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路過廣州的變成留在廣州,你還在駐足觀望嗎?

海外人才歷來是中國變革的重要助力,從辛亥革命、北伐戰爭到聯美抗日、改革開放,莫不如此。“入世”16年後,中國對外開放又處在十字路口。雖說“海歸”中湧現出 “螞蟻金服”井賢棟、“攜程”梁建章、“滴滴”柳青等傑出代表,但還是有不少海外人才在駐足觀望,他們在等待什麼?

把路過廣州的變成留在廣州,你還在駐足觀望嗎?

一種說法是,我國60%以上的留學歸國人員從事著基礎崗位,對工資並不滿意。調查顯示,具有博士學位的“海歸”月薪主要集中在人民幣5000—10000元,而近5成碩士“海歸”月薪不足5000元。這可能與他們眷戀“家鄉”的環境,未能待在全球化崗位更多的國內一線城市有關。

把路過廣州的變成留在廣州,你還在駐足觀望嗎?

據統計,目前“海歸”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只有一半左右,而對照北京和上海的經濟規模,可以發現廣州在吸引“海歸”方面的潛力很大。廣州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新生物工程/新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貿易零售業、服務業和高端裝備製造方面,都有成熟的配套基礎,也能提供業界可觀的薪資。而且,中國正處於人口遷移的第二個階段,即人口從農村和三四線城市,向一二線大都市圈及衛星城遷移,同時三四線人口面臨“遷入停滯”。由於大都市圈人口繼續增加,集聚效應會更加明顯,而依託“珠三角灣區”,又有著較低土地開發成本的廣州,其未來競爭優勢非常明顯。

把路過廣州的變成留在廣州,你還在駐足觀望嗎?

近十年來,廣州登記的留學歸國人員從不到2000人猛增到超過6萬人,但還是遠遠不夠。在廣州成為“一帶一路”樞紐城市後,無論是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還是央企、民企和地方國企,對海外人才的需求都在增加。在金融扶持方面,廣州將引入市場力量對“海交會”平臺落戶的人才項目,提供3年150億元規模的投融資支持。

把路過廣州的變成留在廣州,你還在駐足觀望嗎?

如果說,京滬的科技管理存在“重官名位,輕實際能力;重國有科研,輕民營科技”的傾向,那麼廣州的平民化、實用化風氣,正好可以克服上述弊端。這裡政府信息透明,民間沒有地域歧視。即便是那些沒有博士以上學位、年薪也不到50萬元的外籍華人,也可以在廣州找到尊嚴感,活得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