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誰是未來的核心樞紐

2017年3月5日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近年來,“灣區”概念逐漸在中國特別是珠三角流行起來,但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是頭一回。

粵港澳大灣區,誰是未來的核心樞紐

“灣區”概念的“拔高”,讓珠三角一些房產從業者聞風而動,紛紛藉著“灣區”概念推介樓盤。不過,它們很多都有點偏,位於各市的遠郊,有的甚至在互聯網衛星地圖上根本找不到。顯然,灣區概念並不是“中國式”的房地產概念。它是一個產業經濟的概念,也是一個人口的概念。從地理上講,“粵港澳大灣區”包括了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9市,它們都屬於廣東省;此外,還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這些城市共同形成了一個超級城市群。

粵港澳大灣區,誰是未來的核心樞紐

“粵港澳大灣區”的提出,不只是區域經濟整合將進入新階段,更標誌著這一區域將可能迎來新一輪的改革開放。公眾號“一城千尋”分析稱:這個城市群體之內,有著不同行政區劃、文化心理,更有著不同的經濟、金融體制,要形成真正的“灣區”,產生“灣區”應有的經濟合力和張力,絕非朝夕之功,還有很多的改革需要做。

粵港澳大灣區,誰是未來的核心樞紐

要讓“粵港澳”成為真正的“超級灣區”,關鍵是需要一個“樞紐”。這個“樞紐”不但要在經濟領域,而且要在文化等“軟性領域”,充當“灣區”的融合中樞,集聚和分發這一城市群的要素資源,最終推動區域經濟的新一輪崛起。香港作為內地與世界之間的橋樑,擔當內地跨境貿易、投融資和商務服務的平臺,曾在內地改革開放進程中發揮了獨特作用。在灣區城市群的建設中,香港有望繼續發揮內地與世界“超級聯繫人”的作用,進一步發揮香港的競爭優勢,提升在國際貿易和金融服務中的地位。

粵港澳大灣區,誰是未來的核心樞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