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政|政治生態的「七看」「七著力」

为政|政治生态的“七看”“七着力”

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我們~

为政|政治生态的“七看”“七着力”

與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相比,一些地方或單位的政治生態淨化、修復和重建,還需要付出更為艱苦的努力。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的“七個有之”問題還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結合自己從事紀檢監察工作和巡視工作的實踐,深切體會到要從七個方面“看”政治生態,著力在七個方面“建”良好的政治生態。

  • 一是看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一個地方(單位)的貫徹落實情況,著力確保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這是對中央的政治忠誠度問題,是重大黨性原則問題。十八大以來,只要把黨中央的精神結合當地的實際貫徹落實好了,地方政治生態就壞不到哪裡去。這裡講的貫徹落實,一方面要堅決和全面,要在各個方面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包括“五位一體”“四個全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十四個堅持”等。落實的重點,就是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另一方面要結合實際,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本地區、本部門工作的專題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

为政|政治生态的“七看”“七着力”

二是歷史、聯繫、發展、辯證地看一個地方(單位)的政治文化,著力抵制和反對封建腐朽庸俗的政治文化。“政治生態”不是一個孤立的概念,一定程度上是政治文化和人際關係。講政治就是講人民立場、講黨性原則。政治就是一種人心。人心齊,泰山移;心氣不暢,就會千異百樣。一些地方,在歷史上形成了這個“山頭”那個“山頭”,有這個“幫”那個“幫”、這個“派”那個“派”,有的地方是圈子文化、碼頭文化,等等。我們要上升到歷史政治文化的高度來加以分析研究。要看看這些山頭是否削平了,這個“幫”那個“派”的問題是解決了還是加劇了,地方(單位)的黨政“一把手”是否失去公正而陷入到這一邊或那一邊去了,離職的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是否還在干擾影響本地區本單位的重大事項決策或重要人事安排,是否存在“拜碼頭”的現象。把這些情況看清楚,採取針對性措施,堅決抵制和反對關係學、厚黑學、官場術以及圈子文化、碼頭文化等歪風邪氣,才能釐清政治關係,明辨政治是非,端正政治站位,政治生態才能夠一點一點地晴朗起來;才能構建昂揚向上的黨內政治文化氛圍,營造積極健康的政治生活環境;才能形成團結的、協調的、遵紀守法的、幹事創業的班子合力。

三是看一個地方(單位)“一把手”的政治修為,著力破解“一把手”監督難題。政治生態是上層建築,是領導幹部“關鍵少數”的政治關係及其狀況。要正反兩方面看,特別要深入地分析黨委“一把手”。黨委“一把手”是管黨治黨的第一責任人,負有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一把手”正,一個地方一個單位就歪不到哪裡去;“一把手”正,往往體現在把主要心思和精力花在加強黨的領導、強化黨的建設、著力全面從嚴治黨上,做到了管方向、管大局、管班子、抓落實,發揮了自身廉潔、民主集中、敢抓敢管、善抓善管的“頭雁效應”。從查處的不少違紀違法案件看,“一把手”耍兩面性、做兩面人,往往表現在口是心非,“表態嗓門高、落實行動差”。這樣,中央精神就被束之高閣,就容易形成“一霸手”“一言堂”,就容易形成地方的“土皇帝”,“七個有之”的系列問題就會接踵而來。“一把手”違法亂紀,是本地區、本單位政治生態的重大汙染源,就會對廣大幹部群眾造成極大的傷害,恢復起來就很難。為此,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破解‘一把手’監督難題”的要求,切實加強黨內監督,強化政治巡視巡察,找準病根病灶,針對性地予以防範和解決。

为政|政治生态的“七看”“七着力”

四是看一個地方(單位)的經濟,社會和事業發展,著力推動新發展理念的貫徹落實。經濟生態是政治生態的基礎,政治生態又反作用於經濟生態。一個地方或單位經濟、社會和事業發展得怎麼樣,通常可以看出這個地方或單位的政治生態。如果幾年下來,一個地方或單位經濟、社會和各項事業面貌依舊,甚至停滯不前,既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主要增長點,又沒有改革創新的新興點,也沒有打基礎、利長遠的發展點,人民群眾沒有獲得感,甚至百姓罵街、民怨載道,一般來講,這個地方或單位的政治生態已經出了問題,甚至出了大問題。大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關鍵在於把黨建設好,加強黨對經濟、社會和事業發展的領導,為與時俱進地推進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提供紀律保障,目的在於通過又好又快發展,讓人民過上美好幸福生活。

五是從社會生態看政治生態,著力用良好的黨風影響引導社會風氣、確保社會和諧穩定。社會生態是政治生態的晴雨表。政治生態好壞,重要的一環,是要看當前社會面上反映問題的“現實版”,把歷史與現實比較著、結合著看。

比如,一個地方群眾信訪問題積累多、群體性事件不斷,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案久拖不決,土地徵用、房屋拆遷、工程建設、礦產開發等領域群眾反映強烈,網絡熱點不斷,一般都是政治生態不好的集中反映。我們要從社會焦點熱點中發現問題、研究規律,通過有針對性地從根本上解決政治生態問題,才能確保社會面的和諧穩定。相反,一個地方的社會問題由亂到治,說明這個地方的黨委領導堅強有力,人民立場堅定有力,社會治理有章有法,黨風引領著社風民風,政治生態進入良性循環。

为政|政治生态的“七看”“七着力”
  • 六是看一個地方(單位)的選人用人情況,著力匡正選人用人風氣。吏治腐敗是最大的腐敗。用人生態是政治生態的重要“溼地”。一個地方(單位)公不公、正不正、廉不廉、實不實,很大程度表現在選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幹部上。選人用人是否公道正派、讓人信服,能否調動最大多數幹部的積極性、能動性,是一個地方(單位)政治生態可量化的重要方面。中央巡視工作中,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通過與上百名領導幹部逐一提問式地個別談話,並用累計統計的方法,使選人用人情況可量化,從中得出結論,論之有據。選人用人好則政治生態好,反之亦然。選人用人的主要責任在黨委“一把手”。從十八大以來中央查處的案件看,一旦黨委“一把手”的家裡成了“官帽批發市場”“權錢交易所”,這些情況就會擴散到各層級的幹部甚至社會面上去,政治生態就會出現惡性循環。紀檢監察機關和組織人事部門是選人用人的“左膀右臂”。組織人事部門要把好入口關,紀檢監察機關也要把好政治關、廉潔關、形象關,探索切實可行的措施,確保吏治清明。

  • 七是要把十八大以來查處的腐敗案件剖析開來看,著力吸取教訓、尋找規律,健全防範機制。紀檢工作歸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這裡的人是黨員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沒有什麼樣的“顯微鏡”“X光”可以一目瞭然地透視一個黨員幹部的政治忠誠度、透視一個地方的政治生態。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把十八大以來被查處的腐敗案件集合起來、“解剖麻雀”、剖析開來加以分析研究,尋找個中的深層次原因,看看案發地的政治生態是怎麼樣的,問題出在哪裡,從中吸取教訓、尋找規律,針對性地堵塞漏洞,健全防範機制。

(摘自《組工文萃》2018年第六期)

精彩回顧

为政|政治生态的“七看”“七着力”为政|政治生态的“七看”“七着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