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路上奔小康——我省健康扶貧工作綜述

青海新聞網訊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貧是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我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部署,將健康扶貧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緊緊圍繞“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目標,舉全系統之力,精準施策,精準推進,健康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重大成效,因病致貧返貧存量明顯減少,增量得到有效遏制。

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2016年的41.6萬人,減少到2017年的24.6萬人,減少了17萬人;同期因病致貧返貧人口由7.8萬人,減少到3.8萬人,減少了4萬人。群眾“看得起病”的保障水平明顯增強,“看得好病、看得上病”的可及性、可得性進一步提升,“少生病”的願景逐步顯現,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

●頂層設計,政策支撐,扶貧機制更加健全

青海省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因病致貧返貧率高,群眾疾病譜複雜。依照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健康扶貧有關意見、方案、政策,結合實際,注重政策措施體系設計,會同民政、人社、扶貧等部門制定印發了《青海省健康扶貧工程實施方案》《青海省健康扶貧工程“三個一批”行動實施方案》《青海省農牧區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實施方案》《青海省健康扶貧“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形成了以健康扶貧工程實施方案為總綱,其他政策為配套的“1+N”政策體系。全省衛生計生系統普遍建立了“一把手”負總責、月報和雙月通報、考核評價、宣傳鼓勵四項制度,用制度規範和強化健康扶貧工作。

省衛生計生委黨組將健康扶貧列為全省衛生計生三大重點任務之一,納入年度衛生計生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和黨組重點任務調度表,制定責任、任務、目標三清單,狠抓落實。實行雙月通報制和專項跟蹤督導制,組織開展了兩輪健康扶貧專項督導,39個貧困縣全覆蓋。依託考核評價制度,強化目標責任管理,壓實責任,通過“硬”指標,形成“硬”約束,確保任務、責任、人員、進度、時限“五落實”。強化宣傳鼓勵機制,將健康扶貧政策傳播與全民健康素養、康福家行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包蟲病預防宣傳、“三下鄉”活動緊密結合,有效傳播健康扶貧政策、防病知識,從源頭遏制因病致貧返貧,群眾的健康素養和意識得到提高,健康扶貧政策的知曉率達96%以上。

●壓實責任,補齊短板,推動攻堅任務壓茬進行

我省自覺樹立看齊意識,及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五次扶貧攻堅座談會精神,先後召開全省衛生計生系統脫貧攻堅推進會、大病專項救治啟動會、健康扶貧專題培訓班、現場觀摩推進會,分別從制度建設、政策解讀、任務落實、督查督導、經驗借鑑等方面,持續加力健康扶貧政策落地見效。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不鬆勁,緊盯政策落實和扶貧成效,狠抓問題整改,列出清單,限定時限,補齊短板,促進了提質增效,確保了任務落實。統籌“三下鄉”、聯點幫扶送溫暖、“兩節”扶貧慰問調研等活動,在全省持續開展健康扶貧暖心服務活動,去冬今春組建工作隊伍783支,累計義診和健康免費體檢5萬餘人次,救治了230名貧困大病患者,隨訪了1.3萬多名慢病患者,開展宣傳活動510場次,發放健康扶貧政策宣傳冊、健康知識宣傳摺頁30萬餘份,慰問金、藥品、慰問物資420萬餘元。

●一人一策,分類救治,“三個一批”顯成效

堅持以“三個一批”行動為主線,結合全省居民疾病譜,在國家確定的9種大病基礎上擴大到14種,以縣為單位,按照“一人一策”原則,實行掛圖銷號,分批分類救治,精準實施“大病集中救治”。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罹患14種大病2860人,已救治2370人,救治率82.87%。將簽約管理的慢性病病種擴大到25種,全力推進家庭醫生、駐村幹部或計生專幹“雙簽約”服務,家庭醫生與貧困患者簽訂慢病管理服務協議,發揮健康“守門人”作用,提供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約定的健康管理服務,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鄉村幹部與貧困患者簽訂醫療報銷服務協議,講清醫療報銷的相關政策及流程等,跟進服務,幫扶群眾足額、足項享受政策,發揮政策保障“引路人”的作用。織密織牢基本醫療、大病保險、民政救助、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四道保障線,凝聚合力推進重病兜底保障,健康扶貧補充保險制度逐步建立。省保監局、省扶貧開發局、省衛生計生委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做好保險業助推青海省脫貧攻堅工作的實施意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專設“健康保”,為9.3萬貧困人口提供了39.8億元的保險保障。面向患病貧困人口同步實行“六減四優先十覆蓋”政策,全省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累計讓利於民2.5億元,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逐步覆蓋貧困人口。2017年貧困人口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例接近90%,“看得起病”的保障水平明顯增強,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真幫實扶,提升能力,方便貧困群眾就醫

依託省際和省內幫扶,按照“什麼缺幫什麼、什麼弱扶什麼”的原則,採取駐點支援、團隊幫扶等形式,建立健全多層次、多渠道、全覆蓋的衛生對口幫扶機制,實現了83所州縣醫院、405所鄉鎮衛生院對口幫扶全覆蓋,各受援單位醫療技術水平、管理能力顯著提高。2017年脫貧摘帽縣均達到“三個一”目標,525個退出貧困村均建有標準化村衛生室。群眾“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可及性、可得性提升,縣域內就診率提高,群眾就醫成本得到降低。

●專病專防,治防並重,讓貧困群眾少生病

我省綜合施策全力推進包蟲病防治工作,全省累計篩查體檢466萬人,1.4萬名患者得到醫療救治,包蟲病患病率由2012年的0.63%下降至2017年的0.3%,流行態勢得到基本遏制。藉助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投入資金6697萬元,全面實施貧困地區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和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及兒童營養改善和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惠及面廣、效果好。

我省吹響健康扶貧三年攻堅“衝鋒號”

今年以來,我省健康扶貧工作不斷駛向“深水區”。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健康扶貧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省衛生計生委按照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要求,進一步細化實化今後三年健康扶貧任務目標,制定印發了《青海省健康扶貧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18—2020年)》,進一步壓實主體責任,逐級分解任務,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夯實健康扶貧基層基礎工作,確保打好打贏健康扶貧攻堅戰。

《方案》的總體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脫貧攻堅決策部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目標標準,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衛生健康服務薄弱環節,加大政策供給和投入支持力度,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防治結合、關口前移,堅決打贏健康扶貧攻堅戰,保障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任務目標以實施醫療託底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提升、大病和慢性病精準救治、重點傳染病和地方病綜合防控、婦幼健康和健康促進、深度貧困地區健康扶貧六大攻堅戰為重點,到2020年,基本醫保制度、託底保障政策、簽約服務管理、公共衛生服務對農牧區貧困人口實現全覆蓋,農牧區貧困人口自付醫療費用控制在可承受範圍內;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可及性明顯提升,農牧區貧困人口大病和長期慢性病得到及時有效治療,貧困地區艾滋病、結核病、包蟲病等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明顯加強,貧困地區群眾健康素養明顯提升。

在實施貧困人口醫療託底保障三年攻堅行動中——

我省將嚴格醫療費用管控。堅持保基本、兜底線原則,落實確定定點機構、確定診療方案、確定病種(組)收費標準等“三定”措施,規範農牧區貧困人口就醫秩序和醫療機構診療行為,嚴格控制農牧區貧困人口住院及門診醫療費用。

將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負擔控制在可承受範圍內。全面落實基本醫保個人繳費政府補貼政策,確保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對農牧區貧困人口實現全覆蓋。大病保險對農牧區貧困人口實施降低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和封頂線等傾斜精準支付政策。將符合條件的農牧區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城鄉醫療救助範圍,提高救助水平。充分發揮城鄉醫療救助制度託底保障功能,通過醫療救助,對農牧區貧困人口經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報銷後的個人自付醫療費用給予傾斜救助。

加強各項保障制度銜接。在省域範圍內,由定點醫療機構對農牧區貧困人口住院醫療費用實行“一站式”即時結算。全面落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先住院後結算”政策,各級醫療機構取消入院預付金,只需在出院時支付自付醫療費用。

在實施貧困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提升三年攻堅行動中——

按照“填平補齊”原則,依託國家全民健康保障工程,重點加強貧困地區未達標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確保每個縣(市)建好1—2所縣級公立醫院(含中醫院)和婦幼保健院。

通過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訂單定向免費培養等多種途徑,加大貧困地區全科醫生培養力度,為貧困地區每年免費培養高職(專科)醫學生,補充到貧困地區村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

在貧困地區群眾急需、醫療機構緊缺、幫扶可見效果的專科領域重點發力,幫助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做好組團式幫扶,進一步強化對口幫扶形式向精準幫扶轉變,範圍向深度貧困縣鄉轉變,方式向組團式幫扶轉變,切實做到對口幫扶與健康扶貧“三個一批”相結合,與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相結合,與醫聯(共)體建設相結合,著力提升深度貧困縣、鄉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質量。

推進遠程醫療服務覆蓋全省所有醫療聯合體和縣級醫院,並逐步向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延伸,實現醫療資源上下貫通、信息互通共享、業務高效協同,便捷開展預約診療、雙向轉診、遠程醫療等服務。實施“互聯網+健康扶貧”應用試點項目並逐步推廣,為貧困人口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預防、慢病管理、分級診療、康復指導等全方位全週期的衛生健康服務。

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發揮醫保資金的紐帶作用,通過總額預付等形式,探索實施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縣鄉村一體化管理,構建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

充分發揮中藏醫藥在保障貧困地區各族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實施州縣級中藏醫醫院重點專科建設、基層名老中藏醫工作室建設、現代診療設備配備項目,發揮中藏醫藥特色優勢,加強專科內涵建設,整理傳承基層名老中藏醫學術經驗,增強中藏醫院現代科技成果運用能力,進一步提升基層中藏醫藥服務能力。

在實施貧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精準救治三年攻堅行動中——

組織動員省、市、縣、鄉四級醫療衛生資源,開展大病主動篩查,建立大病篩查救治管理數據庫,及時更新補充新發病例,消減治癒病例,實現大病救治管理數據庫的動態管理。全面落實定臨床路徑、定定點醫院、定單病種費用、定報銷比例和加強責任落實、加強質量管理“四定兩加強”措施,對大病患者進行集中救治。

啟動全省患慢性病貧困人口免費健康體檢工作,進一步核實核准農牧區貧困人口中的慢病患者。落實農牧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雙簽約”服務制度,確保有1名家庭醫生簽約提供醫療服務,有1名鄉村幹部簽約提供健康扶貧政策宣講和醫保報銷、大病保險、民政救助等代報代辦服務,做到簽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實現農牧區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患慢性病貧困患者簽約服務管理全覆蓋。

在實施貧困地區重點傳染病、地方病綜合防控三年攻堅行動中——

全面落實艾滋病免費篩查、治療、母嬰阻斷措施。組織實施機會性感染集中救治。

加強肺結核篩查工作,對貧困患者免費提供抗結核藥品,提高服藥依從性和治療成功率。將耐多藥結核病納入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範圍。

在包蟲病流行區開展包蟲病人群查病。對確診患者實施內科、外科治療。將包蟲病患者社區隨訪管理納入貧困人口簽約服務範圍,做好隨訪管理和藥物治療督導。到2020年,基本控制包蟲病流行,70%以上的流行縣人群包蟲病患病率控制在1%以下。

將符合建檔立卡條件的地方病病人全部納入大病集中救治範圍,實施分類救治。

開展農牧區飲水水質改善提升促進行動,加強農牧區飲水安全工程水質衛生監測,精準識別農牧區貧困地區存在飲水問題,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引導居民健康飲水。

在實施貧困地區婦幼健康和健康促進三年攻堅行動中——

將農牧區婦女宮頸癌、乳腺癌篩查項目和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擴大到所有貧困縣。

深入開展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針對貧困家庭出生缺陷患兒實施出生缺陷救助項目。

針對貧困地區主要健康問題,制定實施健康教育計劃。針對重點人群、重點疾病、主要健康問題和健康危險因素開展健康教育,統籌推進健康城市、健康(促進)縣區、衛生縣城(鄉鎮)、健康鄉村等區域健康促進工作,不斷改善貧困地區環境衛生,提高群眾健康水平。

堅持“預防為主”方針,抓好“精神脫貧”試點地區工作,深度開展健康知識傳播,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倡導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有效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增量,促進民族地區穩步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