,生前與隋文席誕育十個兒女,帝后情深。死後隋文席親自送葬,並建造盛大廟宇為其祈福。隋文席臨終前,最後一個心願是,與愛妻“魂其有知,當地下相會”。這就是愛情。

我的女兒,你還年輕,你有權利做自己喜歡的事,有權利去勇敢追逐你的詩和遠方,而不是過早地受到感情的束縛,體嚐到這個年紀本不該有的煩惱。你嚮往那些刻苦骨銘心的故事,可是你遇見的也許不叫愛。年輕的心衝動而急躁,小小的好感和喜歡一點就著,轟轟烈烈。親愛的,那不叫愛。愛是溫柔和包容,愛是習慣。

總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人,你們無需言語,便知曉彼此心中所想,他願為你變得體貼溫和,你願為他變得心地柔軟。那時的你,一定有自己的事業,生活平淡,卻總有新鮮。

當你成為你最喜歡的自己時,才會遇見最好的人,在森林、沙漠、 世界盡頭的景中,在草原、海邊、清晨大霧的衚衕。

會有那麼一天的,親愛的,彆著急。

【獲獎理由】

這篇文章以一個母親的口吻寫給早戀的女兒。告訴女孩兒,什麼是真正的愛情,如何看待青春期的愛情。真正的愛情不是衝動的喜歡,而是長久的“溫柔和包容,是習慣”,告訴孩子,面對所謂的愛情,彆著急。看得出來,對於愛情,對於人生,作者有著超出一般中學生的認識,所以雖然選取了一個成年人的視角來表述,也絲毫不顯得造作,語氣舒徐自如,張弛有度,既文采斐然,又懇切坦誠。即使在閱歷豐富的成人之中,這樣的作品也不可多得。更何況是在短短的兩小時的考場之中。

關注丨第十六屆“葉聖陶杯”作文大賽決賽題目及特等獎作品選

關注丨第十六屆“葉聖陶杯”作文大賽決賽題目及特等獎作品選

彆著急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學高二 劉施語

親愛的母親:

您好!自小您懷我開始,您就暗暗發誓要將我培養成一個成功的人。於是我還在您肚子裡時,您就躺在床上,放著莫扎特的音樂,據說那樣能使我更聰明。但女兒不爭氣,讓您著急了十七年。

自小起,我就是班上排座位永遠第一排,站隊伍永遠第一個的人,您便開始著急。當我11歲時,您又聽人說這個時候是長個最好的時間,如果不採取什麼辦法就沒機會了。於是您扯著我走到一個充滿著苦味的大房間,一個花白鬍子的老爺爺盯著我,回到家我便看見一碗黃棕色的湯,一喝完我便大哭,可眼淚並沒有打動您。一年過去了,我似乎還是最前邊的那個。您又把我帶到穿白大褂、戴白口罩的醫生面前,他拿出一個粗粗的注射器,笑眯眯地走來,但我覺得他像一個貪婪的怪獸,想一口吃了我。您還是沒有阻止他。

自小起,我就討厭語文。別人考100分,我拿看80分的卷子害怕地走回家。別人考90分時,我多麼想偷偷把70分的7改成9再給您簽字。當您看見那不完美的分數時,就腳一蹬,試著一甩,“明天送你去語文班。”於是,我每天寫著無聊的日記,我捧著所謂的經典打瞌睡。令我不解的是明明數學我考了100分,您卻報了奧數班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於是10歲的我學著12歲的知識。明明英語我考了98分,您又把我送進了英語班“以後英語很重要,多多益善。”一個週末,一天半的時間我往返於初習班之間,還剩半天完成學校的作業,這就是我的童年。

等我上了初中,終於擺脫了補習班的三座大山。不知哪天您聽說朋友家的小孩,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又心血來潮逼我去學樂器。您覺得拉小提琴的人大方優雅,梁祝的小提琴版又在您心頭縈繞。於是,我就拿起了琴,偏著頭開始了艱難的小提琴歲月。小提琴不像吉他,一段段的音節分明。它只有幾根弦而每個音具體的位置需要長久的練習與熟悉,對於一個初學者,不僅拉不出優美的聲音,還會製造出各種鬼哭狼嚎般的噪音。您一邊捂著耳呵斥我上課不認真,另一邊又不准我放棄。本就不喜歡的樂器又在您一聲聲責罵中成了煎熬。

媽媽,您知道嗎,初三那年我從小矮人一舉躍為班裡的白雪公主,成為第二高的女生。當年您的著急或許有用,但它們帶來的痛苦這遠比今日的高度多。而萬世萬物都有著某種規律,拔苗助長的教訓您應讀清楚。幸而女兒這根苗還沒讓您拔得過猛。

媽媽,您知道嗎,初二那年我偶然讀到您買的《讀者》,是它打開了我閱讀的大門。之後在《簡愛》中我感受到簡愛的堅定與反抗,在龍應臺的散文中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與親情的細緻……高中時,我第一次參加學校的作文比賽,並獲了一等獎。語文靠的不是一堂堂技法課,當你積累到一定程度,那朵花如期綻放花香自來。而您所做的超前教育在當時的我心中只是一個沉重的包袱,讓我成為一臺冰冷的機器。我卻失去了童年與小夥伴們搭積木玩遊戲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

媽媽您知道嗎,高一那年我看見朗朗在鋼琴上行雲流水般的表演,頓時陷入了清澈的琴聲中。我放下小提琴,坐在了鋼琴前。僅僅兩年,我順利過了鋼琴七級考試,成為學校鋼琴社一員。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您的著急讓我辜負了小提琴,也留下了一段痛苦的時光。

媽媽,今天的我是一個即將踏入高三征程的準高三生了。過去,為了我,您不知皺了多少次眉,掉了多少根發,急了多少次。我希望您能休息一下,不再為我的高三著急。我會在最後的一年,好好努力。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請您相信水到渠成,請您相信女兒一定行!

您的女兒

2018年7月26日

【獲獎理由】

這篇文章是一個女兒寫給媽媽的信,表現由於媽媽的著急和孩子的成長之間的矛盾,要說這樣的題材並不新鮮,但是本文卻從眾多同類題材的作品中脫穎而出,主要得益於其主題的深刻和結構的嚴整。文章主要寫了媽媽三個方面的“著急”,一個是急著讓孩子長個子,一個是急著讓孩子提高成績,一個是急著讓孩子學好一門樂器。但光著急是沒有用的,只是給孩子增加了很多苦惱和負擔,很多事情都有其內在的規律性:個子要等到青春期才能迅速長高,提高語文成績需要靠慢慢的閱讀積累,而學習藝術也要看孩子的潛質和愛好,只要遵循規律,循序漸進,不著急,也一定能成功。——這樣的思想,和具體的結構相對應,使整篇文章大為可觀。

關注丨第十六屆“葉聖陶杯”作文大賽決賽題目及特等獎作品選

關注丨第十六屆“葉聖陶杯”作文大賽決賽題目及特等獎作品選

且聽痴人笑中道來

山西省臨汾第一中學高一 李欣然

張岱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薩特有言:“人是一堆無用的熱情。”由此觀之,欲人之無癖也,難矣。家有父母,正是這般性情中人。

耽於光影的父親

父親是個與光影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人。如今上了年紀,性情時而乖戾,時而未免執拗,常氣得母親叉手立在迴廊盡頭,扔下潤衣盆,瞪著雙眼卻一句也說不出話。只留下父親靠在長廊另一端。和著母親手中甩下而紛飛的泡沫逆光看去,他細碎的影子模糊不請,兀自擺弄著相機,朝母親戲虐地微笑。

父親在大學裡教書,誨人不倦了大半生,深受人尊敬,桃李天下。如此風塵僕僕的教授形象,在我母親眼中,卻宛如一個永遠無法成長的稚童,尤其是他端起相機的時刻。始齔之年,步履蹣跚的我曾坐在大院裡,促著膝,枕在冰涼的石板桌上聽他講起他與手中這變幻莫測的“黑匣子”的故事。他說,年輕時喜愛攝影,總自己做好了片子賣給電視臺,也為此受到了不少人的賞識。他誇誇其談的曾經,都從未激起我幼小的心中任何的疑竇,在我眼中他是一位用手中的攝像機記錄下時光的匠人,滄海桑田,斗轉星移,萬變不變的事物都美人遲暮,唯有他,報著手中的“時光機”,立在那落滿淡色桂花碎的大院裡,眯著眼,向羊角辮,豁豁牙的我笑。

他曾是一剪短髮,一身白衫的少年,他扛著千鉤重的接影器械,跑通千山萬水,藏身湖邊拍驚鷺,駕舟池中攝睡蓮。那山河故人,那江川歲月,都曾是他藏匿懷中不忍捨棄的夢。父母,妻子勸他一心教書,莫恣意追夢亂生枝節,他不聽,只顧趁著年少輕狂,怒馬鮮衣,把這世界間的勝景,都編織進他小心翼翼的夢裡。可那一年,他的孩子降臨了。孩子在搖床裡無止息的啼哭聲和單純乾淨的眼睛,洗盡了他久久不放的鉛華。他開始奔波於人間塵世,哄著孩子哭了笑了,卻仍不忘將自己年輕時的夢,講給她聽,他又開始拉起女兒的小手,發給她一個在她身上略顯誇張沉重的相機,帶著她,尋回十年前那“斷了錢的風事”。

他說,他的夢,就是那一截掛在樹上的風箏。他清楚的知道它落在枝頭的哪一角,只是他再也觸碰不到,也追不回了。

別人說,他的夢,也是那一截斷了線的風箏,只是早被雨打風吹去,可他偏不聽勸,放下了近在眼前的蜜罐溫床,執意要冒著大雨去摘。

他們說,父親是個痴人,愛攝影,甚至勝過了愛自己;可父來說,他不痴。他愛的正是自己,

因為攝影早已成為了自己的一部分。

父親的一生中,是幸運的。有我相知,有光影相伴,有熱愛相隨,足矣。

鍾情于田園的母親

母親愛花,人盡皆知,揚名四方。大家都說,母親忙活半輩子,一半帶了孩子,一半種了花。

她說,她不會讓自己的孩子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堡裡。她要為我建一座花園;可我知道,縱使這花園為我而建,她自己又怎能不愛呢?

她從她的故鄉請人運來了十幾袋土,又用一塊一塊磚石自己壘起了苗圃,鋪上一層細沙,一層硅石又填上又松又厚的土。母親說,她們家的黃土養人,種瓜是瓜,種豆是豆,土裡有保佑我們的仙靈,吹一縷元氣在這些泥土裡,遠遠地運來,就能賜福她的孩子平安長大。

母親本生在富裕人家,衣食無憂,十指不染陽春水。聽她說來,自她幼時起她便偏愛土地,總不顧家人勸阻站在田隴上望著農家人幹活。她在那裡,學會了用稚嫩的雙手為細苗鬆土,學會了踮起腳尖兒摘樹腰上的露水,學會了挽起袖子為花蕾初綻的花朵傳粉。她有多麼熱愛農忙,熱愛植物,我深信不疑。

可誰又能想到,她同我父親一樣的,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師呢?她簡單地攏起長髮,牽著孩子的小手蹲在花園裡一忙便是一個下午,常常弄成一大一小兩張泥花臉,忍得鄰里人家忍俊不禁,甚而常常忙記同樣忙碌的丈夫,忘記了一家的晚飯,忘了自己還未換去沾染了泥土“胭脂” 的月白色長裙……她可以不顧一切,卻仍甘之如飴,仍樂此不疲。

也同樣有人說,母親是個痴人,她痴於那些花花葉葉,渾不似一位平日裡校園中的那位亭亭玉立的女教師,可母親知道,端莊大方的是她,可鐘意花草的更是她。她不痴不傻,她只是在堅持自己的夢。

時光老去,她仍是花叢中風姿綽約的少女。她會用水蔥似的指甲掐下一段細嫩透黃的新豆芽讓我嘗,那清甜的汁水在我的腦海中至今蕩氣迴腸。她會用一把亮閃閃的剪刀修去花叢中恣意生長的雜草,又憐愛地將那些無辜的小生命“安置”回泥土。她會拆下一叢沾著露水的月季,磨去了硬刺放在我的小手上。

她哪是痴人呢?她是一位遺世獨立的天使。

母親的一生,同樣是幸運的。寄情田野,忘身花叢,又投身青籠,足矣。

我的父母,都是它人眼中的痴人,他們不顧世俗揶揄的目光,牽著手,在自己的夢境中,望著生活的海洋,激起千層巨浪。

【獲獎理由】

這篇文章以身邊最熟悉人作為對象,表現了父母的“痴”。父親母親在自己本職工作之外,都有自己痴迷一生的業餘愛好,父親耽於攝影,母親鍾情于田園。作者用飽含感情的筆墨描述了他們對於自己鍾情之物的痴迷之狀,尤其雖在生活壓力之下仍不肯放棄的執著,讀來既有趣味,又充滿了生活氣息。這是本文最成功的地方。

文章的不足在於語言過於雕琢,顯得不夠自然樸實,不過在考場限時作文的情況下,倒也可以理解,畢竟真正的文學創作中,語言的修改常常是一個持續而耗時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