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大家解釋什麼是「去槓桿」?那麼爲什麼要「去槓桿」?

上個月,人民日報發報稱去槓桿初見成效,我國進入穩槓桿時代 !

那麼以前經常說“去槓桿”,究竟什麼是“去槓桿”?

用最通俗的話解釋,槓桿就是負債(借錢辦事),搞金融的為了讓它顯得高大上就叫“槓桿”,你可以這樣理解。

比如我買一套100萬元的房子,首付自己掏了30萬,剩下的70萬銀行幫我出,我就有了70萬元的負債(先不記利息),我用30萬撬動了100萬,這就叫做槓桿。

借債去擴充資產就是加槓桿,還錢減少負債就是去槓桿,而不管是加槓桿還是去槓桿都是發生在個人、企業和政府的身上。

1. 首先從個人角度來說

個人加槓桿最多的就是負債買房子,以一套200萬的房子為例,一個年薪5萬的人要買需要不吃不喝40年,所以實際上大部分人都是攢夠首付然後向銀行借錢來買房子,這樣就能提前居住。

2. 其次從企業角度來講

很多企業(比如房地產、鋼鐵、化工等)因為投資量較大,建設週期長回款慢,資金需求量大,這時就得向銀行借錢才能運作起來。

3. 最後從政府角度來講

政府修建基礎設施,修地鐵,修公路,建機場等等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撐,尤其是資金方面,單靠地方財政是不夠的,這時候只能向銀行借錢辦事。

不要看個人、企業和政府都要向銀行借錢,就顯得銀行有多高大上,其實銀行也要借錢,銀行通過放貸去賺錢,這時候就需要大量的資金,不夠的時候就同行業拆借,就是向其他金融機構借錢。

那麼為什麼要“去槓桿” ?

前面說過,槓桿就是借錢辦事,情況好的時候,資金回籠,大家都賺,情況不好的時候,借的錢一分還不上,出現大量壞賬,使得很多金融機構負債累累,同時利用高槓杆擴大生產規模,生產出來的東西超過人們所需要的,就會導致產能過剩,資源浪費。

貸款沒關係,關鍵是貸款之後做什麼,事實上大多數都去炒股,炒房,要麼就是搞高汙染高耗能的產業,沒有幾個人去發展高科技,去搞創新,社會產能結構也會失衡。同時想要搞創新,搞高科技的人貸不到錢,有多方面的問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背後就是高槓杆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我國這麼多年,一直在加槓桿,尤其是2008年以後,一直以高槓杆換取高增長的經濟增速,槓桿高到一定程度就會到風險不可控的地步,為了逐漸減少金融風險,讓經濟迴歸正常發展,必須要去槓桿。

那麼如何“去槓桿”呢 ?

第一,不要再貸款了(縮緊信貸)

第二,已經貸了款的趕緊還貸款(減少負債)

對於第一條,央媽縮緊信貸,監管部門加強各自管理部門的加槓桿審核,也就是說不符合資格的一律不放貸,符合資格的少放貸,知道你為什麼貸不出款了吧,市場上的錢少了,最近p2p就是這樣爆雷的;同時提高利率提高借債成本(比如,房貸首付上調,房貸利率上調等等,剛需族無辜躺槍)

對於第二條,一些產能過剩的企業,能倒閉的就倒閉,賣了機器設備趕緊還錢,短期內可以這樣,長期來說是不行的,根源在於多數國有企業管理模式存在諸多問題,行政化管理效益不高,缺少活力,一直有加槓桿的衝動,國企還需要不斷改革,金融體制也在改革,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銀行的大部分貸款都放給了國企和央企。

去槓桿,就像一個盲人在做飯,一不小心就會燙傷自己,也可能割到自己……不可操之過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