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其實也是有套路的

諾曼產品

有一種產品設計叫做“諾曼產品”,就是指那些特別反人性的設計產品。比如,我們公司附近公園的石板路,走一個石板覺得跨度太小,走兩兩個石板跨度又太大。眼睛只顧著看石板,都不能好好欣賞風景。這就是一個“諾曼產品”。

產品設計其實也是有套路的

產品設計

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反人性的設計產品,才給創業者留下巨大機會。諾曼在自己的著作《設計心理學》中給我們介紹一個好的產品必須遵循的設計五原則。分別是示能,意符,約束,映射,反饋。

示能:不需要解釋,一看就知道怎麼用。比如,門上的把手,如果需要拉,就設計為拉手。如果需要推,就設計為一塊平板。

意符:表達意思的符號。比如,用文字來書寫。又比如,用聲音來提示。很多產品上都有文字的提示,比如開和關。

約束:防止誤用。比如,成年人的藥品不能讓小孩拿到。可以將成年人的藥瓶設計的很緊,大人才能夠打開。

映射:一一對應。比如,檯燈的開關就設計在臺燈上。熱水設計在左邊,冷水設計在右邊。

反饋:及時反饋。比如,按遙控器時,發出滴一聲。手機虛擬鍵盤,主動震動。

任何一款產品其實都可以從這五個原則來分析,是不是符合產品設計的要求。最近正在進行的是個人管理系統1對1課程的輔導。這本身就是一個產品,從這五個角度出發來分析,這個產品設計的是否妥當。

產品設計其實也是有套路的

示能:由於培訓課程其實是一個無實體的產品。主要參與者是我自己,被培訓者,以及其他的輔助工具。如何讓學習者一看就知道我們正在進行1對1的培訓呢?

可以找一個安靜的咖啡館,讓1對1的培訓過程不受干擾。另外還可以開發一些自己產品的名稱,並外化顯示。比如,取名為“個人管理1+1”,有我自己的名字,同時也說明是1對1的單獨培訓。另外可以設計一些小旗子或者標語來造氣氛。

意符:1對1的課程一共有12次線下培訓。每一次如果都可以讓學習者清楚當下的進度和學習的內容,會更有儀式感。

最初的想法是12塊拼圖,每一次一塊拼圖,最終就會形成一塊完整的拼圖。此外還可以將學習者的歷程放在一個紀念冊中。最後形成一個禮物,送給大家,作為最後的培訓課程的留念。

約束:最大的問題是培訓節奏的把握。12次線下如果是半年時間,每個月需要進行兩次。平均就是兩個星期一次。學習者需要自己把握節奏,我也必須把握大家的節奏。這樣就可以讓大家順利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培訓。拖太長時間不好,時間間隔太短也不好。所以節奏很重要。

映射:第一期有4位學習者,需要一一對應。為每一位學習者配置個性化的培訓課程。而且對應的視覺化物品,也可以一一對應。讓每一位學習者都能夠感受到自己是唯一的,受到的是個性化的服務。

反饋:培訓最重要的就是反饋了。當然1對1的培訓,反饋一定是最為頻繁的。這個不用擔心。並且在每一次培訓中都可以單獨做反饋的環節。

產品設計其實也是有套路的

馴化複雜

設計產品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則,馴化複雜。

複雜是用來描述這個世界的狀態。費解是用來描述人的思維狀態。

馴化複雜,就是說,設計師的目標從來不是讓事物變得費解,而是馴化複雜。它可以複雜,但是易用。因此設計師應該追求的不是簡單,而是易用。

那易用的方法有哪幾種呢?

1.概念模型,語義符號

2.概念重組

3.模塊化

4.自動化

5.強制功能,默認選項

6.入門教程

其實根本都目的就是站在用戶的角度,來使得產品更加好用。

產品設計其實也是有套路的

我梳理一下個人管理系統1對1的產品。

概念模型和語義符號:這個我是有的,就是watch模型,可以在這個框架中講清楚1對1課程的整個框架。

概念重組:很多概念需要再貼近用戶,讓他們覺得這就是自己想要的。這個部分要在今後加強。

模塊化:這個模型一共劃分為了五個模塊,每一個模塊都設置兩節課,就是10節課程。剩餘兩次課程就是綜合的統籌。

自動化:這個可以藉助現在很多的軟件工具,來讓自己的體系更加的自動化。比如自己的知識星球就是這樣一個子系統。另外收費的軟件也是一個子系統。

強制功能和默認選項:學習者一般來說沒有太大的框架感。特別是在初期的時候,需要我強制設置一些菜單功能。這樣就可以在菜單上進行選擇。還可以提供很多默認的優先選項。

入門教程:這個其實就是文案的作用。讓大家知道在接下來幾個月自己需要做些什麼事情。

產品設計其實也是有套路的

設計其實有套路就不難。本質上設計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本能層,行為層,意識層。分別對應好看,好用,好有意思。目前自己的這個1對1的產品不能說好看,也不能說好有意思。頂多只是好用。前方的道路還很遠。繼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