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KI「智慧教育」被引次數最高的10篇論文,看完明白原因了

CNKI“智慧教育”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论文,看完明白原因了

CNKI“智慧教育”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论文,看完明白原因了

關注CITlab(搜索CITlab,關注微信公眾號),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下載10篇論文PDF合集

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

摘要:智慧教育是經濟全球化、技術變革和知識爆炸的產物,也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階段。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新訴求。它需要以智慧學習環境為技術支撐、以智慧學習為根本基石、以智慧教學法為催化促導。智慧教育環境可以減輕學習者認知負載,將知識學習上升為本體建構;可以拓展學習者的體驗深度和廣度,提升學習者的知、情、行聚合水平和綜合能力發展;可以增強學習者的學習自由度與協作學習水平,促進學習者的個性發展和集體智慧發展;可以給學習者提供最合適的學習扶助,提升學習者的成功期望。挑戰與機遇並存,智慧教育面臨三大挑戰,即如何培養學生的自組織學習能力,如何闡釋智慧學習的過程機理,如何克服浪費時間鴻溝。

來源:《電化教育研究》,2012年,第33卷第1期,5-13

信息時代智慧教育的內涵與特徵

摘要:人類已經全面步入信息時代,智慧教育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特徵。智慧教育是依託物聯網、雲計算、無線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所打造的物聯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生態系統,是數字教育的高級發展階段,是當代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境界和教育現代化追求的重要目標。智慧教育旨在提升現有數字教育系統的智慧化水平,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主流業務的深度融合,促進教育利益相關者的智慧養成與可持續發展。與傳統信息化教育相比,智慧教育呈現出不同的教育特徵和技術特徵。其教育特徵主要表現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全球教育資源無縫整合共享、無處不在的開放按需學習、綠色高效的教育管理、基於大數據的科學分析與評價;技術特徵主要表現為:情境感知、無縫連接、全向交互、智能管控、按需推送、可視化。

來源:《中國電化教育》,2014年第1期,29-34

智慧教育新發展:從翻轉課堂到智慧課堂及智慧學習空間

摘要:本文首先梳理了智慧教育的源起背景、基本內涵、研究框架和實踐定向,分析了翻轉課堂應用實踐的五大智慧亮點(自定步調學習,體現生本思想;人機合理分工,雙邊優勢互補;採納混合學習,優化學習策略;注重人際協同,發揮集體智慧;領導敏捷決策,革新有勇有謀),指出翻轉課堂的"效果天花板"和"認知天花板"。為了克服翻轉課堂的不足,文章還提出了向智慧課堂轉變的實用方法。最後,文章從基於大平臺建構開放服務模式、基於大數據進行學習分析與評估、提供個性化適需學習服務、基於O2O架構搭建無縫學習環境和建構生態化的學習資源五個角度論述了作為智慧課堂外延的智慧學習空間的設計思路。

來源:《開放教育研究》,2016年第22卷第1期,18-26+49

智慧教育雲服務:教育信息化服務新模式

摘要:

伴隨著雲服務商業化推進步伐的逐步加快,人們對教育雲服務的期望和需求也在與日俱增。教育系統也在逐步探索採用雲計算來解決以往存在的問題,以應對更大的需求。本文首先分析了雲計算技術在解決教育信息化發展任務與挑戰中的價值,然後提出了教育雲服務概念,其次分析了智慧教育雲的架構(部署方式、服務類型、基本特徵、關鍵特徵、教育需求),最後對如何開展教育服務體系建設提出四點建議,包括教育雲服務是一種全新的、有前途的服務模式;教育雲的建設應堅持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原則;教育雲系統的可擴展性、安全性被提到很高的水平;研究者、標準制定者和教育管理者應積極行動起來。

來源:《開放教育研究》,2012年第18卷第3期,20-26

學習分析學:智慧教育的科學力量

摘要:學習分析學(Learning Analytics,簡稱LA)被認為是自學習管理系統(LMS)問世以來,教育技術發展的第三次浪潮。LA的核心是收集、彙總、分析和呈現學習者及其相關的數據,並以提高教學和學習成效為終極目標。文章探討了LA的定義、緣起、設計框架和模型等。儘管LA尚處於初始階段,然而它為改進教學和干預學生學習過程提供了科學依據,因此也成為智慧教育的重要支柱。

來源:《電化教育研究》,2013年第34卷第5期,5-12+19

智慧教育體系架構與關鍵支撐技術

摘要:智慧教育正在引領全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方向,成為技術變革教育時代教育發展的主旋律。智慧教育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其總體架構可以概括為"一箇中心、兩類環境、三個內容庫、四種技術、五類用戶、六種業務"。智慧教育雲中心是帶動一個國家或地區教育信息化整體飛躍發展的關鍵;兩類環境包括支持學校教育的智慧校園和支持終身教育的學習型智慧城區;重點建設三個沉澱智慧的內容庫,包括學習資源庫、開放課程庫和管理信息庫;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泛在網絡是支撐智慧教育"大廈"構建的四種核心智慧技術;重點服務教師、學生、家長、教育管理者和社會公眾五類用戶;有效支撐包括智慧教學、智慧學習、智慧管理、智慧科研、智慧評價和智慧服務在內的六大主流教育業務的順利開展。智慧教育的建設與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智慧技術的創新應用:物聯網技術提升教育環境與教學活動的感知性;大數據技術提高教育管理、決策與評價的智慧性;雲計算技術拓展教育資源與教育服務的共享性;泛在網絡技術增強教育網絡與多終端的連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