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民:東野一縱對遼瀋戰役的貢獻——紀念遼瀋戰役勝利70周年

早在1948年3月,東總就在哈爾濱召開了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指出我軍即將轉入戰略進攻,幹部戰士必須樹立為徹底解放東北、徹底解放全中國而戰鬥到底的思想。為此,部隊開展了“查思想、查鬥志、查成分,整頓思想、作風、紀律、團結、工作”的“三查五整”運動。

在整黨整軍的時期,東野一縱調整充實了各級領導班子,司令員李天佑,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梁必業,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曹裡懷,政治部副主任吳岱。一師師長江擁輝,政治委員黃玉昆,二師師長賀東生,政治委員王樹君,三師師長劉賢權,政治委員方國南。縱隊組成了炮兵團,轄日式150榴彈炮營、38式野炮營、日式90野炮營,劉準任團長,王安治任政治委員。全縱已擁有40476人,部隊武器大部分是美式的。

縱隊在長春周圍展開“大兵團集中作戰與攻堅戰”的軍事整訓,認真貫徹了中央關於集中統一思想,反對無政府、無紀律狀態問題的指示。9月上旬縱隊政治部召開政治工作會議,研究落實東總關於鞏固部隊的指示,重點在部隊中進行家庭利益與革命利益的教育,有效地穩定了思想,鞏固了部隊,《東北日報》介紹推廣了這個經驗。

至此,東野一縱經過從3月中旬到9月中旬5個月的整軍和練兵,部隊兵員充實,編制擴大,武器精良,鬥志高漲,為參加東北境內的最後決戰和奪取勝利完成了一切準備。

吳志民:東野一縱對遼瀋戰役的貢獻——紀念遼瀋戰役勝利70週年

縱隊擔任戰役總預備隊,3師參加黑山阻擊戰,炮兵團配合攻打錦州

黨中央、毛主席精闢地分析形勢,判斷決定中國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時機已經成熟,並從全國各戰場的敵我力量和利弊得失考慮,決定大決戰的序幕首先在東北戰場拉開。指示東北我“將主攻方向轉向北寧線”、“而置長春、瀋陽兩敵於不顧”,先殲滅錦州地區之敵,割斷敵華北與東北之間的聯繫,形成“關門打狗”的局面。敵對通往關內的咽喉錦州與交通命脈北寧線必然拼死救援,我則在運動中尋機與敵決戰,以求東北解放戰爭的徹底勝利。

東總根據毛主席的指示,部署主力南下北寧線,首先攻打錦州。

吳志民:東野一縱對遼瀋戰役的貢獻——紀念遼瀋戰役勝利70週年

東北野戰軍首長林彪(中)、羅榮桓(右)、劉亞樓(左)在作戰前線

9月12日,東北我軍發起遼瀋戰役,在南起河北省灤縣,北至吉林省長春的廣闊地區相繼展開進攻。

我1縱於9月13日從九臺一帶出發,夜行曉宿,迅速隱蔽地向指定地區前進。經12天行軍,到達新民西北一帶集結,監視瀋陽,防止敵向北寧線增援或向四平前進策應長春守敵突圍,並隨時準備參加北寧線作戰。

此時,我軍已於10月1日攻克義縣,迅速包圍錦州,完成了攻錦部署。

蔣介石為解錦州之危,於10月2日慌忙飛抵瀋陽,親自組織增援錦州,決定從華北及山東抽調7個師,連同錦西、葫蘆島4個師共計11個師,由17兵團司令侯鏡如指揮,組成“東進兵團”;以瀋陽地區11個師,3個騎兵旅,由第9兵司令廖耀湘指揮,組成“西進兵團”,企圍東西對進,增援錦州。蔣介石叫囂:“東北局勢好壞在此一舉。”

據此,東總命令1縱除留3師於新立屯、大虎山一帶配合10縱阻擊沈陽西援之敵外,主力與2縱(欠第5師)由遼西南下,主攻錦州。後東總又命令我縱為錦州攻堅和塔山阻援的總預備隊,並於10月4日至高橋地區。縱隊指揮所設在高橋東北的陸家窩棚,頭等主力師1師位於高橋東北,以支援攻錦為主;頭等主力師2師位於高橋西南,以增援塔山為主。

遼瀋戰役是解放戰爭我軍與國民黨軍進行的第一個戰略決戰。這場戰役,僅從東北戰場看,我雖數量略佔優勢,但確存在著極大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風險和變數主要在錦州及其東西兩個方向。錦州守敵10萬,設防堅固,可謂強敵;東面瀋陽之敵廖耀湘西進兵團裝備精良,戰力較強;西面山海關、葫蘆島之侯鏡如東進兵團未曾遭過我重大打擊,氣焰囂張。如果錦州久攻不克,如果廖耀湘兵團突破我黑山大虎山防線,如果侯鏡如兵團突破我塔山防線,如果蔣介石從山海關或葫蘆島海上繼續投入新銳力量。。。東野在整個北寧線的作戰行動將不堪設想。“準備一桌飯,可能來幾桌客人”,這是林彪司令員最為擔心的事。從地理位置看,塔山距離錦州僅僅30公里,東進之敵是我攻錦作戰乃至整個戰役的最大威脅。林羅劉首長非常清楚掌握一支強有力的戰役預備隊是何等的重要!戰役預備隊通常使用於戰役作戰最重要的方向和最關鍵、最危急的時刻。能夠擔任戰役預備隊的部隊,通常是戰役指揮員最信賴、最倚重的部隊,是不用則已、用之必得的部隊。面對複雜嚴峻的戰場態勢,林羅劉首長確定由能攻善守的一縱擔任戰役總預備隊,將三師加強給十縱,將縱主力(欠三師)配置在塔山與錦州之間的高橋地域,隨時應對錦州攻堅和塔山防禦可能出現的不測。

受命後,一縱將士深知自己所處的特殊地位和肩負的重大責任,在司令員李天佑、政治委員梁必業率領下,迅速開進到位,厲兵秣馬,隨時準備聽令出擊,執行最艱鉅的作戰任務,以最勇敢最堅決的行動,去實現東總首長的戰役決心。我縱上上下下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紛紛表示“不但要為解放東北,還要為解放全中國而戰。”部隊到達高橋,各級又加深動員,使全體指戰員充分認識總預備隊任務的意義,激發光榮感和責任感,做好既要攻城又要打援的兩手準備。縱隊組織幹部到塔山陣地向兄弟部隊慰問、學習,並主動送去彈藥。在塔山戰鬥的關鍵時刻,縱隊司令員李天佑給堅守塔山的4縱司令員吳克華通電話,表示1縱隨時可以支援上去。有主力部隊做後盾,對前線指戰員起到了鼓舞作用。在攻擊錦州的關鍵時刻,縱隊炮兵團配合8縱攻進錦州。

吳志民:東野一縱對遼瀋戰役的貢獻——紀念遼瀋戰役勝利70週年

遼瀋戰役 資料圖

蔣介石的調兵遣將並沒能挽救敗局。敵“東進兵團”在塔山地區遭4縱、11縱頑強擊,“西進兵團”也被我縱3師和10縱在彰武、黑山、大虎山一帶所阻。10月14日10時,東北野戰軍對錦州發起總攻擊,激戰一晝夜,全殲守敵10餘萬人。

我軍攻克錦州,給長春守以極大的威懾。鑑於突圍無望,守必被殲,並在強大的政治攻勢影響下,國民黨第60軍於17日宣佈起義,東北副司令長官鄭洞國被迫於19日率部棄暗投明,長春解放。

圍殲廖耀湘兵團

東總為全殲東北蔣軍,根據中央“堅決阻敵入關,並爭取殲滅廖耀湘兵團”的決策,決定彙集主力於瀋陽、錦州間與敵決戰,令我縱3師和10縱進到黑山以北阻敵前進;5、6縱迅速隱蔽插入敵後,斷其逃竄道路;獨2師迅赴營口,斷敵海上退路;我縱(缺3師)與3、8縱為第一梯隊,自錦州一帶分三路向東兼程急進,擔任正面攻擊任務;2、7、9縱為第二梯隊,4、11縱仍於塔山阻敵援兵,長春之12縱及11個獨立師均兼程南下策應,給敵人佈下全軍覆滅的天羅地網。

吳志民:東野一縱對遼瀋戰役的貢獻——紀念遼瀋戰役勝利70週年

10月20日18時,我1縱由杏山關一帶連夜出發。急進中,縱隊政治部根據東總指示的“人人認清此次決戰的光榮和重大;幹部要發揚高度的戰鬥積極性;實行準備好了再猛攻的戰法”這奪取決戰勝利的三個根本條件,發出了“徹底、乾淨、全部消滅東北蔣匪軍,為解放全東北而戰”的戰鬥號召,指示全縱上下利用戰鬥同隙,深入學習討論。幹部戰士抱著將敵全殲於東北的決心,展開了熱烈的挑應戰和競賽。“戰鬥中不怕傷亡,追擊中不怕走路”,“猛打、死打,創造新戰績,爭取新光榮”等口號成了部隊的誓言。遼西十月是寒風凜冽。因敵斷我彰武交通,有些部隊未發棉衣,指戰員穿著單衣,晝夜兼程。在徒涉一里多寬而又冰冷刺骨的大小淩河時,大家手拉手,肩並肩,互相幫助,不少戰士因手足凍麻而跌倒,但都爬起來再走,表現了革命戰士一往無前的英勇氣概。目睹此景的人民群眾深受感動,紛紛燒開水,送柴禾給部隊取暖、烤衣服。為了按時到達指定的集結位置,我縱又連夜越過險峻的醫巫閭山。24日,我先頭部隊1師進佔藥王廟一帶,縱直進到大板,2師進到崗營子。3師於21日由大虎山一帶進佔四堡子,24日與縱隊取得了聯繫。隨即,3師配合10縱並在其指揮下,於四堡子一帶向敵發起攻擊。我1、2師也陸續投入戰鬥。

10月25日1時,我3師配合10縱向楊家窩棚西山王家屯發起攻擊。7團2連首先趁朦朧夜色以隱蔽突然動作通近王家屯,乘敵不備一舉攻入,俘敵新1軍50師148團40餘名。5連拂曉向楊家窩棚西山發起衝擊,因地形不利,連續衝擊3次未成。但該連不顧傷亡,又分兩路向敵兩側高地攻擊,經20分鐘解塊戰鬥。與此同時,向10縱陣地猛攻的敵軍主力,亦被我頑強阻回。

敵在黑山、大虎山攻擊未成,乃改變計劃,企圖經臺安向營口撤退。為最後圍殲廖耀湘兵團,我縱與各縱隊構成對敵鉗擊之勢,迅速將敵廖耀湘兵團全部被我包圍於繞陽河以西,大虎山以東,無樑殿以南,臺安以北縱橫80餘里的地區。

10月25日4時,我向敵發起圍殲戰,插到燒戶營子斷敵退路。25日7時,我先頭部隊9團進至大邊壕,發現敵越過燒戶營子向東逃竄,遂猛插到華家窩棚,殲其169師505團2營一部,繼而以3營攻佔五里崗子,全殲守敵1個連,以2營將道上屯殘故全部殲滅。1營乘勝進佔頭道井子,迫敵向胡家窩棚相以東潰退。我迅速佔領胡家窩棚、馬四家子後,於當晚22時,以7、9兩團並肩由馬四家子強渡繞陽河,將敵分割包圍。先頭7團前衛9連趁敵人慌亂並借夜暗敵我難分之機,冒充敵入番號偷渡河東,繞至敵後單獨向敵縱深大膽穿插並連續向敵衝擊,將張家窩棚之敵打亂。我後續部隊也相繼渡河,佔領了河東陣地。

吳志民:東野一縱對遼瀋戰役的貢獻——紀念遼瀋戰役勝利70週年

東野司令部報告“亂了怎麼辦?指揮不到了,縱隊找不到師,師找不到團。”司令員說:“不怕,以亂對亂!我要廖耀湘!把廖耀湘抓住!那邊槍聲密集就往那邊打!”27日拂曉,9團1營進至姚家窩棚殲敵1個排。餘敵向張荒地逃去。但2營早以神速動作插到張荒地,即將該逃敵及該屯之敵700餘人殲滅。該團3營於27日2時由於家窩棚插到腰民圈,守敵向東逃竄,隨即跟蹤追擊,至西雙崗子,將敵600餘人全部殲滅。8時9團與7團會合,繼將唐家窩棚、柴家窩棚、王家窩棚之敵新1軍、新6軍指揮機關與重炮部隊等一部全部殲滅,並與10縱會師。

10月25日16時,我1師由藥王廟出發,於26日14時進到3師右翼黑山一帶即兵分三路,向東攻擊前進,以斷敵退路。3團3營先克吳家窩棚,殲敵1個連,繼而3團在大興莊與敢打響,殲敵195師584團全部及師山炮營、軍榴炮連。1團經大小馬架子進至平房發現黃家窩棚有敵,當即組織2營攻擊,在受挫後再以4、6連、警衛連連續衝擊,三次與敵拼手榴彈,激戰兩小時,全殲該守敵14師師部及特務連、工兵連、軍官教導隊各1個和1個團部,共1500餘人。之後,警衛連發現鐵家窩棚附近我友鄰10縱正與敵激戰,該連出其不意由側翼發起攻擊。敵大亂,該連直打到敵14師指揮所,活捉正副師長,與10縱部隊勝利會師。2團於27日15時進到高計窩棚,發現卡溝沿有敵,將敵追至小吳家臺並將其包圍,經組織攻擊,激戰1小時,全殲敵195師585團1營。

敵軍被我猛烈攻擊分割圍殲後潰不成軍,其殘部拼命向東南突圍。我2師奉命由黑山以北之望北樓、尖山子日夜兼程,向東南猛插,切斷敵之退路,於楊家屯截住敵14師炮兵營、新3軍51師ー部,殲敵700餘。

曾在滇緬戰場打出國威的新1軍、新6軍竟如陽光下的露水一樣被蒸發。敵在我各路大軍圍攻下四散奔逃,村莊山野到處都是敵人丟棄的槍支彈藥、馬匹、車輛。我軍如風捲殘葉,將敵逐個殲滅。整個戰役於28日5時結束,我縱各師先後與兄弟部隊勝利會師。廖耀湘兵團十萬人馬,僅經兩晝夜激戰,即被我各路大軍於大虎山黑山一帶徹底消滅。東北蔣軍全軍覆沒的命運已近在咫尺,正如當時的《東北日報)》所指出的:“決定他們最後命運的時間,已不是幾星期的問題,而只是幾天甚至幾小時的問題了。”

攻佔瀋陽

我勝利之師乘勢向東猛進,去圍殲瀋陽之敵。我縱根據東總的指示命1師向營口方向急進,命2、3師攻取新民。29日拂曉,3師逼近新民城下,並以9團向敵發起衝擊,激戰1小時佔領該城。殘敵往瀋陽潰逃,我縱跟蹤追擊。敵騎2旅在高臺子被2師截住,被迫繳械投降。之後,2、3師南下追擊,因向營口之逃敵已被我友軍堵住,我縱復奉命於10月31日回師北上,直逼瀋陽。部隊在解放全東北就在眼前的形勢鼓舞下,情緒極為高漲,以每小時14裡的速度直撲瀋陽。1、2師從遼中趕往瀋陽190裡的距離中,僅休息3小時,無一掉隊,表現了人民軍隊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優良戰鬥作風。

吳志民:東野一縱對遼瀋戰役的貢獻——紀念遼瀋戰役勝利70週年

10月31日,我軍包圍了東北工業中心瀋陽。東總令我1縱與2縱擔任主攻,由瀋陽西面及西北面突破。我縱各師按時進至指定作戰出發位置。3師擔任縱隊主攻,以9團進佔於洪屯,8團進佔沙坨子,7團進佔楊士屯;2師進佔姚家屯。

11月1日10時總攻開始。9團首以政治攻勢爭取敵207師1個連放下武器;遂乘機攻入城內,佔領鐵西區,殲敵207師一部。8團於前後汪家河子攻進城內後,敵207師連續向我5連陣地反擊兩次,均被打退。我乘勢勇猛向城內穿插、分割,進至中山路、和平街、甘露街、同濟街一帶。2師於姚家屯炮擊牛家屯之敵,敵即潰退,2師跟蹤追入城內。

這時,瀋陽城內敵人已潰亂不堪,不僅整連整營而且整團向我投降繳械。部隊應接不暇。8團在抽不出力量受降的情況下,正在該團的新華社隨軍記者於曉光帶幾名戰士接受了敵1個高炮團的投降。9團5連1個班接受敵1個汽車團和1個坦克營的投降。市民們主動給部隊送消息,當嚮導,領著我軍進入城內搜索潰逃的敵人。

1師於黃昏進入城內,佔領協和賓館,爾後肅清老城殘敵,受降萬餘。

11月2日,瀋陽乃告全部解放。從此,瀋陽人民重見天日。戰鬥剛剛結束,市民們即冒若硝煙餘火擁滿街頭,歡呼勝利,歡慶解放。我縱為嚴守城市政策,除留城市工作隊及有關部隊恢復維持城市秩序外,其餘全部撤至城郊休整。縱隊政治部副主任吳岱擔任瀋陽市糾察總隊隊長,帶領部隊負責看守鐵西、皇姑屯、於洪屯三個區的倉庫,維護繁華區的社會秩序。部隊秋毫無犯。各師後勤將繳獲的大批糧彈被服、醫藥等軍械物資,除糧食按需要供應部隊少部外,其餘物資均如數交給軍事接管組織,廣大市民對我軍紀律嚴明,遵守政策,熱愛群眾,讚歎不已。與此同時,9縱於11月2日解放了營口,遼瀋戰役勝利結束。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區東北全境宣告解放。

吳志民:東野一縱對遼瀋戰役的貢獻——紀念遼瀋戰役勝利70週年

遼瀋戰役歷時52天,東北人民解放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敵47萬餘人,解放了全東北,殲敵之眾,為時之速,使國民黨軍,尤其是華北敵軍大為驚恐。東北的解放大大地鼓舞了我全體軍民的勝利信心,特別是我東北百萬大軍可以隨時入關,和關內各兄弟兵團並肩作戰,而物產豐富的東北也將成為支援全國解放戰爭的鞏固後方,這對加速整個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具有重大意義。

我1縱在遼瀋戰役中,由於上級的正確指揮,群眾的大力支援及全體指戰員的艱苦努力,共經歷大小戰鬥20餘次,征程達2500裡,斃傷俘敵軍參謀長和五名正副師長以下官兵3萬餘人,繳各種槍支17600餘支,各種火炮392門,汽車400輛,戰馬3406匹等大批物資,為東北的解放作出了突出貢獻。

吳志民:東野一縱對遼瀋戰役的貢獻——紀念遼瀋戰役勝利70週年

遼瀋戰役結束後,我縱一面著手恢復城市秩序,一面在瀋陽市進行休整和補充。此時,根據中央軍委11月1日命令,1縱改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軍長李天佑,政治委員梁必業,原1、2、3師分別改稱為112師、113師、114師,1至9團依序改稱334至342團,軍還組建了工兵營。同時,東北野戰軍直屬獨立第10師稱151師,拔歸我軍建制。

在解放全東北的戰鬥中,我縱共取得殲敵12萬餘人的勝利,並在戰爭中鍛鍊和壯大了自己。我們在毛主席軍事思想的指引下,從實戰中總結出一整套運動戰、城市攻堅戰以及防禦戰的克敵制勝的戰術,並大力推廣,極大地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我們還重視通過階級教育、戰爭觀念教育、為誰當兵等教育,從根本上激發了部隊的政治覺悟,使部隊的軍政素質不斷提高。我們還緊緊地依靠人民群眾,正確地執行宮兵一致,軍民一致和瓦解敵軍的原則,部隊在鬥爭中不斷地成長壯大,從1946年12月的21300人發展到48947人,裝備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加強,特別是炮兵,從極少量發展成為裝備有各種口徑的火炮487門的炮兵部隊,大大增強了火力支援能力。正如1948年春,東北魯迅藝術學院的呂驥、曉星、劉熾同志在我縱採訪,並譜寫的“獻給東北人民解放軍第一縱隊”的歌曲《鋼鐵的部隊》中寫的那樣:“鋼鐵的部隊,鋼鐵的英堆,鋼鐵的意志,鋼鐵的心。秀水河子殲滅戰,隊伍打成鋼。大小几百仗,仗仗有名堂。三下江南,打得敵人膽顫心又慌。四戰四平街,威名天下揚。四戰四平街,威名天下揚。我們越打越硬,越戰越強,跟著英明的毛主席,勇猛地向前進!…… ”

吳志民:東野一縱對遼瀋戰役的貢獻——紀念遼瀋戰役勝利70週年

本文作者、開國少將吳岱之子吳志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